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代遺址

位於鄭州管城回族區的都城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為商代早期(前16世紀—前13世紀)都城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東起鳳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約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遺址、宮殿區遺址、居住聚落遺址、墓葬區、手工作坊遺址、窖藏坑等遺跡類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長約7千米的(內城)城垣遺址和分佈範圍巨大的宮殿區遺址保留最為完整,也最具歷史文化價值。

1961年3月4日,鄭州商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發現了鄭州商代遺址。
1952年10月至1953年,中國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商代遺址的二里崗一帶先後2次發掘,發現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遺跡和遺物,並命名為商代二里崗期文化。
1955年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鄭州商代遺址中部的白家莊,發現商代夯土層,經沿著夯土的走向鑽探調查,在鄭州老城及北關一帶,發現了長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稱為鄭州商城,該城早於安陽殷墟。
2014年12月20日,鄭州商都遺址公園正式開園。
鄭州商代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建築特色


鄭州商代遺址平面為長方形,城牆周長6960米,有11個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門,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發現宮殿基址多處,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築的人工蓄水設施,城中還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遺址,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遺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在南城外側是一段外郭城牆。

主要展覽


文物遺存

鄭州商代遺址發現有城牆、宮殿夯土基址、手工作坊、墓葬、青銅器窖藏、祭祀遺址等一大批遺跡,出土了青銅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習刻字骨等大量遺物。出土有成群青銅器200餘件,最高者達1米。杜嶺方鼎,鼎的口部和腹部略呈長方形,口沿外折,在口沿上有兩個對稱的圓拱型豎耳,鼎腹呈斗形,深46厘米,底部由四個上粗下細的柱型足承托器身,鼎身裝飾有饕餮紋和乳釘紋。銅鼎形體碩大,是商代早期青銅器的代表作,也是商代早期較大的一件青銅器。
鄭州商代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價值意義


鄭州商城遺址三重城池和宮殿區的整體形制奠定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礎。三座窖藏坑內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銅禮器為鄭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禮制、青銅重器的鑄造工藝和裝飾藝術等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料,遺址的發現對認識商代前期歷史、對商文化研究和中國早期青銅文明研究以及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保護措施


1961年3月4日,鄭州商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項目博物院片區土地收儲實施計劃》,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項目核心區總體規劃為1.5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東西大街以南、城東路以西、熊兒河以北、南順城街以東區域;博物院片區土地收儲實施範圍為南至城南路、東至城東路、北至東大街、西至紫荊山路
2015年5月,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在鄭州商代遺址古城牆外部,加蓋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整個工程總造價約90多萬元。
2018年,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設項目工程啟動建設。
鄭州商代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文化活動


商賈之源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用牧野之戰結束了商王朝的最後時刻。武王立國以後,為了加強對商代移民的管理,就把弟弟管叔鮮分封在鄭州一帶。商人主要活動在北至安陽,東至商丘,西至偃師的區域內,而位於中心的鄭州正是監管商代移民的最佳地點。在周人眼中,做生意的就是商代的移民,所以習慣上就把他們叫做“商人”或者“商賈”。如此說來,“商人”的說法,就是從鄭州叫起的。“商人”一詞源於《左傳》上所記載的“鄭商人弦高”。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鄭州商代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
交通
途經鄭州商城遺址的公交線路有鄭州公交305路、鄭州公交285路、鄭州公交K816晚班、鄭州公交K816中班、鄭州公交K815路、鄭州公交K9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