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岩

魁岩

魁岩位於桐梓縣城東三里處,海撥最高處1276米,岩高200多米。魁岩所在山名魁山,是大婁山山脈蒙山的一個分支,由北向南全長約15公里,一路逶迤到此,轟然斷裂,形成一道天然絕壁。魁岩之下,天門河由東向西蜿蜒而過。

基本介紹


魁岩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斷崖絕璧,如劍斬斧劈。正前方,三官殿護於左,普陀寺衛於右,接引殿導於前,降龍寺從於后,緊依縣城,得天獨厚。佇立魁岩俯瞰,桐梓縣城盡收眼底。黔渝鐵路來往火車呼嘯而過,宛如蛟龍飛舞;崇遵高速公路車水馬龍,似流星穿梭……魁岩邊風景優美,古木參天,遮天蔽日,亭亭如蓋,古松盤結,山花飄香。滿山蒼翠,橫空宣瀉,飄逸迴旋……
君不見,山岩到此突兀斷裂,形成千仞絕壁,儼然斧削刀砍。與一河之隔的馬鞍山遙相呼應,似一條飛龍被斬了頭顱,身首異處。魁岩腳、馬鞍山腰均有似血紅色的志留系韓家店組頁岩層來印證。民謠:“西水向東流,飛劍斬龍頭。文官不到老,武官不到侯”,名聞海內外。
君不見,高聳的梓樹、柏楊、柳杉女貞樹蓊蓊鬱郁,千姿百態,構成多層次立體布局;老青松、盤根錯節,青枝不朽。婆娑的綠葉和散發著清香的白色小花,點染生命的壯美。佇立山巔,腳下光束交輝,流淌著“千軍萬馬”的森林潮流……
君不見,風兒南吹,松花、梓花、杜鵑花百合花及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花,五彩繽紛,清香四溢,爭奇鬥豔。金竹蔥蔥,風兒柔柔,霧氣薄薄,似仙境,似仙山……
穿過茂密的森林,每一叢小草,每一片綠葉,每一朵鮮花,向世界生動地詮釋了“地球呼喚綠色、人類渴望森林”的責任和使命。這就是和諧自然的全部奧秘!魁岩,用綠來雕塑,用綠來滋生,孕育了一個綠滿天涯的黎明;魁岩,整天與太陽貼在一起,燃燒著一個青春的熱情!
魁岩,膨湃著歲月的年輪,蓬勃著生命的意象。以它罕見的險峰奇觀,寬厚淳樸,博大的情懷,以它久遠的歷史,蒼茫的情調,赤誠的山魂水韻和磊落、坦蕩的人格力量,傳遞給我們以原始的神秘感、濃重的歷史感、沉重的責任感,從而激起人們百折不撓、奮鬥不止的開拓精神!
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溫婉動聽,感人至深,給魁岩罩上神秘的色彩……古往今來,墨客騷人紛至沓來。
傳說之一 孝女打荊棺 魁岩頂葬父:在魁岩頂上有一土墓,這就是廣為傳說的古荊棺墓。
明朝初期有一個四川木匠來魁岩腳下安了家,前後在此地生了九子和一個小女兒。年老體衰的木匠歸天后,九個兒子互相推諉,都不願安葬父親,並相繼溜走。唯有小女兒獨守老父遺體,孑然哀泣。孤苦無助之下,她只得一人採集魁岩荊條,用了整整七晝夜,編成一個荊棺,拖著荊棺將慈父運上魁岩之頂,悲傷安葬。她的孝行事迹感動了方圓幾十里的人們。“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荊棺”的傳說流傳至今。
傳說之二 仙女慷慨借碗 愚民失信成憾:在萬仞絕壁的半岩中有一天然大洞,洞離地面約五六十米,洞內可容百人,雄偉奇觀。據說遠古時,這洞里住有一位美麗的仙女。這仙女樂施好善,常與附近百姓來往。
一年,山腳下王姓家辦喜事,來仙女處借碗。仙女慷慨而熱情地借給了他,只是再三強調要尊重佛家之戒,不能用碗裝油葷一類菜肴。王姓為了借到碗,爽快答應了。王姓在操辦宴席時,因一時疏忽將仙女的碗裝了肉。而在宴會上他仍大肆炫耀,說宴席不一般,所用之碗是仙女所借。當然客人們倍感榮幸,搶著吃喝,好不風光。席散后,王姓將碗洗乾淨送還仙女,仙女一檢查發覺已裝過肉葷一類東西,十分氣憤。覺察這愚民已失信,同時認為此類人不可交往。一氣之下飛離仙女洞,不再回來。儘管仙女離開了,當地的老百姓仍慕念仙女,將此洞稱之為“仙女洞”。
傳說之三 紅軍打富濟貧 智取仙女洞: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紅軍轉戰桐梓。桐梓城內的土豪劣紳們把貴重的財物搬進仙女洞,妄圖憑險守衛,認為紅軍無法攻破這懸在半空的險峻山洞。但紅軍在當地老百姓的協助下,躲在岩壁下的兩位紅軍神槍手擊斃剛伸出洞外觀察的團長老婆。紅軍的神勇嚇破他們膽,他們為保命而投降、交出了所藏大批浮財。紅軍將這些財物沒收后,分給了附近的窮苦“幹人”,老百姓們拍手歡笑,更加擁戴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