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基爾·海珊
扎基爾·海珊
扎基爾·海珊博士(Dr Zakir Husain)(1897年2月8日 - 1969年5月3日) 從1967年到他去世一直擔任印度總統。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擔任兩所伊斯蘭大學的教授,在1967年宣誓為印度第三任總統,任期未完而病逝,卒於1969年5月3日。
扎基爾·海珊
1948-1956年,扎基爾在受聘擔任阿里加穆斯林大學副校長的同時,併當選為全國教育委員會委員、印度報業委員會委員。1952-1958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執行委員。1952-1957年任聯邦議院議員。1957-1962年任比哈爾邦邦長。1962-1967年任副總統。
1967年5月13日,扎基爾接替任滿去職的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宣誓就任印度第3任總統,同時成為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是取得印度總統職位的第一位穆斯林。1969年5月3日因心臟病突發於任內去世,終年72歲。寫有《論如何理解資本主義》、《教育》等著作。另翻譯過柏拉圖的《共和國》、弗·李斯特的《經濟學的國家制度》和愛·肯南的《經濟學的因素》等作品。
1969 年 5 月 3 日,一直超然置身於國大黨權力之爭之外的總統扎基爾·海珊突然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圍繞著空缺下來的總統職位,辛迪加派和英·甘地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並最終導致國大黨的分裂。
1967 年 5 月,現任總統拉達克里希南的五年任期已滿,按規定必須進行改選。於是,圍繞著總統候選人問題,國大黨內以及 國大黨與反對黨之間難免展開一番激烈的較量。
當時,拉達克里希南雖已年近八旬,健康狀況明顯不佳,眼睛幾乎失明,但仍壯心不已,謀求連任。他的要求得到了國大黨辛迪加派以及相當一部分 反對黨議員的支持,卻遭到了總理的反對。英·甘地的表面理由是拉達克里 希南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再說他已當過十年副總統、五年總統;實際原因 是他在總統任期內時常超過憲法的規定干涉政府的行政工作,這使英·甘地 感到不快。
英·甘地自己提出的候選人是扎基爾·海珊博士。英·甘地支持他,有兩方面的原因:扎基爾·海珊是一個穆斯林,由他擔任總統,可以向國人展示 國大黨的世俗主義形象,也可以爭取全國最大的少數教派——伊斯蘭教徒對 國大黨的支持;扎基爾·海珊權力欲不太強,對政府事務不會進行過多的干涉。
另外,英·甘地還認為,雖然憲法並未說明副總統可以直接繼任總統,但實際上已形成了慣例,因為五年前拉達克里希南就是從副總統上升為總統的。如果在海珊這個例子上不按慣例行事,敏感的穆斯林會感到他們受到了歧視,作為少數教派不能享受與印度教徒同樣的政治權利。然而,英·甘 地的主張又遭到了辛迪加派的反對。他們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在秘密投票選舉總統時,國大黨議員與邦議員有可能不會選舉國大黨指定的人選,這將導致黨內嚴重的不和。
儘管國大黨內訌不斷,但當遇到外來威脅時,黨內各派政治力量尚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因此,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是明確的、一致的,那就是抵制反對黨的候選人。但在國大黨內,圍繞總統候選人的鬥爭卻激烈如故。
德賽因想在人前極力顯示出自己是個不帶宗教偏見的世俗主義者,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站在了英·甘地一邊。他的加盟使扎基爾·海珊的當選成了必然的結果。
總統選舉的全過程及結果給公眾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甘地夫人是果斷的、大膽的、有能力解決重大問題的;她與德賽和睦相處,關係融洽,儘管他們無論在年齡上還是思想意識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