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壩

三角壩

三角壩社區位於興隆鎮中心,地處“天坑地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距縣城約80公里,幅員面積347.13平方公里,位居奉節縣第一。

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氣候,形成了雄、奇、險、秀的興隆山水。有絕世奇觀——天坑地縫,鬼斧神工的旱夔門,雄奇險峻的迷宮河、桃源河、九盤河、石筍河景區,硝坑天坑群,如詩如畫的茅草壩高山天然草場等。

經過近十幾年的城鎮建設發展,三角壩社區農業用地劇減,發展模式逐漸由農村向城鎮轉變,產業發展也由農業向第三產業轉變,商飲業、服務業等逐漸成為主要產業。

村莊簡介


三角壩(興隆鎮)地處渝鄂邊界,位居重慶市東大門--絕世奇觀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的腹心地帶。幅員面積347.13平方公里,位居奉節縣第一。海拔211—2046米之間,屬於典型的立體氣候,冬季有3個月的雪期,夏季涼爽宜人。共二十二個村,一個居委會,364個社,總人口4.85萬人。小城鎮建設面積達1.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2萬人。省道21-201線貫穿境內並與318國道相連,向東貫通湖北恩施、向西直達重慶萬州,並分別能與長江黃金水道連接,是進出重慶東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是渝鄂邊境奉、巫、恩三縣市交界處的邊貿城鎮、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特別是隨著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兩河口隧道、石乳關隧道的打通,奉恩公路3改2的完成,以及萬宜鐵路、萬宜高速公路的修建,興隆鎮的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興隆鎮森林資源覆蓋率達75%,有大片原始森林,常見的樹種有松、杉、楊、柏等,較名貴的有銀杏、雪松等;有十分豐富的天麻、貝母、黨參等名貴中藥材和獼猴桃、蜂蜜、魔芋等保健食品,開發前景很大。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石膏、硫鐵礦為主;鎮內河流分佈較廣,流量穩,落差大,水能資源極其豐富。興隆鎮是土家族和漢族雜居的地方,漢文化和土家文化相互交融,獨具特色。有土家服飾、山歌、擺手舞、舞獅子、跑飛龍、祭神靈等民族文化活動。擺手舞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素,深受土家人民所喜愛。在土家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社巴節”,土家男女老少要唱擺手歌,跳擺手舞,土家擺手舞 祭祀祖先,迎接新年。興隆鎮藉助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狠抓旅遊開發,突出旅遊產業的主導地位,承(協)辦了一系列市、縣級大型活動:
2003年8月,“高空王子——阿迪力極限之旅(探險天坑)”,海內外知名,轟動一時;
2003年11月,“歡樂英雄飛躍新三峽”熱氣球漂移活動,由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使活動氣氛空前高漲;
2004年10月,“嘉鵬鐵騎跨越天下第一坑”。還承辦了市級賽事“天坑地縫杯首屆老年人門球錦標賽”、“全市宏聲杯首屆中青年門球錦標賽”等活動,並依託旅遊開發狠抓小城鎮建設、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連續三年被縣委、縣府評為兩個文明建設一等獎,被重慶市列為103個百強鎮之列;被重慶市評為“重慶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命名為“優秀綠化小城鎮”、“衛生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