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學校
1907年建於北京的公立學校
北京工業學校,始建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學校舊址位於北京東四什錦花園,原名為初等工業學堂。1945年,改稱北平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北平市立高工)。1950年,改稱北京工業學校(簡稱北京工校)。后經過數次專業調整,本分專業調出。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於1969年停辦。
學校初建時期(1911年以前)
1904年(光緒三十年),商部設立京師高等實業學堂。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商部籌辦藝徒學堂,“惟工業只有高等、中等而無初等,蓋以初等工業即包括藝徒學堂之內”。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底,在京師高等實業學堂的基礎上,農工商部開辦農工商部藝徒學堂,“藝徒學堂即作為初等工業學堂”。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藝徒學堂正式招生辦學,設有金科、木匠科、機器科、煉鐵科、景泰藍諸實學。
1909年(宣統元年),朝廷同意“農工商部立藝徒學堂”提升為“農工商部中、初兩等工業學堂”(簡稱“兩等工業學堂”或“工業學堂”)。
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
北京工業學校
1946年成立中共市立高工地下支部,主要負責人有王大明、李森、肖鴻麟等,1948年下半年由章振瑞、錢統超等人繼續負責。陸續發展黨員二十餘名及數十名民青盟員(中共外圍組織),組織廣大學生開展和平民主運動,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時期(1949年-1969年)
北京工業學校
學校堅持併發揚了艱苦樸素、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傳統和良好學風。為社會主義建設,為祖國特別是首都北京工業教育事業發展、工業人才的培育、城市等工業建設,培養出一大批人才、骨幹,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於1969年被迫停辦,與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併,成立北京第六機床廠。粉碎“四人幫”后,未能恢復。1978年,抽調部分原北京工業學校教職工,籌建北京工業大學第一分校,於1985年改名北京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北京工業學校
1912年:改組:第一藝徒學校。
1920年:改組:京師公立職工工業學校,設金工、木工、化妝品三科。
1923年:改名:京師公立職業學校,設機械、化學兩科。
1928年:改名:北平特別市公立職業學校。
1930年:改名:北平特別市市立職業學校。
1933年:改名:北平市立高級職業學校,增設高級班。
1936年:增設土木科。
1945年:改名:北平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北平市立高工)。
1950年:改名:北京工業學校(簡稱北京工校)。增設黃化門、帘子庫校舍,擴大招生500名,招收第一屆女生。增設電機科。
北京工業學校
1953年:增設汽車科。
1954年:華北教育局部署調整,電機科調至天津工業學校。天津、濟南、太原三市工業學校的化工科調入北京工業學校。
1958年:電機科自天津調回。
1960年:電機科調出,成立北京電機學校。
1961年:增設熱加工科。化工科調出,籌建北京第二化工學校。
1962年:建校55周年,鄧拓為學校紀念專刊題詞。
1966年:文革開始后,停招新生。
1969年: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后,與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併,成立北京第六機床廠。
1978年,北京第六機床廠與北京市機械研究所、北京市機械工業管理局中心計量站合併,組建北京市機電研究院。同年,抽調部分原北京工業學校教職工,籌建北京工業大學第一分校,該校1985年改名北京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