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寺

馬鞍寺

馬鞍寺系綿陽市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組古建築群。壁畫馬鞍寺壁畫數量眾多,在全川少見。寺內只要能作畫的地方――建築的挑、枋、壁間都繪有壁畫。

正文


綿陽市遊仙區劉家鎮5里有一馬鞍山。山麓有一山名曰“金鳳山”,馬鞍寺就坐落在“金鳳”頭上。寺廟因山得名。

概況


馬鞍寺建於宋元,毀於明末。現有四重殿宇,重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殿及廂房重建於清道光、同治時。坐東北向西南。正面市樂樓(戲台),廣場(戲場壩)后依秩是天王殿、大雄殿、觀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間外,均系長5間22米,寬3間12米的懸山頂抬梁式建築。兩端是長達13間的廂房,組成閉合式建築群,總長115米,總寬55.2米,佔地面積6348平方米。建築用材粗大,造型樸實,門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觀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裝飾性斗拱,別緻精巧,有鮮明的地方特。大雄殿有200多年前額精美壁畫。馬鞍寺系綿陽市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組古建築群。1986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壁畫
馬鞍寺壁畫數量眾多,在全川少見。寺內只要能作畫的地方――建築的挑、枋、壁間都繪有壁畫。壁畫的內容廣泛,涉及當時的現實生活、神話故事、宗教題材、戲劇歷史。如鍾馗降魔、劉海戲金蟾、太公釣魚、呂洞賓戲牡丹等壁畫栩栩如生。大雄寶殿壁上繪有二十四諸天十八羅漢等佛教題材的壁畫數幅,仿唐吳道子畫技,技法高超、用筆生動傳神,有“吳帶當風”之神韻。是研究佛教藝術、戲曲發展史和傳統繪畫藝術重要的歷史資料。壁畫多是清代畫作,但不少由於時代久遠,損壞嚴重。也有近代人在挑壁處畫一些宣傳孝道的如24孝圖。
石碑
寺內十通清代石碑中的光緒7年的義學碑,其碑文富有史料價值,把當時在寺內辦義學的宗旨、十二條學規都作了詳細記載,對今天辦學仍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