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口區

湖南省株洲市轄區

淥口區,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古稱“漉浦”,別稱“淥湘”,以地處淥水匯注湘江水口得名。淥口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境內淥水東來,湘江北去,東臨醴陵市、攸縣,南連衡陽市衡東縣,西接湘潭縣,北毗蘆淞區、天元區。截至2019年年末,淥口區人口數260534人(2020年),2019年GDP總量為143.8億元。總面積1053.6平方千米。 

淥口區自古為湘東門戶,是中原通往廣東沿海的咽喉,享有“湘東明珠”的美譽。位於長株潭城市群南緣,是株洲市“一核一圈一廊”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屬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範圍,其中275平方千米被納入核心區。 

2009年12月19日,中華詩詞學會授予淥口區“中華詩詞之鄉”。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淥口區(株洲縣)位於湘江中游偏東,“淥水東來,湘江北去”,故雅稱淥湘。其城關鎮為淥口鎮,因淥江自東向西流入湘江交匯於此,故名淥口。 

歷史

五代,為楚潭州長沙府湘潭縣地。
北宋,為潭州湘潭縣地。
元朝,天臨路湘潭州地。
明朝,為長沙府湘潭縣地。
清朝,一度設株洲廳。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第一行政督察區湘潭縣地。
淥口區
淥口區
1949年,為長沙專區湘潭縣地。
1951年,以湘潭縣株洲鎮等地析置株洲市(縣級),屬長沙專區。
1952年,株洲市屬湘潭專區。
1956年,株洲市升為省轄市。
1959年,湘潭、醴陵2縣部分區域划入株洲市郊區。
1965年4月,析株洲市郊區地置株洲縣,縣沿襲市名,駐淥口鎮,屬株洲市。
1997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將株洲縣的群豐鎮和馬家河鄉划入株洲市市區(天元區)。
2018年6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以原株洲縣的行政區域為淥口區的行政區域,淥口區人民政府駐淥口鎮學堂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

淥口區位於湖南省中東部湘江中下游地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7′30″—113°21′27″;北緯27°12′30″—28°01′27″,面積1053.6平方千米。 

地勢

淥口區是平原、崗地為主,平原崗地丘陵、山地分別佔全區總面積的27.7%、30%、16.4%和16.3%,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湘江自西南入境,由南向北流經全境,淥江由東向西,在淥口與湘江交匯,河溪縱橫,遍布全區,構成全區網葉狀葉脈式水系格局。 

氣候

淥口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億立方米。降雨多集中於春夏兩季,4至6月為多雨季節;雨季湘江水位上漲,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現於4至7月。域內氣候宜人,光熱充足,適宜於多種動植物的生長。區內南北緯度差不大,太陽總輻射的分佈大致與日照時數的分佈相似。太陽總輻射量107.3千卡/平方米·時,光合有效輻射年總量為53.7千卡/平方米·時,熱量比較豐富,年內分配不均,6~9月總輻射有50.9千卡/平方米·時,佔全年總輻射量47%,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為15.2千卡/平方米·時,1月份最少,為5.3千卡/平方米·時。

水文

淥口區
淥口區
淥口區境內湘江水系通航支流31條,湘江主幹流通航里程660千米。湘江流域年降雨量都在13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於春夏兩季,4至6月為多雨季節;雨季湘江水位上漲,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現於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灘,枯水時期,河灘高出水面,洪水時期均被淹沒;湘江水位的特徵為,洪水一來,河水暴漲成災。 
湘淥兩江環繞淥口城區,湘江流經區境62千米,淥江流經區境13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淥口區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億立方米,湘淥兩江年客水流量553億立方米,人均11.7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大,可開發利用15.46萬千瓦。 

礦藏資源

淥口區已發現、鉛、鋅、、岩金、砂金、耐火粘土、硅石、重晶石、石膏、水泥灰岩、水泥配料砂岩、石英砂、高嶺土、磚瓦粘土、建築石料灰岩、花崗岩、閃長岩、頁岩、砂石及礦泉水和地下熱水等共23種礦產(含亞種),礦產地67處。其中大型和中型礦床各3處,其餘皆為小型礦床、礦點和礦化點。
淥口區金屬礦產貧乏,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產相對較豐富,其中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砂岩為大型礦床,水泥用灰岩為中至大型礦床,是株洲縣的優勢礦產,具較有利的開發利用前景。
淥口區礦產資源分佈總體特徵是點多面廣。鉛、鋅、金等金屬礦產雖然主要分佈在縣域東南部邊緣地段,但也因規模小而較難集約化、規模化開發利用。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朱亭鎮與黃龍鄉合設立黃龍鎮。
1998年,古岳峰撤鄉建鎮;鴻仙鄉與漂沙井鄉合併設立仙井鄉。
2002年,黃龍鎮更名為朱亭鎮。
2005年6月6日,株洲市政府轉發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05]12號文件批複:一、同意長沖鄉與太湖鄉合併設立新的太湖鄉。以原長沖鄉與太湖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太湖鄉的行政區域,新的太湖鄉轄22個建制村,總面積128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鄉政府駐桐子坡(原太湖鄉政府駐地)。二、同意八斗鄉與淦田鎮合併設立新的淦田鎮。以原八斗鄉和淦田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淦田鎮的行政區域,新的淦田鎮轄2個居委會、25個建制村,總面積100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鎮政府駐淦田(原淦田鎮政府駐地)。三、同意大京鄉與白關鎮合併設立新的白關鎮。以原大京鄉和白關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白關鎮的行政區域,新的白關鎮轄1個居委會、17個建制村,總面積79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鎮政府駐白關鋪(原白關鎮政府駐地)。四、同意將朱亭鎮政府駐地由福祖橋遷移至場坪。至此,株洲縣轄7個鎮、11個鄉。
2010年,將株洲縣的白關鎮和姚家壩鄉劃歸株洲市蘆凇區管轄。調整后,轄6個鎮、10個鄉。
2011年,將株洲縣的雷打石鎮和三門鎮劃歸天元區管轄。調整后,轄4個鎮、10個鄉,縣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11月26日,湖南省民政廳批複同意:淥口鎮與仙井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淥口鎮。南陽橋鄉與洲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南洲鎮。淦田鎮與平山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淦田鎮。磚橋鄉與龍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鎮。朱亭鎮與龍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朱亭鎮。王十萬鄉與堂市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船鎮。撤銷太湖鄉建制,設立龍門鎮。調整后,全縣轄8個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淥口區轄8個鎮(淥口鎮、淦田鎮、朱亭鎮、古岳峰鎮、龍潭鎮、龍門鎮、南洲鎮、龍船鎮)。
區人民政府駐淥口鎮學堂路1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淥口區戶籍總人口35.2萬人,常住人口29.72萬人,城鎮化率44.01%。根據公安戶籍數據顯示:全區出生人口4110人,出生率為11.7‰,死亡人口1454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7.6‰。 
2019年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35.1萬人,常住人口30.86萬人,城鎮化率51.2%。根據公安戶籍數據顯示:全區出生人口3327人,出生率為9.5‰;死亡人口2560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2.2‰。
2021年6月18日,株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淥口區人口為260534人。

民族

淥口區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0.16%。 

政治


區委書記:羅紹昀
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克胤

經濟


綜述

2016年,淥口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2億元,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40.3億元,增長11.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2956元。
2016年,淥口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8:53.7:29.5調整為16.8:51.5:31.7。一、二、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50.6%、41.8%,拉動GDP增長0.6%、4.1%、3.5%。
2016年,淥口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4億元,比2015年增長14%。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4.6億元,比2015年增長93.0%;第二產業投資34億元,比2015年增長3.8%;第三產業投資57.7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剔除跨區項目和房地產: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39.5億元,增長34.8%;非國有投資48.9億元,增長4.3%。按投資方向分,其中產業投資20.4億元,下降3.6%;基礎設施投資40.3億元,增長25.8%。全年施工項目23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13個。
2016年,淥口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6元,比2015年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9元,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15467元,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2元,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10355元,增長8.0%。全區城鄉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018元,比2015年增長11.5%,其中,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2168元,占消費總支出比重為16.7%。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7.4平方米,增長17.0%。 
2019年,淥口區GDP總數達143.8億元,實現GDP增長8.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4%,地方稅收增長7.2%,地方稅比7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在株洲市前列。

第一產業

2016年,淥口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0.6億元,比2015年增長3.8%。糧食種植面積54.1萬畝,增長2.7%,糧食總產量25.2萬噸,增長7.4%。稻穀種植面積51.8萬畝,增長2.6%,稻穀產量24.5萬噸,增長7.5%;玉米產量2776噸,增長8.7%;蔬菜產量25.2萬噸,增長4.8%;水產品產量11673噸,增長2.2%;禽蛋產量6569噸,增長2.6%;全年出欄肉豬58.8萬頭,增長8.1%。
2016年,淥口區成功創建省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範區、11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高產油茶示範片,新增7家省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水庫除險加固、防洪保護圈等7大水利項目,投資建設“小農水”基礎設施1500餘處。完成農網改造項目42個284公里。打造8個“美麗鄉村”,完成10個村的人居環境整治。 
2019年,淥口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6.9億元,比2018年增長3.5%。糧食播種面積48.96萬畝,同比增長1.38%;早稻面積19.44萬畝,同比下降10%;蔬菜面積16.87萬畝,同比增長1.71%;糧食總產量22.48萬噸,同比增長4.19%,早稻產量8.67萬噸,同比下降8.56%;蔬菜產量36.2萬噸,同比下降2.62%;瓜果類面積2.17萬畝,同比增加22.2%,產量4.49萬噸,同比增加47%;生豬出欄48.79萬頭,同比下降14.01%,家禽出籠210.96萬羽,同比增長31.78%;水產品產量12462.6噸,同比增加3.54%;禽蛋產量5849噸,同比增長8.33%。
淥口區2019年成功創建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國家級示範社3家,省級示範社10家。打造王十萬黃辣椒等省市農產品名牌,朱亭現代農業示範產業園、萬畝名樹種中苗木基地建設進展順利。淥口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9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5家,建立基地28萬畝,帶動農戶11萬戶。農村電商發展迅速,第一家天貓優品服務站順利建成。 

第二產業

2016年,淥口區全部工業增加值38.2億元,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4億元,增長8.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7%;集體企業增長3.6%,股份制企業增長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0.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2.2%。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11.9%,醫藥製造業下降18.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6.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2.2%。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8.4%。其中,非
淥口區
淥口區
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6.3%,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5.0%,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3%,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3億元,增長9.8%;其中,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9億元,增長1.4%;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5.3億元,增長12.3%。
全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4億元,增長7.6%;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70.9億元,比2015年增長23.2%,實現利潤總額1.3億元,下降29.3%。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61.9萬平方米,增長16.5%;房屋竣工面積374.6萬平方米,增長19.0%。
2016年,淥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2.5億元,下降20.4%。其中:住宅投資10.2億元,增長1.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億元,增長67.6%。全區商品房屋銷售面積下降39.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7.1%。商品房銷售下降了降50.4%。 
2019年,淥口區全部工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1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14.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7.9%,股份制企業增長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9.5%。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下降73.3%,製造業增長2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6%。
2019年淥口區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33%,醫藥製造業下降57%,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5.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1%。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42%。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3.3%,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5.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5.7%。主要工業產品保持不同增長。
淥口區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2018年增長13.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9.1%;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6%。
淥口區2019年建築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8.5%;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總產值比2018年增長19.2%。完成房屋施工面積742.2萬平方米,比2018年增長13.8%;房屋竣工面積547.5萬平方米,比2018年增長21.9%。 

第三產業

2016年,淥口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1.4億元,比2015年增長12.4%。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1.3億元,增長10.6%;零售業35億元,增長12.6%;住宿業0.3億元,增長7.2%;餐飲業4.8億元,增長11.1%。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4.4%,飲料類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32.5%,煙酒類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39.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4.9%,化妝品類增長2.6%,日用品類增長5.8%,中西藥品類增長41.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6.5%,汽車類增長17.6%。
2016年,淥口區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699萬美元,比2015年下降7.4%。全區引進內資項目91個,合同引進縣外資金152.6億元,實際到位縣外資金36.9億元,比2015年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4582.3萬美元,比2015年增長11.8%。
2016年,淥口區接待國內外遊客83.5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21.7%;實現旅遊總收入5.02億元,比2015年增長56.9%。
2016年,淥口區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億元,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3400萬元。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7.7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4萬戶。
2016年,淥口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3.1億元,比2015年增長10.5%。地方收入9.7億元,增長14.4%。其中,稅收收入8.3億元,增長11.4%;上划中央收入2.6億元,增長2.9%;上划省級收入0.81億元,下降5.8%。全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6億元,增長8.1%。其中教育支出3.4億元,增長11.3%;醫療衛生支出2.5億元,增長11.3%。
2016年,淥口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8.8億元,增長23.8%;居民儲蓄存款102.4億元,增長17.1%。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62.5億元,增長17.3%。 
2019年,淥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4.6億元,比2018年增長6.2%。其中:住宅投資12.9億元,增長24.3%;商品房屋銷售面積39.1萬平方米,下降20.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9萬平方米,下降24.7%。商品房銷售額20.2億元,下降40.2%。其中,住宅銷售額15.7億元,下降11.7%。
淥口區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2018年增長10.5%。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增長9.2%;零售業增長10.7%;住宿業增長7.1%;餐飲業增長9.3%。按地區統計,城鎮消費增長11.7%;農村消費增長8.5%。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35.1%,飲料類零售額增長24.7%,煙酒類零售額增長50.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10.9%,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27.6%,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8.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17.7%,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13.6%,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增長46.5%。2019年新增市場主體2357個,其中,新設立企業6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家,個體戶1672戶。2019年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1461萬美元,比2018年增長33.6%。淥口區引進內資項目116個,合同引進區外資金171.5億元,實際到位區外資金50.6億元,比2018年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6630萬美元,比2018年增長9.5%。
淥口區2019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5327.6萬元,比2018年增長15.8%。其中,金融板塊實現收入3889.67萬元、寄遞板塊實現收入802.35萬元、郵務板塊實現收入635.62萬元。 

文化


境內有新石器時代的磨山文化遺址。湘江之濱,唐代大詩人杜甫、劉長卿曾留下不朽詩篇。鳳凰山下,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夜宿朱亭結亭講學。伏波嶺上,毛澤東曾留下考察農民運動的足跡。走出了楊得志、楊梅生等7位共和國將軍,培育了曹伯純等30多名地師級以上領導幹部,孕育了李立、王麗達等著名藝術家。 

交通


淥口區有京廣鐵路、武廣高鐵、京港澳高速、S211、S313通過。黃金水道湘江縱貫南北,兩千噸級航道株洲水上服務區設在境內,千噸級船舶可通江達海。淥口距株洲市中心僅15分鐘車程,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不到1小時車程,距省會長沙市42千米。 
2016年,淥口區完成農村通暢工程100千米、農村公路升級改造65千米、安保工程125千米、危橋改造35座、農村客運招呼站30個。新開通2條城市公交線路。 
淥口區2019年完成農村暢通工程、公路提質改造100千米,標準化渡口碼頭改造2處、客運招呼站7個及新建公交站亭18個,危橋改造3座。正式實施淥口至市區火車站7路車公交化運營。2019年公路貨運量1355萬噸,比2018年增長11.5%。公路貨運周轉量30066萬噸千米,增長9.6%。7路公交與市區實現同城同價。“東西聯通,南北暢通”大交通路網加快構建。東城大道、淥水二橋全面通車,淥楓大道穩步推進,醴婁高速、淥口港區、長株攸公路、湘江大道二期、湘江東岸綜合治理沿江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開展。

社會


科技

截至2016年,淥口區實現技術產業總產值58.9億元,增長30.7%;實現技術產業增加值17.4億同比增長增長31.0%。承擔重大開發(及轉化)項目11項,全年完成專利申請164件,增長15.0%,其中發明專利16件。授權專利58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全區有農業科技示範戶1278戶,科技下鄉2.5萬人次。 
截至2019年,淥口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2%。完成專利申請212件,同比增長35.9%。2019年列入省五個100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個,市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個。新引進科技創新人才3人。

教育

截至2016年,淥口區共有基礎教育校(園)113個,其中幼兒園67所,小學45所,初中學校19所,高中4所。全區基礎教育共有在校學生32669人。其中:學前教育8636人,小學教育13589人,初中教育5515人,高中教育4910人。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錄取528人,錄取率37.69%。全區在編在職教師2312人。全年共發放助學金777.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9033人。新建7間錄播教室,實施37所學校“全面改簿”工程,建設10所學校教師周轉房。 
截至2019年,淥口區共有學校(園)136個。其中,幼兒園67所,教學點22個,小學23所,初中4所,九年制一貫制學校15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淥口區共有在校學生34002人,其中:學前教育6726人,小學教育13593人,初中教育6325人,高中教育6475人,職業中專教育883人。2019年高考二本以上錄取500人,錄取率44.33%。淥口區在編在職教師2287人。2019年共發放助學金841.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12萬人次。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位3842個。完成育紅小學改擴建工程,新增學位540個。

歷史文化

截至2016年,淥口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17327戶。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對縣文化廣場、“兩管一所”進行升級改造,兩管一所全年免費開放共接待8.5萬人次。舉辦為期6個月歡樂瀟湘活動,開展送戲下鄉活動30場,完成農村數字電影放映3000場,完成6120台電視“戶戶通”錄入和安裝,聘請專業藝術老師對全縣業餘文藝骨幹進行三期免費培訓。 
截至2019年年末,淥口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95300戶。成功舉辦“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株洲市淥口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歡樂瀟湘·幸福淥口”專場文藝演出。兩館一所免費開放,其中楊得志故居接待10萬人次。2019年開展送戲下鄉活動30場,完成農村數字電影放映3000場。“磨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體育

截至2016年,淥口區體育設施總體達到531個,其中室內體育設施12個,室外體育設施519個。總場地面積56.1萬平方米,人均設施面積1.9平方米。協辦了省第九屆老年人運動會釣魚比賽。參加株洲市“三好杯”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共獲7塊金牌、5塊銀牌、6塊銅牌。 
截至2019年,淥口區體育設施總體達到577個。其中,室內體育設施45個,室外體育設施532個。總場地面積57.8萬平方米,人均設施面積1.96平方米。成功舉辦2019年湖南株洲“珠江農商”杯首屆全國友好城市滑翔傘邀請賽、淥口區職工乒乓球賽和“壯麗七十年,與文明同行”毅行群眾性體育活動。2019年淥口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17.3萬人次,同比增長8.7%;實現旅遊總收入8.4億元,同比增長15.1%。

衛生

截至2016年,淥口區有醫療衛生計生單位18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計生單位6個、鄉鎮衛生院12個,有村衛生室233個。全區現有醫療衛生人員1112人,其中,高級職稱30人,中級職稱216人,初級職稱685人。全區平均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3人,開放床位1400張,每千人擁有床位4張。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22醫院。一醫院整體搬遷建設項目順利完工全面投入使用。 
截至2019年,淥口區有醫療衛生計生單位198個,其中,區直醫療衛生健康管理與服務單位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執法大隊、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區級公立醫院3個(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中心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8個,民營醫院2個、村級衛生室148個,診所醫務室31個。淥口區現有醫療衛生人員1322人。其中,高級職稱55人,中級職稱293人,初級職稱820人。淥口區平均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4.25人,開放床位1411張,每千人擁有床位4.57張。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5400人,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1322人,確保貧困人口健康檔案建檔率100%,健康管理率100%。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58人,引進高層次衛生專業技術人才1人。打造由120急救指揮中心統一調度,以淦田、朱亭、龍船3家中心衛生院為中心的農村30分鐘醫療急救圈。朱亭鎮養老康復院納入了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單位。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淥口區新增城鎮就業2073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15人,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完成預脫貧692戶,2021人。建設創業保障平台2個,發放創業貸款606萬元。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453.7萬元,城鄉低保人均救助水平分別提高至320元和112元每月,農村五保人均補助提高至300元每月。新建、改擴建敬老院2所,新增養老服務床位186張。年末全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4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數615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269950人,參保率為95.7%。 
淥口區2019年發放創業貸款1173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619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25人,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實現脫貧186戶,487人。養老保險、城鄉低保、醫療保險持續提標。2019年共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202.1萬元,發放集中和分散供養五保資金1950.4萬元,城鄉低保人均救助水平分別由2018年351元和184元每月提高至442元和251元每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較2018年280元提高到360元。農村五保生活費由2018年380元每月/人提高至468元每月/人。養老服務總人數達6.8萬人,60歲以上老人享服務率達服務達到100%,全區已實現養老服務全覆蓋。年末全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1萬人,參保率100%;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24.36萬人,參保率95.33%;職工醫保參保單位403家,參保人數2.67萬人;生育保險參保單位403家,參保人數1.58萬人。共征繳醫保基金約2.5億元,城鄉居民醫保共有8.7萬人次獲得各類醫療補償2.1億元,職工醫保共有1.53萬人獲得各類醫療補償4032萬元。

旅遊


地方特產

• 米線魚
米線魚的原料包括鱸魚、米線、金針菇、木耳、青筍,調料可用豆瓣醬、蛋清等。米線魚屬於半主食,其中有米線,等於菜也有了飯也有了。而根據株洲人的口味,米線魚還可以放入辣椒、花椒等進行調味。 
• 艾葉米果
艾葉米果,其實同艾葉粑粑類似。產出新米或家人團聚時,全家人一起製作,製作熱鬧,吃也熱鬧,營造出一種和睦的氛圍。因該米果為圓形,故又取團圓之意。 

風景名勝

• 伏波嶺
伏波嶺,瀕臨淥江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有深潭。公元413年,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屯兵此地,建功立業,留下“男兒應當戰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名句,激勵無數仁人志士,伏波嶺由此得名。唐時建有伏波廟,1944年被日寇焚毀,1968年重建,為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的舊址。
• 十九人堆
十九人堆,顧名思義就是埋葬了十九個人的大墳堆。“十九人堆”源自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醴陵北二區(仙井、淥口地區)工農自衛軍攻打淥口團防局的一次失利而留下的一座集體掩埋革命烈士的墓葬。十九人堆封土堆長25米,寬1米,高0.7米,墓前立有高1米,寬0.4米的麻石墓碑,其碑上陰刻"十九人墳墓民國十七年楊家園眾姓立"等字。 
• 楊得志故居
楊得志故居,座落在淥口區南洲鎮三望沖村坳上組,距株洲縣城約4千米。1911年1月3日,楊得志出生在這裡,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少年時代,這裡是他萌生革命理想的地方。故居建於中華民國初,坐西北朝東南,252平方米,平面呈“7”字形,土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土築牆,穿斗式結構,原面闊三間,正中是堂屋,兩側是正房、廂房,堂屋後面是四間低矮的雜屋。東正房是解放后楊得志將軍兩次回鄉的卧室,基本保持原樣。床鋪、書桌、凳子、立櫃和洗臉架等都保留在屋內。 
• 大京風景區
大京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淥口區白關鄉境內,距株洲市區15公里,以大京水庫為中心,湖區面積3600畝,總面積29.7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山、水、林、禽同生共榮為主要特徵的自然景觀與盛極明清的古廟遺跡為主的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集遊覽、度假、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 朱亭古鎮
朱亭古鎮,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學家朱熹偕同張栻同游南嶽,途經朱亭,在港上木橋邊歇宿,應當地人士請求,結亭講學。後人紀其事,便將朱、張講學之處稱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奠定了千年鎮的歷史地位。
淥口區
淥口區
古鎮朱亭,歷史遺存豐富。拴馬樟、朱張橋、龍潭書院、紫陽閣、挽洲島、一葦亭、祖師殿、汪家井、天子嶺和馬蹄印等諸多歷史景觀,無不顯示出千年古鎮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 鳳凰山國有林場
鳳凰山國有林場,位於淥口區東南方,與衡東縣、攸縣交界,主峰鳳凰山海拔680米,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鳳凰山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擁有鳳凰寺、望日峰、玉泉井等景點。這裡層巒疊嶂,泉水清澈,自然景緻極其豐富,在春、秋、初冬季節,還可觀雲海。
鳳凰山國有林場總經營面積為21348畝,現有杉木林2500餘畝、竹林18848畝,森林蓄積量4.0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2.4%,是淥口區的重點林區。 
• 空靈岸
空靈岸,位於淥口區雷打石鎮境內湘江西岸,俗稱“觀音岩”,1999年被列為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空靈寺傍岸而立,始建於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年),已有1500年歷史,素以“瀟湘八景”之一著稱,與南嶽廟、岳陽樓並稱“瀟湘三聖地”。 

合作交流


2021年7月2日,淥口區與國網株洲供電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加快電網建設、優化投資環境,確保電力供應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達成一致意見。

代表人物


淥口區先後走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楊得志上將等一批共和國將軍。共和國建設時期,走出了中共中央委員、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原黨委書記曹伯純等30多名地師級以上領導幹部,培育了李立、王麗達等一批藝術家。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國金,株洲縣仙井人。1928年5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四十九團政治委員、三十一軍警衛團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三五九旅政治委員、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四十七軍副軍長兼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兼任湘西軍區沅陵軍分區政治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一級解放勳章。 
楊梅生(1905—1978),株洲縣淦田人。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團副隊長、紅一軍團第十二軍特務大隊大隊長、湘贛軍區獨立第九師第四十三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第三師第八團團長、八路軍總部警備科任科長、新四軍總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冀晉縱隊副司令員、熱河軍區副司令員、合江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四十六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楊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立,1925年出生於湘潭市城內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縣堂市鄉樓廈村(原屬湘潭縣)。先後擔任過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湖南分會副主席、顧問、湖南省工藝美術書畫研究會會長。1996年4月,李立被聘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 
淥口區
淥口區
張宗政(1930—2018),株洲縣淥口人。1949年8月到長沙投奔革命,9月入解放軍十二兵團軍政幹部學校學習,歷任航空兵二十二師大隊政治幹事、團政治處組織幹事、師政治部組織幹事,航空兵十七師幹事、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副主任,航空兵二十四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航空兵六師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獲得榮譽


淥口區先後獲評湖南省“全面小康經濟發展先進縣”“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最具投資價值縣”“平安縣市區”稱號等多項榮譽。
2020年9月,湖南省2020年產油大縣項目評審工作順利完成。淥口區入圍茶油大縣名單,湖南省財政將按排名分檔次予以資金支持。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