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綜合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位於廣州市恆福路60號,毗鄰白雲山和麓湖,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廣東省衛生廳和省中醫藥局直屬的綜合性中醫醫療機構,佔地面積11000㎡,建築面積20000㎡。全院專業技術人員548名。醫院是廣州市急救醫療網路(120)單位、醫保定點三級甲等醫院、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香港大學實習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歷史沿革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作為廣東省中醫研究所的附屬醫院建院於1993年12月。建院初期,醫院開放床位僅160張。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與建設,醫院已成為成為開放床位1000多張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現醫院除了恆福路總院,還外設一座分院區和四個門診部,臨床科室20多個,年門診量過百萬,年住院病人近三萬。
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傳承中醫藥理論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鮮明、療效顯著的專病專科30多個。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及學科20多個,包括1個衛生部重點專科建設項目,6個國家重點專科建設或培育項目,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單位或培育項目,5個省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其中中醫心病學、針灸康復學及中醫藥工程技術學已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科、腦病科、骨傷科、腫瘤科、護理及臨床藥學等7個專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專科。脾胃病、呼吸、內分泌、婦科、外科等為省級重點專科(專病)。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醫院急診科承擔附近地段20多萬常住人口的院前急救任務,診療、搶救設施先進,急救體系完善,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特別對中風、顱腦外傷、全身多臟器創傷、心臟病、中毒等的搶救具有豐富的經驗。
醫院建院以來共承擔各級科研課題200多項,已結題的科研課題中,共有20多項獲得各級科研進步獎,其中1項獲1999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2004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每年接收國內及香港地區實習生、進修生約800人次。

科室設置


醫輔科室科室
臨床科室心血管科二區 腦病科 脾胃病科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內分泌科 腫瘤科 風濕科 腎病科 急診科 重症醫學科外科 外科 骨傷一科 骨傷二科 骨傷三科 外一科 外二科 婦科 乳腺科 肛腸科 門診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門診)兒科門診 內科門診 推拿科 口腔科
醫輔科室檢驗科 醫技科 病理科 藥學部 放射科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塗瑤生院長
劉軍(試用1年)院長(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醫院高血壓病臨床研究科研成果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院承擔的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高血壓血管活性物質與中醫辨證論治相關關係的臨床研究”獲頒2004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目於2003年12月22日通過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課題在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是醫院一內科(省級重點中醫心血管專科)學科帶頭人王清海教授主持的重點研究項目。自1994年起,課題組經過十年的潛心研究,發現高血壓病不同的中醫證型患者中,其血液中的高血壓血管活性物質分佈有明顯的規律性,據此可以更好地對每一位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達到最理想的臨床效果。該課題組所研製的中藥製劑“復方芪麻膠囊”等用於臨床,控制高血壓的效果在92%以上,部分患者已經丟開服用西藥降壓藥引起副作用的困擾,靠中藥治療達到血壓平穩,消除癥狀,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為了促進高血壓患者的康復和自我保健,醫院2004年10月成立了高血壓健康俱樂部,該俱樂部採取不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聯誼活動,交流高血壓病的防治方法和心得體會,目前已經舉辦了五期講座,有800多人參加了俱樂部。
自1993年起一直從事中藥配方顆粒的研製、開發、生產、推廣和應用工作,承擔了相關科研項目百餘項,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中藥配方顆粒製備工藝、質量評價、藥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等效性評價、產業化關鍵技術等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對723種中藥配方顆粒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獲得專利10項,出版專著4本,發表相關論文186篇,獲得局級以上成果獎1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培養專業人才200多名,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020年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TOP100名單,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排名第87位。我院是廣州市急救醫療網路(120)單位、醫保定點三級甲等醫院、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香港大學實習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中醫名院建設單位。現開放病床800張,臨床科室20多個,日均門診量超過2500人次,“120”年出車2500次,年住院病人11000人次。醫院外設1座分院區和4個門診部:白雲院區,位於白雲區柯子嶺景雲路38號;淘金門診部,位於淘金路159、161號;麓景東門診部,位於麓景東路23號;五山門診部,位於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內。

醫院地址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恆福路60號

醫院介紹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始建於1993年,是廣東省衛生廳和省中醫藥局直屬的綜合性省級中醫醫療、科研機構,位於廣州市恆福路60號,毗鄰白雲山和麓湖,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佔地面積11000㎡,建築面積20000㎡。
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傳承中醫藥理論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鮮明、療效顯著的專病專科30多個。其中中醫心病學、針灸康復學及中醫藥工程技術學已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科、腦病科、骨傷科、腫瘤科、護理及臨床藥學等7個專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專科。脾胃病、呼吸、內分泌、婦科、外科等為省級重點專科(專病)。臨床運用分期針刺療法、中藥葯氧頭皮針療法、龍氏整脊手法、針刀療法、活血伸筋洗劑外用、溫經扶陽貼外敷等特色療法及“中風復元口服液”等院內製劑,“環項七針”、“頸三針”、“腰三針”、“分期針刺法”等特色針法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擁有唯一的國家“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關鍵技術重點研究室”、廣東省中醫藥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和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中藥分析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中藥藥理學實驗室)、2100多平方米的實驗場地、2000多萬元的科研設備及400多平方米的SPF級動物室。

醫院環境


醫院已發展成為一間擁有恆福路總院外設一座分院和四個門診部的大型三甲中醫院。現醫院開放病床1000多張,臨床科室20多個,日均門診量超過3000人次,“120”年出車3000多次,年住院病人20000餘人次。醫院擁有多種現代化醫療設備,包括核磁共振(MRI)、64排螺旋CT、數字化血管減影成像系統(DSA)等大型儀器設備,開展了心血管等多專科介入診療技術及腹腔鏡、宮腔鏡等多項腔鏡診療技術。

分院及門診部


恆福總院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恆福路60號
白雲院區地址:廣州市白雲區景雲路38號黃華樓
麓景門診地址:廣州市越秀區麓景東路23號
淘金門診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淘金路159、161號
五山門診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1號
黃埔醫院地址:廣州市開發區蘿崗公路街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