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瓦西里耶維奇·阿爾希波夫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Архипов(1907年4月24日-1998年2月28日) 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組總負責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原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原名譽主席。
伊萬-瓦西里耶維奇-阿爾希波夫
1907年4月出生於俄羅斯卡盧加。 1921至1929年在卡盧加特納鐵路機車車輛工廠工作, 1932-1933 成為工程師,
地毯花紋設計師。1932年畢業於莫斯科機床研究所。 1933至1937年捷爾任斯基市,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在高級工長,副經理,工廠監督。1937-1938年 任克里沃羅格冶金廠的總工程師。1938年至1939年任克里沃羅格市委書記,39年至50年任有色冶金部人事主任,
冶金工業部副部長。1950年到1958年任蘇聯駐華使館參贊,蘇聯援華專家組總負責人。在中國
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主持了
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的建設,奠定了新中國重工業的基礎,被西方稱為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
技術轉移事件。
1958年至1974年蘇聯的對外經濟關係部第一副主席,代理主席。1974-1986任
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從1986年10月退休。死於1998年2月28日。他被安葬在
莫斯科的Troekurov墓地,墓碑上刻著中蘇友誼勳章。
1950年受
斯大林命令,作為即懂政治,又懂經濟的人才被派往中國,斯大林的口信是:把你們懂的全部教會中國同志。在中國工作8年。1958年,中國政府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授予他感謝狀和“中蘇友誼獎章”。阿爾希波夫在華工作期間,為幫助新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日夜操勞,作出巨大貢獻。為討論中國經濟建設問題,蘇聯援華總顧問阿爾希波夫還召開了連續3天的專家會議。在會上,許多來華的蘇聯顧問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中國存在的眾多棘手問題。經過熱烈的討論后,阿爾希波夫充滿信心地說:“很明顯,問題很多,需要一個個解決。我們來中國不是為了遊山玩水,也不是為了誇誇其談,而是為了工作,工作!中國朋友完全信賴我們。所以,我們提出每一項建議時,一定要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弄清楚實際情況,切不可粗心大意,匆忙下結論。我們的工作不允許我們犯錯誤!”在中蘇關係對峙時期,他始終保持冷靜頭腦,主張兩國應建立睦鄰友好關係,並為此作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在後來中蘇關係惡化期間,阿爾希波夫沒有講過一句不利中國的話,沒有做過一件不利中國的事。他多次向
蘇共領導人安德羅波夫、
雷日科夫、戈爾巴喬夫等建議,採取措施改善同中國的關係。
中蘇友誼勳章
20世紀80年代初,阿爾希波夫終於克服重重阻力,以前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的身份率領前蘇聯政府代表團訪問中國,受到了陳雲、彭真、薄一波等老朋友的親切會見,並同他的老朋友
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簽署了中蘇兩國的貿易協定,為改善蘇中關係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當時前蘇聯方面就阿爾希波夫作為前蘇聯大使館的客人來中國訪問徵求中國方面的意見。
中國外交部答覆說,阿爾希波夫作為前蘇聯大使館的客人來中國訪問我們不歡迎;我們歡迎他作為中國政府的客人來中國訪問。 80年代末,阿爾希波夫受前蘇聯領導人的委託組織前蘇聯專家學者研究了
蘇中關係惡化的原因和過程,並提出了改善同中國關係的政策建議,為戈爾巴喬夫訪華同鄧小平就恢復兩黨關係進行會談做了準備。
誕辰百年紀念會
20世紀90年代,阿爾希波夫以
俄羅斯國家杜馬代表團成員和民間團體領導人的身份多次訪華,受到中國同志的親人般的歡迎和接待。人們一般不稱其名,而尊稱為阿老。為表彰他50多年始終如一致力於維護蘇中兩國人民的友誼,為感謝他對
中國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在慶祝他80華誕的時刻,中國對 外友協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榮譽稱號。
2009年11月7日在中國深圳舉行的2009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阿爾希波夫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排名無可爭議的為第一位。此外還有
平松守彥、
李約瑟、艾德文·馬厄、
羅伯特·蒙代爾、
原正市、
霍震寰、
威爾納·格里希、
李政道、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等9位海外專家同獲該獎。阿爾希波夫的入選理由是:阿爾希波夫在華工作期間,為幫助新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作出巨大貢獻,為維護中蘇兩國人民友誼,改善中蘇關係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