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星嶺

摩星嶺

摩星嶺(英文:Mount Davis)是香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海拔260米(853英尺),位於堅尼地城以南,也代表香港島西面的盡頭。摩星嶺毗鄰大小青洲,兩者被硫磺海峽相隔著。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命名。在摩星嶺可飽覽香港島西邊的美麗海景,除了可看到在硫磺海峽對面的大小青洲外,亦可眺望到南丫島長洲大嶼山坪洲、周公島和大小交椅洲等等離島,亦可遠遠地看到青馬大橋,而且也是一個觀賞日落餘輝的好地方。

摩星嶺是香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近海的地段建滿了富豪的巨宅:周啟邦夫婦、趙世曾等多位世家子弟的居所都在這裡。然而,在富豪的巨宅附近卻是曾用作拘留所的“白屋”,山腰卻曾經是平房區(已清拆的公民村),山腳沿海旁一帶亦曾經是大量的木屋區(如海旁村、褔源村等等),但亦已在清拆公民村前清拆了,而現時在原址已開鑿了一個深入摩星嶺山體內的洞穴所做成的港島西廢物轉運站。山頂有警察通訊站及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來的遺跡。

歷史


從1900年代開始,摩星嶺成為駐港英軍軍事要地,英軍曾先後興建摩星嶺要塞及銀禧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曾被使用,但於香港重光后荒廢。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后,部份不願或不獲遷居台灣的退役老兵和家眷被安置於摩星嶺公民村,然而在1950年上旬,一群左派學生前往摩星嶺難民區向老兵們作出挑釁,最後更演變成流血衝突。結果港英政府於1950年6月把這群老兵和家眷遷往調景嶺
據港媒報道,何鴻燊離世后,會葬於家族位於摩星嶺一號的昭遠墳場,是何東家族不少後人的長眠之地,大部分何氏家族的後人,包括何東長孫何鴻章,何鴻燊長房女兒何超英、何鴻燊胞妹十姑娘何婉琪的兒子麥家興、何鴻燊胞妹莫何婉穎等,都是葬於此地。 

名字由來


摩星嶺
摩星嶺
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是紀念第二位香港總督戴維斯。中文名字的由來,暫時仍未有肯定的答案,較有可能的,是取其英文名字的部分音節,即Mt.Davis首尾兩音,遂成了摩星嶺;另外一個可能,是因為這個山嶺雖不算十分高,但倘若於“深夜昂立山頭,確有‘摘斗摩霄’之慨”。再另外一個可能,是因為其背後更高的西高山又名叫“摩天嶺”,故在其旁較矮的山嶺便取名摩星嶺。

流亡老兵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的中國國民黨,其部份軍眷難民踴入香港,部分于堅尼地城鐘聲游泳棚及加惠台搭建棚屋,依靠行乞或東華救濟為生,為數多達3,000多人。1950年政府將他們安置在摩星嶺道域多利兵房及舊機關槍堡壘內,雖簡陋而仍可容身,東華繼續為難民供應飯菜。然而在1950年上旬,一群左派學生前往摩星嶺難民區向老兵們挑釁,最後更演變成流血衝突。結果香港政府於1950年6月把這些國民黨難民遷往新界東南部的調景嶺。

地標


• 公民村遺址
• 摩星嶺黃金屋(La Villa d'Or)
• 域多利拘留所(摩星嶺白屋)
• 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Hong Kong Mt.Davis Youth Hostel)
• 摩星嶺要塞
• 銀禧炮台
• 域多利亞公眾殮房
• 昭遠墳場
• 聖嘉勒女書院
公民村山坡遺址
公民村山坡遺址
金碧輝煌“黃金屋”
金碧輝煌“黃金屋”
殘舊破落的“白屋”
殘舊破落的“白屋”
香港富商趙世曾在豪華別墅“趙廬”
香港富商趙世曾在豪華別墅“趙廬”
日落觀瀾亭
日落觀瀾亭
昭遠墳場
昭遠墳場

交通


主要道路

摩星嶺的域多利道沿海邊經薄扶林西部直達香港島南區。此外,摩星嶺道亦是該地的主要道路。

公共交通

港島巴士
• 3A中環(天星碼頭)↔摩星嶺(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 5摩星嶺↔銅鑼灣(威非路道)
• 47P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黃竹坑(警校道)(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M47華富(北)↔中環(香港站)
•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 A10鴨脷洲邨↔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過海隧道巴士
• 971香港仔(石排灣)↔海麗邨/南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