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2條詞條名為劉曉的結果 展開

劉曉

擊劍運動員

劉曉,1987年10月10日出生,營口人,中國男子佩劍隊運動員,2012年亞洲擊劍錦標賽男子佩劍團體亞軍。

運動生涯


劉曉,中國男子佩劍隊運動員,1987年出生,來自營口,2009年在國內外擊劍比賽中表現優異,和隊友合作獲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佩劍團體金牌,十一運會代表遼寧隊獲得男子佩劍個人第四名、團體亞軍,世界錦標賽男子佩劍個人賽進入十六強,團體賽獲得第五名。2012年亞洲擊劍錦標賽男子佩劍團體亞軍。
2010年11月22日 廣州亞運會男子佩劍團體賽,與王敬之和仲滿一路打進決賽,最終在與韓國隊一場窒息的決賽中以一劍的優勢,以45比44艱難勝出,獲得金牌。
2012年8月3日,倫敦奧運會展開男子佩劍團體比賽角逐。在首輪比賽中,由仲滿、王敬之與劉曉組成的中國隊以30比45負於羅馬尼亞隊,無緣四強。
劉曉出生在營口蓋州市一個普通家庭中,劉曉走上運動員這條路,還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劉曉的父親劉湘寧是當地一名出色的排球運動員,對體育有著很深的感情。在劉曉10歲時,劉湘寧覺得兒子長得有些瘦小,而且身體不怎麼好,為了能強身健體,就決定先讓他去練練武術。可在練了一年後,就有體育老師發現,劉曉身體素質好,彈跳還高,便建議劉湘寧可以讓劉曉去當運動員。
劉湘寧當時第一想法就是讓劉曉成為一名排球運動員,便把他送到蓋州排球體育運動學校訓練一年,遺憾的是,雖然劉曉身體素質出色,但身高一直沒能長起來。“當時劉曉的身高還不到1米5,而那時隊里的孩子有的都已經長到將近1米7了。劉曉的身高打排球肯定是不行,如果還想從事體育就必須面臨著改項。 ”劉湘寧說,根據劉曉的身體條件,當時比較適合的項目有擊劍、散打等項目可供選擇。經過多方考慮之後,最終讓劉曉選擇了擊劍。但當時蓋州並沒有擊劍這個運動,只好將12歲的劉曉送到鄰近營口市的遼寧省鞍山市體校學習。
劉湘寧回憶說,“劉曉當時並不願意去遼寧鞍山市體校,去了以後有時練著練著也想家,各方面也不習慣,環境也不好,就偷偷跑回來不想練了。畢竟才12歲的孩子,在那又累有苦又沒人照顧。其實我也後悔沒送孩子去營口體校,營口體校離家近些,而且擊劍水平要高於鞍山體校。那時候鞍山體校有一個熟人,就這樣我送孩子去那練了。我也是一名運動員,我也知道其中的苦,搞體育的都比較枯燥,一天就這些東西翻來覆去的。不過不吃苦,哪能出成績呢。”那時,劉湘寧和妻子也想孩子,每周都會去遼寧看望劉曉,母親幫他洗洗涮涮。劉湘寧說:“當時劉曉的母親想兒子,每次去看兒子的時候就會哭。而劉曉自己也想回家,我就告訴他媽,不要當兒子的面哭,不吃苦怎麼能練出成績來,想讓兒子成材吃點苦都是正常的,千萬不能讓兒子半途而廢啊。”
就這樣劉曉也慢慢適應了體校的生活,憑藉自己的努力訓練,慢慢地就打出來了。在鞍山市體校練習三年之後,便被遼寧省隊給相中。從那時開始,劉曉就在全國的賽場上初露鋒芒,先後獲得多次全國個人、團體佩劍冠軍,並進入國家集訓隊。
十多年來回家次數有限
從12歲就離開家后,開始在鞍山體校,劉曉每月還能有回家的時間,後來進入遼寧隊后回家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有一年的比賽就在營口市進行了一個星期,不過劉曉都沒有辦法回家,他的父親和奶奶每天都會特意去看劉曉比賽。
要是趕上國家隊封閉訓練,甚至春節都回不了家。過年過節只能往家裡打幾個電話問候一下。在劉湘寧的記憶中,劉曉已經有連續四個春節沒在家裡過了。在上屆亞運會結束后,劉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很想回家去看一看。
一般劉曉在每次回家前都會給父親打電話。海邊長大的劉曉最愛吃的就是營口這邊的鮮蝦爬子,每次回來都要吃鮮蝦爬子吃到飽,無論是腌著吃還是煮著吃。他特別喜歡營口這座城市,無論飲食,文化,還是居住,環境。

生涯數據


奪冠后的喜悅(中)
奪冠后的喜悅(中)
2010年11月22日,廣州亞運會男子佩劍團體決賽,中國隊以45∶44艱難戰勝韓國隊,獲得金牌。
2011年7月8日,獲得2011年亞洲擊劍錦標賽男子佩劍個人賽季軍
2013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運動會男子佩劍個人冠軍
2017年9月1日,第十三屆全運會男子佩劍團體賽亞軍(與王石、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