鈹針療法
鈹針療法
離子通絡鈹針療法是運用針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腔內壓力減低,筋膜表面張力降低,松解粘連,從而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壓迫,緩解疼痛的一種治療方法。現代鈹針採用鈦合金材料研製而成,常用於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周圍神經疾病等,具有療效好、創口小、損傷小、無痛感特點。
(一)定位:觸診尋找壓痛點,用指端在皮膚垂直向下做“十”字壓痕,注意“十”字壓痕的交叉點對準壓痛點的中心。
(二)消毒:按局部常規消毒。
(三)進針:針尖對準皮膚“十”字壓痕的中心,快速進針,當鈹針穿過皮下時,針尖的阻力較小,進針的手下有種空虛感,當針尖刺到深筋膜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持針的手下會有種抵抗感。
(四)松解:松解是整個治療的關鍵步驟。松解的目的是減低皮神經通過的周圍筋膜張力和筋膜間室內壓力。所以針刺的深度以鈹針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達肌層,這樣可以避免出血及減少術后反應。
對筋膜層的松解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一點式松解:適用於痛點局限,定位準確的病例。鈹針的尖端穿過筋膜即可,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隨之消失。
2.多點式松解:適用於痛點局限但定位較模糊的病例,當鈹針的尖端穿過筋膜后,輕輕上提,將針退出筋膜至皮下,稍微改變進針角度,再穿過筋膜層,可如此重複3~5次。
3.線式松解:適用於疼痛範圍較大,病程較長,筋膜肥厚且肌肉張力較高的病例。線式松解其實就是沿一個方向的反覆連續點刺,形成一條0.5~0.7厘米的筋膜裂隙。
(五)出針:完成松解以後,用持針的棉球或紗布塊壓住進針點,迅速將針拔出,按壓進針點1~2分鐘。
(一)項痹病
此處僅介紹項痹病中的頸型頸椎病。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勞損或急性外傷引起。由於頸項部日常活動頻繁,活動度大,易受外傷,因而中年以後頸部常易發生勞損。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診斷標準。
【治則治法】舒筋活血,通絡止痛。
【操作步驟】
1.定位:患者坐位,術者觸診尋找頸肩體表壓痛點或摸到條索狀硬結,常見壓痛點在頸椎棘突旁、肩胛骨內上角、肩胛岡窩等處。
2.消毒。
3.進針:在標記的壓痛點處行進針操作。
4.松解:針刺的深度到達筋膜后即酌情採用一點式或多點式松解手法。
5.出針。
(二)肘痛症
此處僅介紹肘痛症的肱骨外上髁炎,或稱網球肘。以肘關節外側疼痛為主要特徵,多因慢性勞損致肱骨外上髁處形成急、慢性炎症所致。肱骨外上髁是前臂腕伸肌的起點,由於肘腕關節的頻繁活動,長期勞損,使腕伸肌的起點反覆受到牽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的滑膜增厚、滑囊炎等變化。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診斷標準。
【治則治法】舒筋止痛,松解粘連。
【操作步驟】
1.定位:患者坐位,術者觸診尋找到患側肘部體表壓痛點,常見壓痛點在肱骨外上髁、前臂伸肌群高點(手三里穴)。
2.消毒。
3.進針:在標記的壓痛點處行進針操作。
4.松解:針刺的深度到達筋膜后即採用松解手法,當痛點在肱骨外上髁時可採用一點式或線式松解;當痛點在前臂時可採用多點式松解。
5.出針。
【特別提示】治療后應減少腕肘關節的活動和勞作。
(三)腰痛病
此處僅介紹腰痛病中的腰肌筋膜炎。因腰部過度疲勞,導致肌肉、筋膜、韌帶持續牽張,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本病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
【操作步驟】
1.定位:患者俯卧位,術者觸診尋找腰臀部體表壓痛點或摸到條索狀硬結,常見壓痛點在腰椎棘突旁、髂後上棘周圍、腰大肌外緣等處。
2.消毒。
3.進針:在標記的壓痛點處行進針操作。
4.松解:針刺的深度到達筋膜后即採用一點式松解或多點式松解或線式松解。
5.出針。
【特別提示】治療期間患者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四)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因慢性損傷引起的以疼痛、行走困難為主的病症。本病多發於中老年患者,多為老年肝腎不足或久病體虛,氣血衰少,筋脈懈惰,加之體態肥胖,體重增加,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膚、皮下脂肪、跖腱膜負擔過重,可在跖腱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或骨質增生,致使局部無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本病參照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版的《中醫傷科學》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舒筋活絡,解痙止痛。
【操作步驟】
1.定位:患者俯卧位,術者觸診尋找足跟部壓痛點,常見的壓痛點多在足跟下結節或結節前部。
2.消毒。
3.進針:在標記的壓痛點處行進針操作。
4.松解:針刺的深度以鈹針穿至跖腱膜即可,過深則會扎到骨膜出現術后不良反應。針法可採用一點式松解。
5.出針。
【特別提示】
1.減少步行和久站。
2.穿鞋以寬鬆為宜,在鞋內放置緩衝墊以減少足部壓力。
3.肥胖患者應注意節食減肥,減輕足跟部負擔。
1.局部皮膚破損及軟組織存在炎症反應者。
2.有出血傾向者。
3.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臟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
1.最好採用適合的體位接受鈹針治療,同時避免在飢餓、疲勞、精神緊張、體質極度虛弱、較長時間未飲水等情況下接受治療。如果出現暈針反應,及時處理。
2.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掌握無菌操作。
3.在治療時如果出現皮下出血的情況,及時壓迫止血。
4.鈹針的進針深度達到深筋膜即可,不宜過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1.王和鳴。中醫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2.董福慧。皮神經卡壓綜合症[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陳佑邦。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