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八廟鄉的結果 展開
-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轄鄉
- 資陽市安岳縣八廟鄉
八廟鄉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轄鄉
八廟鄉屬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位於四川省北部邊緣米倉山南麓,最東點為小竹嶺村一社的黑打子溝,最西點為野羊溪的黃灘子,東西直距4.56公里,最南點為金銀坎的電桿田,最北點為天橋罐頭廠,南北直距4.9公里,整個鄉的位置處南江的南域,沙河區的腹心地帶,鄉中心距縣城36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八廟鄉常住人口為9958人。
2016年9月,八廟鄉撤鄉設鎮。
鄉內有9000畝土地,200多畝茶山。塘124口,蓄水池516口,總共蓄水30萬立方米。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影響,熱量較豐富,雨量較充沛,土壤有水稻土壤和紫色土壤兩種類型。肥沃的土壤為豐富的物產創造了,條件,水稻、小麥、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經濟作物,煙葉、油桐、海椒等產量亦多。林木資源以松柏為主,另有樘木、槐樹、青枉、冬青、皂角、香樟、梧桐、桉樹、泡桐、黃柏、桑、李、桃、杏、核桃等百餘種。
八廟鄉
全鄉轄8個行政村,31個村民組,1個街道居委會,11家鄉級單位,共計鄉、村、社幹部77人,其中公務員14人,事業人員14人,村官5人,村社幹部44人。全鄉(2011年計)4325戶,10750人,可耕地9700畝(其中田5925畝),人均耕地0.93畝。
下轄村:方家坪村小竹嶺村肖家觀村青寶觀村何家坪村普照寺村小寨村謝家坪村八廟鄉街道居民委員會。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6667 |
男 | 13914 |
女 | 12753 |
家庭戶戶數 | 746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6618 |
家庭戶男 | 13865 |
家庭戶女 | 12753 |
0-14歲(總) | 6114 |
0-14歲男 | 3287 |
0-14歲女 | 2827 |
15-64歲(總) | 18173 |
15-64歲男 | 9510 |
15-64歲女 | 8663 |
65歲及以上(總) | 2380 |
65歲及以上男 | 1117 |
65歲及以上女 | 126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6282 |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八廟鄉常住人口為9958人。
八廟鄉
鄉鎮企業也有較快的發展,在加工服務、農具修造和電力、茶場、運輸等方面也有顯著變化。
在‘五愛’、“四有”教育的推動下,干群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安定團結的局面得以鞏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腐倡廉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獻身祖國、捨己為人、公正、公平等高尚品質受到人民的尊重,尊敬老人、尊重婦女、尊重知識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正在興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觀念正取代狹隘、封閉、保守、平均主義等舊觀念,“文明新村”、“文明單位”、“五好家庭”等活動的持久開展,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八廟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辛亥革命前,就有志士仁人投人民主革命運動。1932年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解放了南江,八廟人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
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紅軍先後進行了反“三路圍剿”、反“六路圍剿”的戰役。在反“圍剿”的戰役中,南江是西線的主戰場,紅軍與國民黨在南江境內的大小戰役數千次。1933年2月18日,敵“三路圍剿”開始,紅軍採取“緊縮陣地”、“隱蔽防禦”、“伺機反攻殲敵”的戰略方針,邊打邊撤誘敵深入,於2月28日,放棄長赤,緊縮陣地,至八廟埡一線,經八廟埡的黃花碥一戰,殲敵何子聰團官兵200餘名(何也被擊斃)。后紅軍又在甑子埡、紅炮梁等地給沉重打擊。八廟人民參加運輸救護,搞好農業生產,踴躍交售糧食,保證紅軍打到哪裡,給養就送到哪裡。大地坪岳庄斗宣傳革命道理,動員勞苦大眾參軍參戰,組建游擊隊、少先隊、童子團、赤衛軍,在1934的反“六路圍剿”時,他創建的八廟區就有1000人參加。
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後,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還鄉團.對紅軍家屬和蘇維埃幹部瘋狂反攻倒算,實行“一打、二搶、三燒、四吊、五押、六殺”的殘酷辦法。
1941年八廟人民開展了對國民黨的三抗(抗丁、抗糧、抗款)鬥爭,宣傳革命真理,迎接解放。解放后的八廟人民,在中共南江縣委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先後進行了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一化三改造”等群眾運動,建立和鞏固了人民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978年以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改革開放,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八廟鄉
全鄉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村村建立衛生醫療站,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鄉衛生院醫療業務收入大幅度攀升,同期相比,增收4萬元;建立健全了合作醫療體制,農民參合率達到83.6%。
理順社會撫養費管理體制,加大計生執法力度,計生服務方面計劃生育進一步達標。民政救濟優撫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應保盡保,特困群眾得到有效救助。
在舊中國,八廟各業不振,交通閉塞,文化落後。解放后,八廟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其速度和規模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0年全鄉人均純收入1250元。
南巴公路(南江——巴中)沿鄉境西北而過,金洛(金盆一洛坪)公路縱貫七、八村,與燕洛路交匯穿街而過。2005年組織全鄉勞力,重點集中突擊,建設洛八油路,完成油路鋪築任務8.2公里。按照“量力而行、儘力而為”的原則,集中抓了小寨村近4公里、方家坪村近2公里標美泥碎村道路的維護,鄉內以洛八路和盤山路為主幹道的公路網路基本形成。按照縣委、縣府“經營城鎮”戰略,針對集鎮現狀,對八廟鄉集鎮建設規劃設計進行了完善,對集鎮新建房戶進行嚴格、規範管理。同時,為改變以路代市的現狀,報請縣政府批准,啟動了農貿市場建設,預計今年12月底完工。通訊設施日趨完善,100%的村和100%的社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100%的村能接收到行動電話,80%的村能收看到光纖加密電視。
八廟鄉
八廟鄉境內有兩座山。較大的有明陽山,長7華里,呈東西走向,海拔900餘米,屹立於中心地段,山有四寨,山頭雞公寨,山頸明陽寨,山尾五台寨,支脈上天星寨。還有一座竹嶺山,長5華里,與陰陽山遙相對望。
其他還有一寺(普照寺)、三觀(青寶觀、自家觀、玉皇觀)、五寨(小寨及明陽山四寨)。其中玉皇觀位於竹嶺山麓,每逢節日,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過去八廟境內有內外八廟十六大景點。內八廟錯落有序分佈於場鎮周圍,外八廟坐落於八個風景秀麗的山頭,站在明陽寨,十六座廟宇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