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安區
安徽省銅陵市市轄區
義安區隸屬安徽省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緊臨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距省會合肥僅152公里。
2徠016年,義安區轄4鎮4鄉,總面積845平方公里。2015年,戶籍人口28.99萬人(常住人口25.3萬)。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2019年,義安區轄6個鎮、2個鄉,總面積845平方公里。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49.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義安區常住人口為227493人。
義安一名始現於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是中國青銅文明發祥地之一,采冶歷史迄今已有三千年,境內金牛洞古採礦遺址、木魚山古礦冶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江南解放第一縣城。共探明金屬、非金屬及與之伴生的各類稀有金屬30餘種,其中金、銀、硫鐵礦、石灰石等探明儲量占安徽省的70%,是全國重點產金縣區之一。鳳丹、白姜等名特優農產品,先後被國家質監總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義安區有2條高鐵(京福高鐵、寧安客專)、2條鐵路(滬銅鐵路、銅九鐵路)與3條高速(京台高速、滬渝高速和銅南宣高速)穿境而過。銅陵長江大橋、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貫通南北,直達省會合肥。城區距九華山機場僅20餘公里。坐擁長江黃金水道60餘公里,銅陵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萬噸海輪進江終點港,該區還是通往皖中南旅遊勝地九華山、黃山的重要門戶之一。
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牡丹之鄉
戰國,屬楚。
秦代,屬鄣郡。
漢代,屬丹陽郡。東漢置銅官鎮(今五松鎮)。
三國,屬吳。
晉代,屬宣城郡春谷縣。
南朝:宋、齊屬宣城郡;梁屬南陵郡;陳屬長江州。
隋代,屬宣州。
唐代,屬宣州。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之工山、安定、鳳台、豐資、歸化五鄉置義安縣,縣治設於順安,尋廢,置銅官冶。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舊義安縣為銅陵縣,縣冶移於江滸(即古銅官鎮),屬升州。
宋代,屬江東路池州。
元代,屬江南道池州路。無末陳友諒部將趙普勝克縣城,邑令陶起祖遷縣治於順安。
明代,屬池州府。明初邑令時守道復遷縣治於五松鎮(今五松鎮)。
清代,屬池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6日改屬第八專署。
義安區
1949年5月13日,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2年2月4日改屬皖北署安慶專區。
1958年9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銅陵縣建制,併入銅官山,改名銅陵市。
1959年4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銅陵縣建制,屬安慶專區。
1965年7月14日,改屬池州專區。
1974年3月1日,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改屬銅陵市。
2015年12月3日,撤銷銅陵縣,設立銅陵市義安區,行政區域不變。
義安區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境東西最寬處41.1千米,南北最長處43.3千米。總面積845平方千米。是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的北大門。
義安區位於長江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受新構造運動影響,長江褶皺下降,南岸地勢逐漸抬升。頻繁的褶皺、斷裂運動促使發生強烈的斷裂塊分異,形成低山、丘陵、山澗河谷、波狀起伏的崗地和沿江沖積平原。地貌呈明顯的地域差異和過渡性變化,境內總地勢南高北低,中部為南北過渡地帶。根據地貌形成特點、形態特徵和組成物質,分為3個類型區。地勢自南而北由低山區、丘陵區、洲圩區依次分佈。
觀湖廣場
臨湖廣場
北部洲圩區銅陵縣地勢最低區,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範圍包括大通、老洲、安平、胥壩、太平、永豐、和平,以及鐘鳴、順安、城關、流潭、西湖的部分地區,佔全區面積約30%。本區自第四紀以來一直處於下降時期,長江及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形成了深厚的沉積層。自全新世以來,本區又普遍下降,形成沿江帶的沙洲、江心洲及沼澤湖盪,海拔高程多小於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本區組成物質主要為全新統近代河流沖積層和湖泊相沉積層。
義安區屬北亞熱帶季風過渡區,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濕度較大,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由於氣候的過渡性,冷暖空氣交鋒頻繁,冬夏溫差顯著,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常有旱、澇、風、雹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四季氣候特點:春季高空西風帶逐漸北撤,冷高壓衰弱北縮,暖高壓增強北移,氣溫跳躍回升,天氣多變,時晴時雨,時暖時冷。當寒潮或較強冷空氣南侵時,常伴有陰雨大風降溫過程,形成“倒春寒”天氣。夏季,5月底進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躍,暖濕氣流活躍。6月中旬梅雨時陰雨連續,降水強度較大,易致洪澇。秋季,副熱帶高壓減弱漸南撤,冷高壓勢力增強南下,降溫迅速,日溫度較差加大,雨水少。易致秋旱。遇有較強冷空氣南侵時,常形成秋季低溫,淫雨綿綿。冬季,受內蒙古高壓控制,天氣晴朗,乾燥寒冷,以偏北風為主。霜或霜凍出現頻繁,每年均有降雪,大多年份有積雪。
年際氣溫累年年平均氣溫16.1℃,年際差異較大,最高年(1961年)平均氣溫17.1℃,最低年(1980年)平均氣溫15.5℃,高低差1.6℃。累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8.8℃。最高1978年為20.1℃,最低1989年為17.7℃。全年日照可照時數平年為4427.2小時,閏年為4438.3小時。全年平均無霜期為247天,最長達276天(1960年),最短212天(1966年)。降雨累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384.7毫米。歷年年平均降雨日為136.3天。歷年年平均降雪日為11.3天,年最多降雪日為21天(1973~1974年),最少為2天(1970~1971年)。全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
渡江第一船
土壤種類與分佈
本縣土壤類型,共分為7個土類,13個亞類,49個土屬,85個土種。
因地貌類型和局部地形的差異,各種類型土壤的分佈特點不同。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區主要土壤類型有黃紅壤、棕色石灰土、水稻土及小面積的潮土和紫色土。分佈因地形而異,通常從低山丘陵到沖畈分佈以黃紅壤、水稻土為主;山間谷地以香灰土田、砂礫泥田、礫身砂泥田為主;河流兩岸的以砂泥田、石灰性泥骨田為主;沖兩旁呈梯級分佈白漿土田;石灰泥田呈環狀分佈於石灰岩丘坡腳。北部沿江洲圩平原,潮土是其主要旱作土壤類型。江心洲沿主江一側向內依次為江沙土、青沙土、灰沙土和灰泥土,沿江灘地向內依次為灰沙土、灰沙泥土、灰泥土並與水稻土灰泥田相接。水稻土也是其主要土壤類型,通常在Ⅱ級階地圩田多分佈湖泥田,而在平坦和低洼處多分佈爛泥田、青絲泥田、青泥田。
義安區境內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礦種達30餘種。金屬礦有銅、金、銀、鐵、錳、鉛、鋅等,與之相伴生的有鈾、鎳、鈷、鉍、鎘、鍺、硒等稀有金屬和元素非金屬礦有硫、煤、磷、石灰石、花崗岩、砂岩礦、石英石、方解石、膨潤土、鉀長石、大理石、硅灰石、玄武岩、輝綠石、孔雀石、珍珠岩、白雲岩、紫砂土、高嶺土、江砂等。其中銅、金、銀、硫、煤、鐵礦、石灰石、膨潤土儲量最為豐富。
據地情網發布的數據,初步探明:煤礦地質儲量5814.34萬噸,預測量3.56億噸。煤田總面積230.69平方千米。鐵礦值儲量1000餘萬噸,多為35~45%的褐鐵礦。硫礦保有儲量200萬噸,平均品位約30%。錳礦儲量900萬噸,其中氧化錳約50萬噸,品位30~35%;其餘為碳酸錳,品位14~20%。銅礦儲量約10萬噸,品位0.7~0.8%主要分佈於鐵山頭,仙人沖等地。金儲量約20噸。大理石、鉀長石、石灰石等石礦,廣佈於境東南低山。
合興湖泊
地表徑流:地表水資源主要靠降水補給,年降水總量為12.25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為622.2毫米,年均徑流量為5.41億立方米,最高(1959年)徑流量5.51億立方米,最低(1978)年徑流量3.06億立方米。
長江水:境內55千米江段多年平均徑流量約9000億立方米。
地下水:沿江沖積層孔隙水含水層面積49.5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資源為7485萬立方米/年,資源模數為30.38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岩溶裂隙水含水層面積為267.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資源為3452.04萬平方米/,資源模數為12.9萬平方米/年·平方千米,徑流模數4.09/秒·平方千米。全區地下水天然資源總量為1.0937億立方米。
2013年末,義安區國土面積84533.5公頃,農用地56543.21公頃,其中耕地23730.04公頃,建設用地15787.01公頃,未利用地12203.26公頃。
義安區水域的魚類有8目15科44種。其中商品魚類有青魚、草魚、黃鰱魚、白鰱魚、鯉魚、鯿魚、團頭舫、黃鱔、泥鰍等。珍貴魚類有鱭刀魚、銀魚、鱘魚、鱖魚、鰣魚、鰻魚等。鱉、龜、蚌、螺、蝦、螃蟹等品種資源也很豐富。此外老洲、胥壩還有豐富的長江螃蟹資源,目前規模較大的有胥壩鄉李大勇螃蟹(已成為銅陵及周邊地區重要江蟹輸出養殖戶),稀有水生動物還有白鰭豚、江豚、揚子鱷等。
全區野生動物資源未經過專門調查。據人們平時觀察到的主要有六大類院獸類(白鰭豚、江豚、梅花鹿、金錢豹、穿山甲、蘇門羚、獐、麂、兔等)、兩棲動物(大蟾蜍、無斑雨蛙等)、爬行動物(烏龜、金錢龜、蛇、蠍等)、鳥類(喜鵲、烏鴉、老鷹、山斑鳩、鷺、黃鸝、貓頭鷹等)、魚類(上述水產資源)、甲殼類(蝦、蟹、螺等)。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鰭豚、梅花鹿、金錢豹3種曰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貓頭鷹、江豚、穿山甲、蘇門羚4種。
相思樹
1990年 | 銅陵縣有4個鎮,14個鄉,13個居委會,199個村委會 |
1991年8月 | 成立太平鄉太平街道居委會 |
1992年2月 | 成立新橋鄉丹鳳居委會和董店鄉董店街道居委會 |
1993年 | 撤西湖鄉建西湖鎮 |
1994年 | 撤新橋鄉、朱村鄉、董店鄉,建新橋鎮、朱村鎮、董店鎮 |
1995年 | 成立西湖西鳳居委會 |
1996年6月 | 成立順昌鎮金岱居委會、城鎮萬雞山居委會 |
1996年8月 | 成立朱村鎮朱村街道居委會。 |
1999年10月 | 彩帶縣城關鎮近城村、近市村和西湖鎮工農村劃歸銅陵市獅子山區 |
2000年末 | 共有8個鎮,10個鄉,20個居委會,196個村委會 |
2001年底 | 西湖鎮整建制划入市獅子山區 |
2004年5月 | 實施行政區劃調整,鄉鎮數由過去的10個鄉、7個鎮調整為4個鄉、5個鎮。2004年底,調整后的大通鎮整建制划入市郊區 |
2008年 | 有4個鄉即東聯鄉(由原流潭、永豐兩鄉合併)、西聯鄉(由原太平、和平、鍾倉三個鄉合併)、胥壩鄉(由原胥壩、安平兩鄉合併)、老洲鄉,4個鎮即五松鎮(原城關鎮)、順安鎮(由原順安、新橋兩鎮合併)、鐘鳴鎮(由原鐘鳴鎮、金榔鄉合併)、天門鎮(由原董店、朱村兩鎮合併) |
2017年8月8日 | 義安區撤銷東聯鄉、西聯鄉建制,設置東聯鎮、西聯鎮 |
2018年10月 | 安徽省政府批准將義安區五松鎮齊潭村、雙橋村、查壬村、建立村、馬沖村、董沖村、新江村、湖邊社區、石橋社區、近市社區、近城社區、聯盟村、江濱村等13個村(社區)劃歸銅官區管轄 |
2019年12月 | 銅陵市義安區人民政府正式由五松鎮遷至順安鎮 |
截至2019年 | 轄新橋街道、五松鎮、鐘鳴鎮、順安鎮、天門鎮、東聯鎮、西聯鎮、胥壩鄉、老洲鄉。政府駐順安鎮 |
義安區
2016年,全區常住人口25.5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城鎮化率46.55%,比上年提高1.81個百分點。
2019年末,全區戶籍總戶數106898戶,比上年末增加3512戶;戶籍總人口301255人,比上年末增加6550人。全年出生人口2553人,人口出生率8.57‰,比上年下降2.1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718人,人口死亡率5.77‰,比上年下降0.7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80‰,比上年下降1.43個千分點。全區常住人口2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57%,比上年提高0.89個百分點。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義安區常住人口為227493人。
據安徽省地情網發布的數據,義安區有少數民族9個,其中回族、苗族、壯族、白族、彝族、滿族、畲族、蒙古族、高山族。漢族和少數民族人口各佔總人口的99.89%和0.11%。
2014年,義安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23.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1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9億元,比2013年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9.33億元,比2013年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23.72億元,比2013年增長6.6%。全社會勞動生產率70214元/人,比2013年增加6247元/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2550元(摺合6927美元),比2013年增加4377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8.5:71.8:19.7調整為8.3:72.5:19.2,其中工業增加值79.39億元,比2013年增長20.7%,佔GDP比重由2013年的63.0%提高到64.4%。
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4.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81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87.35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27.16億元,增長10.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9:72.2:19.9調整為7.9:70.3:21.8,其中工業增加值77.41億元,增長11.7%,佔GDP比重達62.3%。全社會勞動生產率70889元/人,比上年增加675元/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42947元(摺合6895美元),比上年增加397元。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9.4%,佔GDP比重由上年的38.8%提高到39.3%。
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6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90.98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34.26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9:70.3:21.8調整為7.9:66.9:25.2,其中工業增加值80.21億元,增長10.3%,佔GDP比重為59.0%。全社會勞動生產率77761元/人,比上年增加6872元/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46802元(摺合7046美元),比上年增加3855元。
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9.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53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63.64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72.43億元,同比增長3.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5:43.9:47.6調整為9.1:42.5:48.4,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4.6%。全員勞動生產率85753元/人,比上年增加4158元/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409元(摺合8032美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
義安區盛產糧、棉、油、豬、禽、魚等大宗農產品;土特產品眾多,鳳丹是安徽“四大名葯”之一,生薑、蒜子、麻、汀洲大豆等久負盛名;桑、果、茶等作物亦適宜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土地大多被少數地主、富農佔有,廣大貧苦農民租佃經營,地主肆意盤剝,農民度日艱難,農業生產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后,義安區農業生產雖幾經波折,仍有巨大發展。
1949年,義安區(銅陵縣)農業總產值1512萬元(不含林業產值。下同),其中農業、牧業、副業、漁業產值分別佔72.1%、14.4%、3.6%、9.9%。1950年10月至1951年11月,進行土地改革,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農民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從事農耕,縣政府適時大力扶持,農業面貌迅速改觀。1952年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1.4倍。土地改革后,開展互助合作運動,到1956年基本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其間還發動農民興修江河堤壩,並於1955年開始單季改雙季的耕作制度改革。1957年,農業總產值增至4936萬元。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
后3年,受體制“一大二公”、行政“瞎指揮”、生產“高指標”、幹活“大呼隆”的影響,兼遇自然災害,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挫折。1962年農業總產值降至3142萬元。是年始,調整生產關係,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農業經濟出現轉機。1965年農業總產值增至4610萬元。
1966年至1978年,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興修水利,擴種綠肥、雙季稻,推廣新品種,實現水稻“高桿改矮桿”。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糧、棉等大宗農作物產量有所提高。但因“文革”時期“左”的干擾,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限制種、養、加工等家庭副業的發展,毀桑麻等種糧,農業內部結構嚴重失調;盲目圍湖造田、毀林開荒,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加上“干多干少一個樣,乾和不幹一個樣”的平均主義思潮泛濫。以致增產不增收,農民收入增加很少。1978年農業總產值僅4742萬元。其中農、牧、副、漁業產值各佔84.1%、11.1%、2.9%、1.9%。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推行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商品生產。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在“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投入”方針指導下,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培育和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探索和實行農(業)科(技)教(育)三位一體,科技興農,多方投入,綜合規劃,深度開發;致力推廣雜交良種、地膜覆蓋、模式栽培、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三化”(種公豬良種化,種母豬本地化、育肥豬雜交一代化)養豬等農業實用先進技術,相繼實施改造低產田、開發噸糧田等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農、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空前活躍。1990年,農業總產值達9105萬元,比1949年增長5.02倍,其中農、牧、副、漁業產值各佔67.4%、13.3%、15.2%、4.1%;主要農產品產量與1949年相比,糧食增長2.54倍,棉花增長56.2倍,油料增長15.4倍,丹皮增長21.1倍,蠶繭增長103倍,麻類增長7.5倍,生薑增長5.86倍,生豬年末存欄增長7.14倍,水產品總產量增長1.21倍。1988年銅陵縣被列為國家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縣,1990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6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7.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產值9.52億元,增長2.8%;林業產值1.63億元,增長5.2%;牧業產值3.31億元,增長5.3%;漁業產值2.16億元,增長2.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0億元,增長8.3%。
2016年,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090公頃,比上年擴大109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257公頃,擴大2160公頃;油料播種面積5845公頃,減少1194公頃;棉花播種面積3285公頃,減少53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038公頃,擴大90公頃。
2016年,全區糧食產量88946噸,比上年增產1138噸,增長1.3%。油料產量14442噸,減產2575噸,下降15.1%。棉花產量3015噸,減產310噸,下降9.3%。蔬菜產量78555噸,增產2644噸,增長3.5%。
2016年,義安區造林面積602公頃,比上年減少426公頃。年末森林覆蓋率37.43%,比上年提高1.72個百分點。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銅陵縣(義安區)工業以礦業最為悠久,漢代即有采冶,以唐、宋時最盛。清和民國時期主要為手工作坊,集中在大通、城關、順安等鎮。抗日戰爭時期工業生產破壞嚴重,至解放前夕城關工業只有14個行業,39戶。
建國后,工業得以恢復和發展,1949年工業產值232萬元,經過對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工業產值達1078萬元。1958年在大躍進中工業盲目發展,經濟損失嚴重。1961年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盲目上馬的項目和企業進行關、停、並、轉。調整后工業穩步發展,至1965年有工業企業45個,其中全民企業14個,工業產值達969萬元。“文革”時期工業生產再度受到影響,1967~1976年工業產值年遞增10.36%。1978年後,實行改革開放,工業生產迅速發展,1980~1990年工業產值年遞增20.83%,全區工業形成礦業、化工、建材、輕紡、機械五大支柱行業。1990年縣工業產值達21046萬元,占工農業產值的69.27%;工業產值分別為1949年和1978年的89.7倍和7.13倍;鄉以上工業企業227個,實現產值12439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175個,職工15396人,固定資產(原值,下同)12731萬元,實現產值10722.7萬元,創利稅1461.5萬元。1981~1990年礦總產值達1億多元,創利稅2500萬元,義安區(銅陵縣)被列為全國重點產煤縣,成為全國重點產金縣。
2016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0戶,比上年凈增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57.4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實現工業增加值79.3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6%。工業經濟發展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4%,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分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產值350.21億元,增長5.1%;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0.57億元,下降6.5%;外資企業產值6.69億元,增長62.2%。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產值345.56億元,增長6.2%;輕工業產值11.91億元,下降5.0%。從主導行業看,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8.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9.0%,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116.6%,化學原料及製品製造業下降5.2%,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1.1%。
2016年末,義安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20戶,比上年凈增2戶;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21.18億元,增長25.9%。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銅材22.8萬噸,比上年減少7.2%;球團72萬噸,下降4.0%;水泥熟料501.7萬噸,增長0.9%;貴重金屬4300.8公斤,下降42.5%;硫酸172.6萬噸,增長7.4%;火力發電量60.6億千瓦時,下降4.1%。
2016年,義安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實現利稅總額11.28億元,增長2.7%,其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3.55億元,下降31.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35.71,比上年提高20.66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6.91%,下降2.2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25.6%,回落6.1個百分點;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51.8萬元/人,增長6.6%。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全區資質內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4.65億元,增長20.8%;實現利潤總額5847萬元,增長6.7%。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42.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2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6.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0.4萬平方米。
城區新貌
2016年末,全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39戶,比上年凈減9戶;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50億元,增長19.1%。其中,糧食、食品類增長28.0%,飲料類增長0.5%,煙酒類增長69.4%,日用品類增長28.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6%,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3.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4%。
2016年末,全區進出口總額969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5.6%。其中,出口8292萬美元,增長85.9%;進口1403萬美元,增長32.2%。全區新批7家外資企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33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6.3%;實際利用省外資金92.4億元,增長3.5%。
2016年,全區國內旅遊總收入3.60億元,比上年增長20.0%。接待國內遊客120萬人次,增長20.0%。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家,年末全區共有星級農家樂39戶。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36億元,比上年增長4.7%。
2016年,全區保險業保費收入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財產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0.68億元,增長5.8%;人身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0.49億元,下降5.1%。全年保險賠(給)付支出0.74億元,下降2.3%。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0.36億元,下降0.2%;人身險業務賠款(給付)支出0.38億元,下降4.3%。
2016年末,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9.21億元,比上年增長2.8%。商品房施工面積165.66萬平方米,下降18.8%;當年新開工面積43.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0.0%。商品房銷售面積23.34萬平方米,下降16.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8.67萬平方米,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11.85億元,下降23.2%,其中住宅銷售額7.25億元,下降30.0%。
徠義安區境內有南方大口鯰、鳳丹、再興圩蘿蔔、太平大蒜、野雀舌茶、銅陵鳳丹、大通茶干、生薑、博隆地毯、大通小磨麻油、順安酥糖等。
義安區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水路有長江航道,長航客輪上至武漢下達上海。2016年末,義安區等級公路1233公里,其中高等公路67公里。年末全區民用汽車擁有量28274輛,增長23.3%,其中私人汽車22969輛,增長25.2%。
義安區緊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地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區域,是八百里皖江的中心,世界級風景旅遊度假區“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門,也是長江中下游承東啟西、安徽省連南接北的重要節點,四小時交通圈覆蓋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重點城市。兩條高鐵(鐵京福高鐵、寧安客運專線)、兩條鐵路(寧銅鐵路、銅九鐵路)與三條高速(京台高速、滬渝高速和銅南宣高速)穿鏡而過。銅陵長江大橋、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貫通南北,直達省會合肥。城區距九華山機場僅20餘千米。坐擁長江黃金水道60餘千米,深水岸線資源豐富,建港條件得天獨厚。
2014年,義安區基本建成13個省級中心村、13個一般中心村和4條綜合示範帶。至年末全區共培育建設中心村37個,其中省級重點示範村23個;打造美好鄉村建設綜合示範帶9條。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36萬戶,下降19.4%,其中住宅電話2.16萬戶,下降20.6%;行動電話用戶27.40萬戶,下降2.5%;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24萬戶,增長6.7%。
2016年,全區有基礎教育學校(園)83所,其中普通中學20所、小學34所、幼兒園29所;在校學生29153人,其中普通中學10022人、小學12389人、幼兒園6742人;專任教師2552人,其中普通中學1155人、小學1089人、幼兒園308人。
銅陵長江大橋
2016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139.81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增加值27.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1%。全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擁有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科技孵化器1個。全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5項,獲得上級資助資金1600萬元。全年申請專利704件,其中發明專利563件;授權專利243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2件。
2016年,義安區商標註冊申請237件,比上年增長88.1%。年末全區擁有省級及以上著名商標31件,增長3.3%,其中當年爭創5件;擁有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13個,增長8.3%。
2016年,全區13個醫院、衛生院中,擁有床位數679張,衛生技術人員804人,比上年增長0.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87‰;嬰兒死亡率2.9‰;產婦住院分娩率保持100%。
2016年末,全區擁有文化館(站)1個,劇院、影劇院1個,藝術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18萬冊。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19.69萬卷冊,館藏資料1萬冊。全區建成8個鄉鎮文化站、103個農家書屋和14個公共電子閱覽室。全年共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8場,群眾性文化活動81次,專業文藝團體演出8場,各類表演團體送文化下鄉302場,創作劇(節)目27個。成功舉辦了“第九屆社區文化活動月”等活動。全區有線電視用戶達3.68萬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
2016年末,全區有體育場館1處。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8次,參加活動總人數9700餘人次,組織開展了區第四屆中小學生象棋賽、“農林杯”第25屆職工乒乓球賽、第二屆“美麗鄉村”柔力球賽等大型群體活動。我區運動健兒在市級以上比賽中獲第一名5人次,第二名7人次,第三名10人次。 全年銷售體育彩票2242萬元,比上年增長33.5%。
2016年,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5元,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055元,增長8.2%。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7元,比上年增長9.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03元,增長7.6%。
2016年末,全區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490人,比上年增長14.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78295人,實現了全員參保;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2441人,增長9.9%;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361人,增長1.6%;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698人,增長2.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2532人,增長2.1%。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67人,下降12.4%;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028人,增長2.8%。
滴水崖
2016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07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60.9%,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就業率達92.3%。新轉移農村勞動力411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03個。全年共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2113人,當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57萬元。
2020年6月2日,為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總體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銅陵市義安區為“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義安區自然景觀有院天門山、葉山、天目山、相思樹、滴水岩、太陽沖、金山、太陽島、葛仙洞、雙龍洞等;人文古迹有:銅陵縣烈士塔、雲崖寺、陳翥墓、西鳴寺、清涼寺、大明寺、趙氏戲樓、永泉農莊、木魚山古礦冶遺址等。其中鳳凰山古銅礦遺址(包括金牛洞古礦遺址、木魚山古礦冶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泉農莊、鳳凰山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
義安區部分景點 | |
---|---|
鳳凰山旅遊景區坐落於順安鎮東部,距東部城區僅10千米,景區內有金牛洞、相思樹、滴水崖、周氏古民居、鳳凰落腳石、牡丹園等著名的觀光景點,建設面積達到1000畝、栽植觀賞牡丹200多個品種,栽植規模在10000株以上,是銅陵縣生態觀光旅遊景區。1988年被中國農業部授予“中國南方牡丹基地”,2009年被國家授予AA級旅遊風景區。2016年2月21日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 | 鳳凰山 |
永泉農莊,2016年2月21日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是一家集餐飲、客房、會議、高爾夫、垂釣、網球、品茗和大型私家園林等於一體的休閑娛樂度假場所。農莊佔地650畝,銅陵永泉農莊位於銅陵鐘鳴葉山腳下;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農莊主體賓館和30棟別墅融入生態、自然之中。農莊建築(主體賓館、別墅)外形為後現代風格,既繼承了徽式建築青磚、白牆、小瓦的素雅、細膩,又融入歐美鄉村平屋檐、大煙囪的簡潔、粗獷,設計獨特。農莊室內裝飾,採用投資者楊樹根先生個人收藏的木雕(梁托、匾額、門窗格)、石雕、磚雕等,巧妙地運用在廳堂、走道、屋頂、牆壁等處。 | 永泉農莊 |
天井湖位於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現為國家AAAA級景點,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湖中有井,名日天井。湖因井面得名,園以湖命名。天井湖俗稱天鏡湖,湖中有傳說“上通天,下通海”的天井奇觀。已先後建成兒童樂園、旱冰場、遊船碼頭、天井茶室、溢沁園及長廊水榭、九曲橋、通天閣、牡丹園等30多處遊憩場所和風景點。 | 天井湖 |
雙龍洞,位於董店鎮境內。洞口高大寬敞,呈扁形,從外形上看,酷似龍口。一條小溪從洞中流出,水質柔滑。置身洞口,冬暖夏涼。沿溪水入洞,洞內道路迂迴曲折,洞內有個大廳,方圓九百平方米,頂平如鏡,水蝕的彩色花紋富麗堂皇。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引人入勝。這裡洞套洞、連環洞、兩層洞和天井。已查明東段洞長為745米,已開發澆築水泥路200米,還有沒查明的七八里長洞。 | 雙龍洞 |
鷺島天目山,位於市區西南20千米處的董店鎮蟠龍村境內的天目湖中,素有“皖江鷺島”美稱。山四面環水,杉林茂密。每年四月,成群結對的鷺鳥不遠萬里飛至天目山。無論是清晨或傍晚,成群結對的鷺鳥,滿天飛翔覓食,鳴叫嬉鬧,上萬隻鷺鳥將碧波蕩漾的天目湖裝扮得十分壯觀迷人。 | 皖江鷺島天目山 |
雲崖寺位於新橋鎮明月村海拔400米的蓮台山之巔,該寺為明朝正德年間一錢姓人捐資營造的佛教寺院,定名為“石山寺”,后更名為“雲崖寺”,俗稱“觀音洞”。寺依山臨崖而建,呈直角形布局。前廳正南側有一天然石洞,名曰“觀音洞”。洞門前左右邊立碑石兩塊,記載了雲崖寺的歷史概況。寺內遺存明代鐵鐘一尊,高0.95米,重250公斤。1939年10月,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曾到雲崖寺內察看。“皖南事變”后,這裡曾是新四軍的秘密聯絡點。當地村民自1986年起,自發集資進行修繕。 | 義安區 |
千年銀杏位於金榔鄉閘口胡村村口,有1000餘年歷史,是銅陵地區最古老的“子遣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該樹高20米,樹圍5米,冠幅約20米,大小不一,大則如“公”,樹榦雄偉,濃蔭如蓋,樹圍需4-6人合圍,旁枝橫逸,姿態萬方,小則如“孫”,如群孫偎依。在其根蔸萌生四株小銀杏,每株樹圍也有1米多。 | 義安區 |
太陽沖位於金榔鄉九榔村大屋佘自然村東,馬仁山西麓。景區全長2.5千米,景區奇峰異石、山水連湖、林木郁蔥,古人曾題“八景詩”以示讚譽。 太陽衝口是面積達百畝的太陽沖水庫。有滴珠崖、韜玉峰、龍首峰、韜玉峰、雙桂峰、五老峰、洗砍池、燕石、觀音岩(另稱小普陀)、神筆峰、神兵陣等景觀。 | 太陽沖 |
老洲“太陽島”,位於義安區城西老洲鄉的洲頭,與市區僅一江之隔,佔地約4000畝,由芳草坪、楊柳林、金砂灘三大自然景觀組成,是一處遠近聞名的郊遊勝地。 | 老洲“太陽島”景區 |
鐵錨洲,位於胥壩鄉境內,面積約一萬餘畝,是胥壩鄉的一個附屬小洲,洲上基本為意楊林、蘆葦灘、水草坪所覆蓋。是銅陵及周邊地區重要粽葉輸出基地。 | 鐵錨洲 |
義安區著名人物 | |
---|---|
盛度 | (970年-1040年),字公量,石洞耆(今天門鎮)人。曾奉旨同編《續通典》、《文苑英華》,並著有《愚谷》、《銀台》、《中書》、《樞中》四集和制書二集。後任應天(今南京知府)。寶元二年(1039年)辭官歸里。 |
陳翥 | (982年-1061年),字風翔,號虛齋,咸聱子,桐竹君,銅陵縣貴上耆土橋(今鐘鳴鎮)人。北宋皇佑年間(1049~1053年)撰成《桐譜》書稿約1.6萬字。繫世界上最早記述桐樹的科學技術著作,其中6篇專論植桐技術,為全書的精粹。 |
胡舜元 | (1019年-1079年),字叔才,銅陵縣鳳凰耆沸水(今新橋鎮境內)人。歷任德興、鄭縣縣令,后遷著作郎。 |
佘翹 | (1567年-1612年),字聿雲,號燕南,銅陵縣合二耆(今郊區大通鎮)人。有詩集《浮齋百韻》、《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記》等。佘翹應池州知府李思恭聘請編修《池州府志》,編次未幾,於同年八月病逝。 |
王世隆 | (1695年-1762年),字麟洲,號杏圃,銅陵縣鐘鳴獅子山人。著有《懷少集》。 |
章嘯衡 | (1896年-1965年),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太平鄉錢家灣人,出身貧苦。1930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后歷任蕪湖市政協駐會委員、省文史館館員、蕪湖市政協副秘書長、副主席等職。 |
以上著名人物僅列部分: |
2020年07月04,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義安區列入“皖中”片區。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全國文明縣城 | 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
全國文化先進縣 | 全國體育先進縣 |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 全國法治縣創建工作先進縣 | 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 |
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 | 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 | 全國兩基先進縣 |
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 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 | 全國平安鐵路示範縣 |
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 | 國家地理保護產品“鳳丹”之鄉 | 國家地理保護產品“銅陵白姜”產地 |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 | 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 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 |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
2021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