特羅洛普

英國男作家

安東尼·特羅洛普,英國作家,代表作品《巴徹斯特養老院》和《巴徹斯特大教堂》等

人物信息


巴賽特的最後紀事
巴賽特的最後紀事
特羅洛普(1815~1882) Trollope,Anthony
英國作家。1815年4月24日生於倫敦,1882年12月6日卒於同地。

經歷

幼年時因家貧在寄宿學校當走讀生,曾一度隨家人移居比利時。19~52歲在郵局工作,從文牘員當到高級職員,曾參加過議會競選。長期堅持業餘寫作,共創作長篇小說47部,還有大量短篇小說、遊記、傳記及一部自傳。前期發表的一組6部、總名為《巴塞特郡》的小說為他奠定了文名。

代表作品

特羅洛普作品譯本封面
特羅洛普作品譯本封面
作品以《巴塞特郡紀事》(收錄《巴徹斯特養老院》又譯《養老院院長》和《巴徹斯特大教堂》又譯《巴切斯特塔》)和最為膾炙人口。後期小說中也有一組6部、名為《巴里塞小說》,屬於政治小說或稱議會小說,其中以《首相》最出色,寫當時英國上層政治家的相互鬥爭。晚年還有兩部優秀作品《我們現在的生活 方式》和《斯卡包魯一家》。他的寫實手法揭露譏諷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中、上層社會,並自覺灌注道德教育意圖。他的小說情節發展自然流暢,文筆犀利幽默,人物形象生動,心理刻畫逼真深刻。生前未給予充分評價,近半個世紀文名重振,成為英國19世紀經典作家之一。

作品介紹


巴塞特郡紀事
《巴塞特郡養老院》封面
《巴塞特郡養老院》封面
書名:巴塞特郡紀事(The Chronicles of Barsetshire)
《巴塞特郡養老院》封面
作者:安東尼·特羅洛普[英] 譯者:主萬 出版社:上海譯文 出版日期:1986年 分一二兩冊
《巴徹斯特養老院》的故事十分簡單,主要敘說一個小牧師,一個性氣平和的老人,因為是巴徹斯特主教的親家,當上了教會附屬的一所養老院的院長,工作清閑,俸祿優厚,甚至佔去了養老院經費的一大半。巴徹斯特有個年輕的“改革家”,外科醫生約翰·波爾德,他自命急公好義,這時候挺身而出,替養老院中的受施人主持公道,然而這個年輕醫生的情人卻是院長的愛女。等她知道以後,她繼而對波爾德加以冷落,繼而看到父親遭到種種逼迫和打擊,又親自去向波爾德求情,於是在波爾德的客廳里演出了一幕風光旖旎、滑稽突梯的喜劇、波爾德禁不住情人的央告,終於屈服了,可是院長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最終還是辭去了職務,儘管他的大女婿教會會吏長和政府的檢察長使出種種手段來加以阻撓。亨利·詹姆斯說,“《巴徹斯特養老院》是一篇清新可喜的故事,也是特羅洛普慣常提供給我們人物的種種景象的一個突出實例。你簡直不可能設想出一個更微妙、更細小、更動人的主題了。它只是一個老人良心轉變的歷史。”其實這部小說的含義遠不止此。
當時,英國國教教士一身兼任幾個挂名差事,領上幾份俸祿,或者侵吞前代留下的慈善基金的事情時有發生,其中最為轟動一時的就是溫切斯特聖克勞斯養老院的醜聞。聖克勞斯養老院是亨利·德布盧瓦於一一五七年創辦的,從一八〇八年起,院長是吉爾福德的第五代伯爵弗朗西斯·諾思牧師。他的父親大主教在自己當首相的兄長的縱容、支持下,任人唯親,把自己的親戚故舊都安插在主教區里。諾思生活奢華,除了擔任養老院院長外,同時還據有大教堂的一個聖職和兩個教區牧師的職位,而他在那所養老院領取的俸祿,卻遠遠超出了應該花在慈善用途上的經費。特羅洛普的這部小說就是以當時的這件事為藍本的。不過,特羅洛普筆下的哈定牧師和吉爾福德伯爵截然不同。他是一個性情和善、誠實正直的老人,雖然人家“無法說他以前是一個勤勉的人……可是我們也不能說他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只是由於馬虎大意,他才接下了一個當時並不稀奇的閑職,領取了一筆高得不合理的俸祿。在他認識到自己領取的俸祿高得不合理以後,他既不願意強詞奪理地進行辯護,也不願意憑藉什麼卑劣的手段賴著不走。他陷在輿論財他提出的公正指摘和教會要求他效忠並維護教會的特權之間,於是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內心的是非感,便成為兩者之間的戰場。結果,他的辭職成為那種局面中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了。
巴賽特的最後紀事
本書是特羅洛普最好的長篇小說。全書以一張丟失的支票為線索,兩對年輕人的戀愛為情節,三個不同的家庭為生活背景,倫敦城市民醉生夢死的生活為時代背景,從主教府邸到制磚工人的小土屋到倫敦鬧市,周圍世界對那張丟失的支票作出的反響,豐富的英國十九世紀社會逐步展現。
如今世道
卡伯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後,終於擺脫了遭受虐待的生活,可是她的兒子作為那個時代的典型青年,卻揮霍盡了家裡所有的財產。一個從法國來的商人梅爾莫特以其扭曲的豪爽和排場,吸引了包括貴族在內的許多人;而他的將要繼承大量遺產的女兒也成為眾多青年的關注對象。
愛情和利益糾纏在一起,道德和金錢被放到天平上被稱量。所謂“淑女”,為了釣得金龜婿用盡心機;所謂“優秀青年”,也不過糜爛於無法割捨的紙醉金迷。世道易變,人心不古。作者用諷刺的筆觸給我們描述了那個世紀中他所見到的道德淪喪與輕浮淺薄。
特羅洛普自傳
特羅洛普(1815-1882),英國小說家。本書介紹了作者的生平、作者對小說創作的回顧與評論,以及某些文藝觀點。

作品列表


Chronicles of Barsetshire 巴塞特郡紀事
• The Warden (1855) 巴徹斯特養老院
• Barchester Towers (1857) 巴徹斯特大教堂
• Doctor Thorne (1858) 索恩醫生
• Framley Parsonage (1861) 弗萊姆利教區
• The Small House at Allington (1864)
•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1867) 巴塞特的最後紀事
特羅洛普
特羅洛普
Single novels 小說
• The Macdermots of Ballycloran (1847)
• The Kellys and the O'Kellys (1848)
• La Vendée: An Historical Romance (1850)
• The Three Clerks (1858)
• The Bertrams (1859)
• Castle Richmond (1860)
• Orley Farm (1862)
• The Struggles of Brown, Jones & Robinson (1862)
• Rachel Ray (1863)
• Miss Mackenzie (1865)
• The Belton Estate (1866)
• The Claverings (1867)
• Nina Balatka (1867) 尼娜·巴拉特伽
• Linda Tressel (1868)
• He Knew He Was Right (1869)
• The Vicar of Bullhampton (1870)
• Sir Harry Hotspur of Humblethwaite (1871)
• Ralph the Heir (1871)
• The Golden Lion of Granpère (1872)
• Harry Heathcote of Gangoil (1874)
• Lady Anna (1874)
• The Way We Live Now (1875) 如今世道
• The American Senator (1877)
• Is He Popenjoy? (1878)
• John Caldigate (1879)
• An Eye for an Eye (1879)
• Cousin Henry (1879)
• Ayala's Angel (1881)
• Doctor Wortle's School (1881)
• The Fixed Period (1882)
• Kept in the Dark (1882)
• Marion Fay (1882)
• Mr. Scarborough's Family (1883) 斯卡伯勒的婚約
• The Landleaguers (1883)
• An Old Man's Love (1884)
Palliser novels
• Can You Forgive Her? (1865)
• Phineas Finn (1869)
• The Eustace Diamonds (1873)
• Phineas Redux (1874)
• The Prime Minister (1876)
• The Duke's Children (1880)
Short stories 短篇
• Tales of All Countries--1st Series (1861)
• Tales of All Countries--2nd Series (1863)
• "Gentle Euphemia" (1866)
• "Katchen's Caprices" (1866)
• Lotta Schmidt & Other Stories (1867)
• An Editor's Tales (1870)
• "Christmas at Kirkby Cottage" (1870)
• "Never, Never -- Never, Never" (1875)
• "Catherine Carmichael" (1878)
• Why Frau Frohmann Raised Her Prices and other Stories (1882)
• The Two Heroines of Plumpington (1882)
• "Not If I Know It"
Non-fiction 非虛構類
• The West Indies and the Spanish Main (1859)
• North America (1862) 北美遊記
• Hunting Sketches (1865)
• Travelling Sketches (1866)
• Clergymen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1866)
• On English Prose Fiction as a Rational Amusement (1869)
• The Commentaries of Caesar (1870)
•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1873)
• New South Wales & Queensland (1874)
• South Africa (1878)
• How the 'Mastiffs' Went to Iceland (1878)
• Iceland (1878)
• Thackeray (1879)
• Life of Cicero (1880)
• Lord Palmerston (1882)
• An Autobiography (1883)
• London Tradesmen (1927)
• The New Zealander (1972)
Plays
• Did He Steal It? (1869)
• The Noble Jilt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