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

鄂西北

鄂西北是鄂與豫陝渝的毗鄰地區,斜倚於大巴山的余脈。主要指湖北省的十堰及襄陽兩市與神農架林區。

鄂西北屬於漢江中游地區,漢江貫穿整個區域。鄂西北自古就有“四省通衢”的美稱,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明交相契合之區。仰韶文化向南伸展,及於鄂西北。較晚的屈家嶺文化向北伸展,及於豫西南。更晚的河南龍山文化,又伸展到鄂西北。這個地區一直是南北文化激烈交鋒的前沿陣地。

傳統民居文化


象徵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建築文化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與中華民族的特殊思維方式有關,而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象徵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表現於中華民族的語言、風俗、宗教信仰、文學與藝術等各個方面,建築藝術上也是如此。作為中國建築最古老、歷史最悠久、形式最多的古民居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審美理想;民居反映的是普通大眾階層的最為直接的精神願望,而她所體現的象徵文化也是較為入世和世俗的。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最為奪目的一支,民居也沿承了諸如傳統建築的從立意構思到平面規劃、建築造型、裝飾裝修的象徵主義的體系。

思想觀念系統


民居中象徵的題材成千上萬,我們追究其思想淵源,主要分為如下五大思想觀念系統:(1)追求與宇宙和諧合一的哲學觀念系統;(2)嚮往神仙境界、佛國宇宙的宗教觀念系統;(3)宣揚儒家文化的禮制觀念系統;(4)希翼子孫繁衍生息的生殖觀念系統;(5)祈求幸福平安吉利的生存觀念系統。
本文所談的鄂西北是鄂與豫陝渝的毗鄰地區,斜倚於大巴山的余脈。據考證江漢一帶史前文化類型,已經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在隨後的幾千年的時間裡鄂西北地區更是受到了秦文化、巴文化的滲透,到現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包容多方面文化基因的地域文化。這樣一個文化敏感地區,她的建築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鄂派古建築


受到多方面文化的影響,鄂派古建築折射出湖北的地緣特色。靠近北方的鄂西北遺留有許多明清的四合院式古建築;相反,鄂東南的台梁式古建築就呈現徽派風格;鄂西南多為山地,吊腳樓式的山地建築成為首選。鄂西北作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處,其建築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而形成了位於南方建築風格的最北端現狀,這種獨特性使其在鄂派民居中更加特殊。這個地區除以著名道教聖地武當山以宏偉的皇家建築和豐富的文化積澱馳名中外外,她的民居的特殊性更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我們認為這種特殊性更多是體現在象徵文化上的。

農村的婚俗


結婚證一領,婚期一商定,男女雙方進入準備階段。女方在婚期的頭一天待客。提前要準備嫁妝。過去的嫁妝通常是木製傢具,如三門櫃、穿衣櫃、寫字檯、梳妝台、火盆、木盆、餐具、被褥等,現在條件好了,一般的嫁妝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組合傢俱等。這天晚上,新娘同母親、嫂子同新娘話別。囑咐一些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之類的基本常識。
男方要複雜得多。首先要請好兩個支客。一個內支客,一個路支客。路支客的最佳人選是:懂規矩,能說會道,一般是姑表親中選。內支客一般要懂規矩,有組織指揮能力,內支客是男方操辦婚事的總指揮,連主人都得聽他的。還要請一個寫得好字的人掌禮櫃,若干個接親的(通常是女性)和幫忙的(借桌子板凳炊具的、廚師、燒開水的、抬嫁妝的、端條盤的、煨酒的等)。
男方在前一天晚上要請兩到三個未婚的男生(多半是自己的表兄弟或者好友,不能是親兄弟)壓床(就是在新房裡面睡覺)。第二天吃過早飯,路支客領著接親的、抬嫁妝的上路了。走到女家,先要放鞭炮,告訴女方新郎來接親了,做好準備。然後路支客擺出男方的聘禮(通常是女方的全身衣服、鞋襪、頭巾、化妝品和給新娘父母買的衣物等)如果女方對聘禮辦的不如意,堅持不發親,路支客會用三寸不爛之舌說,這次辦的不好,以後你女婿孝敬一點就是了,再說生米都做成熟飯了,你不發親我們只好走人。女方只好同意發親,讓新娘同送親的一起上路。“十里不同俗”。竹山的規矩是新娘的哥哥把新娘背出門。排得長長的迎親隊伍出發了。通常是接親的派一人走在前頭引路,新娘走第二,後面依次是送親的、接親的、抬嫁妝的。
新娘到家,鞭炮迎接。上親客被安排在鄰居家迴避。“上親客”吃罷中飯“打道回府”。男家開始結婚典禮,自然少不了新郎新娘同啃一個蘋果的類似遊戲。禮畢,新娘被送入洞房,新房打開,賓客們湧進新房“鬧房”,床上要藏成捆的紅色竹筷子、喜糖、蓮藕、花生等供鬧房的人搶鬧。然後新娘進入洞房,坐定,有人向新娘討要果子點心或者紅包,一般是小孩和晚輩,鬧夠了,擺上酒席喝“圓房酒”。
第二天早晨,要吃“頭道面”。親戚們端出預先準備好的果品讓新娘辨認,新娘說這是棗子(意味早生貴子)這是花生(意味生男又生女)還把吹火筒抹上鍋灰,讓新娘吹豬食缸,新娘的嘴上留下一道黑圈,惹得一陣大笑。當地的規矩是“新姑娘三天無大小”,誰都可以跟她開玩笑,而新娘是不能發惱的,只能聽人擺布。深山中的十堰人,有特別的習俗,其婚娶習俗更富有特色。這兒樹多人少,青年男女相識的機會不多,婚配主要靠媒人介紹。在選結婚日子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家送"禮吊子"及其他禮物,包括給未來的岳父母送一、二匹布,稱為"父母布"。
婚期一般在秋後或春節期間舉行,習慣於半夜打鼓接新娘。探親那天,新郎要給新娘送香油糖麥餅,稱為"喜餅",還要專門為岳父母做一對"父母餅",以示孝敬。新娘則要帶自己縫製的布鞋送給新郎的父母及婆家主要親戚。新娘上轎前,將一把筷子撒在娘家堂屋地上,象徵早生貴子。舉行典禮,鬧房之後,新郎與新娘不能同床共枕,要陪坐到天明,據說這樣夫妻恩愛才能長久。第二天,新郎家置宴席,款待送親客人,喇叭高奏"送親曲"后,方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