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頜手術

正頜手術

牙頜面畸形是指因頜骨發育異常引起的頜骨的體積、形態以及上下頜骨之間及其與顱面其他骨骼之間的關係異常,和隨之伴頜、牙關係及口頜系統功能異常與顏面形態異常。正頜手術目的在於矯正錯位牙,調整不協調的牙弓與牙頜關係,排除牙頜干擾,排齊牙列,消除牙的代償性傾斜,以使術中能將切開骨段順利的移動至設計的矯正位置,並建立良好的牙頜關係。

發展歷程


早在1928年,Fauchard即曾嘗試用牙鉗一次矯正個別牙錯位,但以外科手術矯治骨性牙頜畸形,則為Hullihen於1848年所創用,並於1849年首次報道。其後,雖有很多學者進行了努力的探索和改進,但限於當時的科技與醫學水平,治療效果很不理想,使在其後的近100年中,牙頜面畸形的治療進展緩慢。直到本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麻醉學、外科學基礎、應用解剖學以及特殊手術器械的創用,才使牙頜面畸形的外科矯治獲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
1957年Trauner與Obwegeser 首次報道並由Dal Pont(1961)改進的經口內途徑行下頜支矢狀劈開術(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矯治下頜發育畸形,標誌著外科矯治牙頜面畸形進入了新的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Bell及眾多學者的努力,在頜骨及頜周組織血供系統的應用解剖,以及骨切開后血供動力學變化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更進一步奠定了現代正頜外科學的生物學基礎,為實現各型牙-骨-黏骨膜複合組織的帶蒂易位移植,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成功的保證。加之,外科-正畸聯合治療原則的確立,使牙頜面畸形的外科治療更趁完善,真正進入了功能與形態相結合的新時期。
由於牙頜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療需按畸形情況和治療要求,切開並移動牙–骨複合體,重建正常的牙頜面結構的三維空間關係和功能,並獲得滿意的頜面美容效果。因此對治療方案、牙?關係的調整,骨切開的部位,骨塊的移動方向、距離以及手術方案的選擇,均應於術前有精確的考慮和設計,並對選定方案的預計治療效果,作出術前預測。
在確定牙頜面畸形正頜外科的治療方案之後,必須按照嚴格的治療程序進行,才能獲得最佳的預期效果,並避免可能出現的誤差。根據實踐經驗,其治療程序可歸納如下:

手術步驟


1、醫生與病人討論手術方案,在病人答應後進行手術,按照計劃進行正畸治療,消除牙的干擾,使術中能將切開的骨段順利的移動到設計的矯正位置上。
2、通過正頜治療的具體情況,對手術計劃進行評估和猜測,必要時進行調整。
3、患者做術前預備工作,對手術計劃、預計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進一步分析。
4、患者進行正頜手術的治療。
5、手術完后需要定期觀察至少6個月,假如出現問題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相應的處理。

術前治療


在手術方案確定后,必須根據計劃矯正的牙頜位置先行正畸治療,目的在於矯正錯位牙,調整不協調的牙弓與牙頜關係,排除牙頜干擾,並建立良好的牙頜關係。這是能否獲得功能與形態效果俱佳的十分重要的步驟和因素。

手術計劃


手術前的正畸治療結束后,尚需最後進行一次原手術計劃的評估和預測,並對手術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或對正畸治療作必要的補充,使即將進行的手術能符合實際,取得最佳效果。

術前準備


除常規的全麻和輸血準備外,應按設計的術式製備好牙合 引導板和所需的骨塊移動后的固定裝置,並根據手術計劃、預測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向病員作充分的說明,並取得病員的充分理解和同意。

正頜手術


必須嚴格按經過預測和術前再次確定的手術設計施術,不得在術中隨意改動,但術中進行符合實際的必要調整是可以和應當注意的。

目的

正頜手術是通過手術的方式解除牙齒排列不整齊,上下排牙齒都齙牙,側面下巴明顯較長等問題。

時間

正頜手術是複雜精細的。為了使外科醫生能夠在手術過程中能夠便利地移動骨段,精確定位頜骨的位置,須要正畸醫生在術前完成一些工作,這就是術前正畸的內容。它主要包括:排齊牙列,消除牙胎干擾,消除上下前牙代償性唇傾或舌傾,使正頜手術能正常進行。這樣做不僅可以簡化手術的過程,使部分患者可以倖免雙頜手術,還可以減小術后複發的機會,穩定手術效果。術前正畸是保證外科正畸成功的重要步驟,需要的時間在1年到1年半。
在正畸患者完成外科手術並拆除駘板后,正畸醫生應當仔細檢察患者的牙黔關係,關於剩餘個別牙的咬合不良進行進一步的精細調整,以使牙胎關係趨於完善。這就是術后正畸,需要的時間約半年。

術后治療


即使是成功的外科手術,一般在術后都會存在上下牙的尖窩關係不協調,咬合不平衡等問題,因此通常均需進行術后正畸治療,旨在從功能及美容效果完善咬合關係,穩定、鞏固手術矯正後的效果。如情況正常,術后正畸治療可在正頜手術3月後進行,同時進行恢復頜周肌肉及顳下頜關節功能為目的康復治療。

隨訪觀察


了解術后頜、牙關係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術後效果評價。移動、矯正後的骨塊在癒合過程中,通常會出現輕微的移位,只要不影響臨床效果,則進行術后正畸,鞏固療效即可。但如出現明顯的複發傾向時,即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根據骨切開的癒合過程及其生物力學特點,術后的隨訪觀察至少應持續6個月以上。

引發癥狀


下牙槽神經損傷
下牙槽神經主要支配下頜牙齒及下唇附近皮膚的感覺。由於該神經在下頜骨內行經的位置接近下頜骨矢狀劈開術時切開的部位,在手術進行中有可能因震動與牽拉而損傷,或骨塊固定時挫傷。受傷後會使得下唇附近皮膚的感覺變得不敏銳,發生的機會約為十分之一。約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術后三、四個月後會逐漸改善恢復,但有少數人可能會恢復不完全,而下唇持續有感覺遲鈍的情形。但是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且顏面各部分運動不受影響,不會有口角歪斜流口水的情形。
術后出血與血腫
由於手術範圍內的骨膜都需要剝離,所以有可能發生血塊淤積腫大,醫學上稱為血腫。發生機會約為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絕大部分的血腫很輕微,會自行吸收。只有極少數情況血腫量會很多,表示手術部位有持續出血的可能,此時有需要緊急至手術室止血的必要。
術后感染
所有的手術都有感染的機會。由於正頜手術的切口多在口腔內,術后若口腔衛生不良,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整體而言,感染的機會約為百分之三。術后感染的處理,大部分只需在門診追蹤、服用抗生素治療。部分情況可能需在門診時稍微打開傷口,引流感染物,幫助復原。只有極少數需要住院,使用抗生素或再行清創治療。
口角皮膚擦傷
由於手術在口腔內,所有的器械都必須伸入口內,對口唇附近的皮膚,尤其是口角部分,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的機會造成一些淺層的皮膚擦傷,在一至二周會自行癒合,通常不會留下疤痕。
臉型改變后的心理問題
在接受正頜手術后,臉部的特徵會有很明顯的改變。雖然手術的結果會使臉型比例變成正常,但有部分人會產生自我認同的問題。周邊的親友同事可能會因為臉型的差異不認識你,如果他們比較認同手術之前的臉型特徵,在手術後有些無心的負面評價,這時便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與適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