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方華的結果 展開
- 原中國科學院院士
- 湖南省平江籍烈士
- 安徽省綠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李方華
原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方華(1932年1月6日-2020年1月24日),生於中國香港,凝聚態物理學、電子顯微學專家,中國電子衍射及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先驅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0年李方華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系;1956年從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60年開始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用自己改裝的設備開展了電子衍射單晶體結構的分析與研究,在中國最早開展單晶體衍射結構分析和測定晶體中氫原子位置的工作;1982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日本大阪大學應用物理系學習;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擔任中國電子顯微學會理事長;199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3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李方華主要從事衍射物理,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和晶體學研究。在高分辨電子顯微像的襯度理論和圖像處理理論與方法研究,微小晶體結構測定,原子解析度晶體缺陷測定,以及准晶體學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方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24日21點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李方華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為躲避日寇,她們舉家遷往原籍廣東省德慶縣。
1938年,母親為子女學業著想,獨自攜哥哥、弟弟和她返回了香港,一年後隨鄰居遷往上海,三年後遷居北京外祖母家,她便就讀於北平輔仁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現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
1947年,母親帶著她和弟弟南返廣州,父親安排她插班培道女子中學高中二年級寄宿。
1949年,高中畢業時李方華被保送嶺南大學物理系,同時考取中山大學天文系。9月她進入嶺南大學,因老師多用英語講課,課後常查閱英文參考書,於是提高了英語的閱讀能力。10月廣州解放,公立學校開學,她即轉學入中山大學天文系。但因常停課打腰鼓,到街上做政治宣傳,她想換一個多讀書的學校。
1950年,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系,仍讀一年級。
1952年,國家從高校二年級挑選學生,參加保送留學蘇聯的考試。武漢大學推薦李方華參加考試,遂被錄取。3月,李方華進入北京俄語專修學校留蘇預備部,專攻俄語。同年秋赴蘇,入前蘇聯的國立大學——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那一屆還有3位原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學生慶承瑞、顧以藩和黃勝年。為了縮短學習年限,李方華她們四人一起爭取插班二年級,並獲得系主任的核准。
1955年,在老師米﹒亞﹒盧姆士(М.Α.Яумшь)的指導下開始準備畢業論文,題目是“原位蒸發鉍金屬薄膜的電子衍射研究”。
1956年,以全5分的優異成績畢業,畢業論文答辯之後,導師米﹒亞﹒盧姆士寫了一封信,讓她回國之後交給分配的單位,並介紹她適合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回國后,隨即被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1956年-1961年)、助理研究員(1961年-1978年)、副研究員(1978年-1986年)、研究員(1986年-)。
1982年10月,前往日本大阪大學應用物理系任訪問學者(至1983年5月),隨身攜帶了2個國產的新礦物:黃河礦和氟碳鈰鋇礦,希望能夠利用日本超高分辨本領的電鏡在國產礦物中有新發現。
1984年,李方華課題組以“點陣像的建立與晶體結構的直接觀測”項目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1991年,獲得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
1992年,獲得中國電子顯微學會橋本初次郎獎(個人獎)。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6年,擔任中國電子顯微學會理事長(至2000年)。
199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2年,在她70歲華誕之時,國際電子顯微學會學術期刊《Ultramicroscopy》出版專刊予以慶賀。
2003年2月27日,獲得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200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同年撰寫的專著《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出版。
• 科研綜述
1985年,李方華推導出一個新的實用的高分辨像強度近似解析表達式,建立了實用的像襯理論,解決了電子晶體學圖像處理應用於實際的理論依據問題。她的研究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並提供新材料的晶體結構資料,有助於得出材料性能、結構與工藝之間關係的規律,她的研究內容包括:
(1)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和電子晶體學方面
李方華
20世紀70年代,李方華與范海福合作,探討了衍射方法與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相結合的研究,創建了高分辨電子顯微學中一種新的圖像處理理論和技術。後來,她和她的學生建立了基於最大熵原理的解卷處理技術。為測定微小晶體結構提供了重要途徑。目前已成功地應用於測定高溫超導體等材料的晶體結構。
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留學期間,李方華總結出新的實驗規律,發展了測定輕原子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回國后她提出了一個新的像襯理論:“贗弱相位物體近似",該理論首次闡明了像強度與晶體厚度之間的關係,揭示了輕重不同原子像強度的變化規律,是上述圖像處理技術的理論依據。在該理論指導下,李方華等首次從實驗觀察到晶體中的鋰原子。此外,她用高分辨電子顯微學手段參加了早期的高溫超導材料研究,是國際上最早報道鉍系超導體有無公度調製結構的小組之一。
(2)准晶體方面
李方華
李方華所領導的研究組最早發現並報導了准晶與晶體之間幾乎連續的轉變過程,她對此給予理論解釋。李方華藉助相位子應變場導出了反映准晶與晶體之間的關係的一些公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測定準晶結構的新方法,以及求定準晶中局域相位子應變數的方法。並成功地應用於Al-Cu-Li和Al-Mn-Si准晶。
(3)晶體缺陷方面
李方華針對新發展的場發射電子顯微鏡,提出了測定原子解析度晶體缺陷的新研究方向。目前,已成功地用她提出的方法測定了SiGe/Si外延膜界面的60度位錯分解為90度和30度兩個不全位錯,及其間夾著的一片層錯。這也是第一次報道SiGe/Si外延膜界面原子解析度的缺陷。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05年,李方華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等10多次學術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1979年 |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 |
1984年 | 晶體結構和缺陷的直接觀測 |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1989年 | 高分辨電子顯微學贗弱相位物理近似像襯理論及晶體結構新現象 |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1989年 | 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 |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九完成人 |
1991年 | 准晶體結構和相位子缺陷研究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1991年 | 高分辨電子顯微學中的圖像處理理論和方法研究 | 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第一完成人 |
1992年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
2005年 | 微小晶體結構測定的電子晶體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 論文著作
發表論文200餘篇,
出版時間 | 圖書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2009.03 |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 李方華著 |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1 | 《李方華論文選集》 | 李方華著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1959.04 | 《X射線學基礎》 | (蘇)亞沃爾斯基,И.В.著;田王,李方華譯 | 北京:地質出版社 |
截至2017年,李方華先後獨立和聯合指導培養碩士生8名、博士生各30餘名,她受到各種國際學術會議邀請作學術報告近40次,還多次擔任國際性學習班教授,應邀赴美、英、日等國十幾所大學和研究單位講學。
時間 | 榮譽/表彰 |
1992年 | 優秀共產黨員(國家機關黨工委評) |
1992年 | 中國電子顯微學會橋本初次郎獎(個人獎) |
1993年 | 中國電子顯微學會錢臨照獎(個人獎) |
1994年 | 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國家機關婦工委評) |
2001年 | 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 |
2003年 |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歐來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2009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時間 | 擔任職務 |
1980-2000 | 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常務理事(1980-1984)、副理事長(1984-1993)、常務副理事長(1993-1996)、理事長(1996-2000)、常務理事(2000-2004) |
1991-2003 |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
1994-2003 | 中國晶體學會理事 |
1996-2002 | 國際晶體學會電子衍射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固體原子像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
中國科技大學結構分析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微結構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
日本大版大學超高壓電子顯微鏡中心海外顧問委員會委員 | |
《物理學報》、《物理學報》(海外版)、《物理快報》、《電子顯微學報》編委 | |
《J.ElectronMicroscopy》編委 |
李方華的丈夫范海福也是晶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在家庭生活中夫婦倆始終相敬如賓。20世紀80年代初,范海福患了脊柱血管瘤,腰部以下神經受了損傷,李方華便盡量承擔了大多數的家務。本來就工作繁忙的她因此放棄了很多休息時間。除了新聞,她不看其他的電視節目,也幾乎不逛商場。
在長期艱苦的科研工作中,李方華患上了心跳過緩的病症,2003年初安裝了心臟起搏器,但她依然沒有停止工作、停止思考。在從事研究時,她總是不忘調節一下自己的業餘生活,每逢周四,她都會去參加中國科學院的老年合唱團,周末時,在實驗室里還常能聽到她引吭高歌的美聲唱法。李方華在文學方面的修養也非常好,在單位的聯歡會上,李方華的拿手好戲就是即興賦詩一首,往往能把現場氣氛調節得很融洽。
2020年1月26日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方華先生治喪委員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電子顯微學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方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24日21點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李方華是位勤勉、嚴謹的學者,然而她又絕非沒有女人味的“女強人”。她氣質優雅,待人親切,談吐風趣,愛唱歌,會打太極拳,她是個天性樂觀的人。(搜狐女人評)
李方華是該領域亞洲最好的科學家,她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不僅填補了中國在這一獎項上的空白,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物理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評委韋珏評)
李方華是中國單晶體電子衍射結構分析的開創者,也是在中國建立並發展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發展的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和電子晶體學的理論及分析方法,在該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