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中國

海明威在中國

《海明威在中國》是由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楊仁敬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作者收集了國外有關海明威訪華的背景資料,拜訪撰寫海明威傳記的權威作家卡洛斯·貝克教授,專訪了設在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的“海明威藏書部”,採集到當時尚未見發表的海明威訪華的有關資料和照片。

作者簡介


楊仁敬(1937一)福建晉江人,廈門大學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廈門大學英文學士,1966年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1年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現為廈門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美國海明威學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主要專著有:《2O世紀美國文學史》、《海明威傳》、《海明威在中國》和《美國後現代派小說論》。譯著有:《比利·巴思格特》、《杜賓的生活》、《紫色》和《蝗蟲日》等6部小說和相關論文160多篇。

內容簡介


1990年,作者有幸拜讀楊仁敬先生的《海明威在中國》,最吸引作者的是關於海明威的中國之行。作者當時就感覺這本書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國行的資料彙編,而是一部學術性著作。當一部資料性質的彙編具有系統研究的內容並能給人以啟示的時候,它就夠上了學術的檔次。
其次,作者搜遍了抗日戰爭時期作者國報刊關於海明威訪華時的報導和評價,尤其是專訪了當時擔任海明威翻譯的夏晉熊教授。這些都是第一手資料,或者是可信的第二手資料。作者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系統地描述了海明威夫婦訪華的目的、行程及其反應。
可貴的是,作者沒有擺出“作者”絕對可靠的權威架勢,而是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例如海明威在香港見到的是宋慶齡還是宋靄齡,在重慶與周恩來的談話內容是什麼,海明威這次訪華有什麼意義等等,作者都以商榷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見解,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本書除了敘述海明威中國行這個中心問題之外,還評述了當時國外海明威研究的走向,系統介紹了作者國海明威作品翻譯和研究的資料,並提供目錄索引。

媒體評論


書評
本書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國行的資料彙編,而是一部學術性著作。這部著作是我國海明威研究的一部不可或缺的專著,也為我國熱愛海明威的讀者提供了一部值得鑒賞的讀物。因為這部書不僅有學術性,而且還有相當的可讀性。
本書曾榮獲美國肯尼迪圖書館的海明威研究獎。著重介紹了海明威中國之行的路線、過程和收穫,尤其是海明威夫婦與周恩來的秘密會見、跟蔣介石夫婦的個別交談等等。但由於本書也收集了大量海明威在中國的資料,因此,也可說,本書是本學術性著作。

目錄


原版序
再版前言
寫在前面(原版)
第一章 危難時刻的訪問:了解中國關心中國
第一節 從紐約到重慶
第二節 蔣介石的複雜心態
第三節 秘密會見周恩來
第四節 戰地記者的吶喊
第五節 陪同一席談一一訪夏晉熊教授
第六節 待商榷的意見
第二章 謹慎而熱烈的歡迎:海明威蹤影在中國報刊
第一節 友好的反應
第二節 香港《大公報》:率先報道,全力以赴
第三節 《重慶中央日報》:謹慎報道,內外有別
第四節 重慶《新華日報》:如實報道,不卑不亢
第五節 《西書精華》:戰爭小說得失論
第六節 新聞集錦
第七節 要文選錄
第三章 奇特而複雜的大地:海明威和瑪莎印象中的中國
第一節 一次苦樂參半的蜜月旅行
第二節 蔣介石的“心臟病”和“皮膚病”
第三節 歷史性的記錄”
第四節 中國抗日戰地巡禮一
第五節 到“緬甸之路”度完蜜月
第四章 視角迥異的評述:美國學者研究的走向
第一節 1961年以來美國的“海明威熱”
第二節 從忽視到重視一一美國學者視角面面觀
第三節 現實主義的介紹:貝克的文學性描述
第四節 女權主義的批評:柯特以瑪莎為中心的敘述
第五節 實證主義的反駁:梅爾斯的否定論
第六節 歷史主義的概括:林恩的整體觀
第七節 客觀主義的解說:梅爾洛的平常觀
第八節 歷史文化主義的闡釋:雷諾茲的政治解讀
第九節 對比主義的表述:羅立森的另眼看待
第十節 80年代三部海明威新傳記比較
第五章 兩次高潮的迭起:海明威研究在中國
第一節 中美文化交往的熱點
第二節 戰爭小說在抗戰期間的魅力
第三節 一次座談會的“轟動效應”
第四節 走向世界的衝刺:1979—2005
第五節 卡洛斯貝克談話的啟示
第六章 跨越時空的評論:中國學者眼中的海明威
第一節 第一個時期(1933一1949)
第二節 第二個時期(工949一1966)
第三節 第三個時期(1966—1976)
第四節 第四個時期(1976年至今)
附錄
一、楊仁敬:哈佛與我的海明威研究
二、戴文葆:評《海明威在中國》
三、第十屆海明威國際會議在義大利舉行
四、海明威作品中譯本與主要學術論著
目錄索引(1933—2005)
五、海明威中國行路線示意圖
六、海明威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