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第七中學

貴陽市第七中學

貴陽市第七中學坐落在貴陽市雲岩區中華北路雲岩廣場上,創辦於1952年。半個世紀的文化積澱中有10年的改革和崛起,1955年作為貴陽市唯一的初級中學率先推行向教學一線及班主任教育教學傾斜為主的“崗職對應,一崗多責,評聘分離”的人事制度改革。10年的輝煌和成績凝聚成了“七中文化和個性”,並榮獲貴陽市教育局英語教學實驗基地、貴州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州省教育學會美術教研基地等稱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學術交流中心授牌為“21世紀優質教育項目學校”。

學校簡介


中北校區校園
中北校區校園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中北校區、瑞北校區)佔地共978畝,在編在崗教職工2065人,離退休教師168人。現有國家級骨幹297省市級骨幹97人,市區學科帶頭38人,高級教師7人,中級16人。學生6920餘人,66個教學班。
現任校長鄭重,貴陽市“優秀黨員領導幹部”,立足弘揚96年教改以來的機制創新和漸進式的規模辦學,確立了“人格大於知識”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在一校三址的規模辦學過程中,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生命,以科研為底蘊,以心理諮詢、健康輔導為特色,通過了聯合國子課題《教師素質培養提高與優質教育研究》、北師大“十五”國家課題《網路環境下的教育教學研究》。承擔了西南大學國家“十五”課題“學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教學研究”的子課題研究。學校成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委員會理事單位,並正在申辦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校的工作。
分校:貴陽市格致中學
分校:貴陽市格致中學
貴陽七中是為適應教育發展,深化教育整體改革的試點學校,1996年該校實行“民辦公助”辦學體制改革以來,始終堅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發展特長教育。幾年來,學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全體教職員工奮發努力,使學校面貌一新,各項工作 迅速崛起,得到社會充分肯定,現已發展成為近30000名學生,1600餘名教職工集普通教育,職業高中為一體的綜合型學校,該校不斷引入先進、靈活的教育管理機制,創建了一支敬業、高效、穩定的師資隊伍。學校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由專家指導辦學,特聘知名教師和社會名流進行教學把關和特長指導,從而增強了教職工的 緊迫感和責任感,優秀教師不斷嶄露頭角,教育教學工作碩果累累,學校躋身貴陽市先進學校行列。為加快學校發展步伐,他們多方籌資使“三機一幕”、閉路電視系統、多媒體、多功能電教室、電子備課室、演播室等現代教學設施不斷完善,2001年5月建成開通的校園網路給師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育信息及更加廣闊的視野。
瑞北校區
瑞北校區
學校坐落在繁華寬廣的中華北路中段,僅擁有6460平米的教學用房,但院小天地寬,99年又創辦了“貴陽七中分校”。由於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的同時開展特色課和活動課輔導,有針對性地聘請外籍教師向學生開設英語口語及聽力訓練課,增設電子計算機、音樂鑒賞、美術實踐(陶藝)、形體禮儀及心理教育輔導等課程,逐步形成“整體優化、全方位發展”的辦學特色。
目前,該校在參加全國及省市各類競賽中已有350餘名學生獲各種獎勵。160餘名同學取得經國家考核的計算機等級證書,教學成績穩步上升,位居本市前列。2000年全校畢業生的人均升學成績495分,88.7%的學生升入重點中學繼續位居貴陽市前茅水平。

所獲榮譽


貴陽市第七中學
貴陽市第七中學
學校充滿活力,先後榮獲體育衛生工作評比一等獎、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市 教師技能考核先進單位、市中小學生“百日冬鍛”跳繩、踢毽比賽一等獎,並同時獲得中小學生“班班有歌聲”校園歌曲演唱、創作比賽一等獎和市中小學教師“園丁杯”歌詠比賽一等獎,2000年榮獲貴陽市首屆中小學生中華詩詞吟誦比賽一等獎。十餘名教師獲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光榮稱號,化學教研組被評為“三、八紅旗集體”。四名教師參加了21世紀人才工程國家級教師培訓,參加教師優質課評比 已有二人獲國家一級一等獎,三人獲省級一等獎,2000年參加市中學教師優質課評比有16名教師分獲一、二、三等獎。貴陽七中抓住辦學體制改革的契機,內抓管理,外樹形象,以科研促教、科研興校,正在探索教育事業自身 發展的新路,以實現“設備現代化,隊伍高水平,質量上一流,市級特色校”的辦學目標。
為團中央“少年科學院科普實驗基地”、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委員會“學校心理健康輔導特色學校”。

教育理念


運動會
運動會
在學校文化育人環境方面,按照學習化的理念,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成立校合唱團、校籃球隊、校車模科技小組、小記者隊、繪畫小組、乒乓球隊、朗誦小組、英語活動小組等,使同學年之間、不同學年之間的學生合作學習、互助活動,教師之間合作教學成為可能。
在課程及師資專業建設方面,著重探索跨學科聽課、評課的整合過程和學科綜合化的有效途徑,淡化教師單一學科本位觀,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使跨學科的綜合素養、知識、常識溶匯在教師專業發展之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素養,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在綜合實踐及主題活動領域,融通德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花卉小組”、“茶藝小組”、“十榮十恥”主題、“感恩之愛”、“生命之重”、“從身邊愛起”、“關愛自我”、“珍重他人勞動”等主題班會、主題實踐中構建了具有校本德育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體系。
貴陽市第七中學
貴陽市第七中學
在教師、學生評價方面,體現開放性、制度性、過程性、個性化的特色,啟動了班主任“老帶新”工程、“青年教師工作室”、“校級名師工程”,實施了德育活動周及一年兩次的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一年一度的“公開課教學活動周”、“心理諮詢輔導開放日”、“英語節”、“普通話詩朗誦”活動,把評價貫穿在人的發展、成長過程中;把評價定位在參與、組織、活動的質化過程中,把評價落實在《評價手冊》、《成長記錄袋》中;把評價融合在“自我診斷”、“自我發展計劃”的調整過程中,這種人性化、誠信化、尊重性的評價不僅激勵而且催人奮進。
此外,該校制定了《教師班主任建設5年方案》、《課程與教學改革方案》《班主任工作評價手冊》、《七中學生一日守則》、《七中學生守則》、《教師科研指南》、《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方案》、《七中教育教學行政後勤管理制度》、《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守則方案》等,力爭經過5年的時間,在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內涵發展中,逐步實現“精、細、嚴、學、訓、合”的發展格局,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創造最佳的軟環境。在特色和個性化的辦學之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燦爛霞天。

七中崛起


一所“薄弱”學校的“蝶變”
總校
總校
有人說,貴陽七中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貴陽市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史,其中有水波不驚的平靜,有“破冰”前行的歡樂,有難捨難棄的陣痛,也有功過是非任人評說的現實。然而,無論如何,這是一條探索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之路,值得探究。這種認識應該不無道理。自1952年創立的貴陽七中,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的“教育苦旅”。有過“薄弱”的陣痛和困境,有過“完中”的發展軌跡和經歷。十年前,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的精神指導下,貴陽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大膽改革下,嘗試在七中推行“民辦公助”教育體制、人事制度改革。這在貴陽市屬首次,同時也對薄弱學校的改革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新的嘗試和改革參考。
開學典禮
開學典禮
一石激起千層浪,七中在“薄弱”的環境中,超越自我,奮發圖存、立志改制,在上級抉擇、指導、支持下,學校機體自我更新,首次在貴陽市屬中學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即校內外教師同時競聘,校分管領導聘處室主任,處室主任聘班主任、職員,班主任聘科任老師,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待崗待聘、拒聘落崗。校長實行宏觀調控,按需設崗、崗責對應、責權利統一,實行目標責任制。班級、處室團隊活動管理、學校管理理論是:只有和諧責任的組合才能產生“合力”,這一蘊涵著“情緒組合論”、“效能組合論”、“老中青組合論”的理念產生了奇效。改制后的第一屆99屆取得輝煌成效,產生轟動效應,市民皆知,奔走相告。從此,七中人從觀念、意識、行動上走向新的認識平台,更加居安思危,改制力度進一步加大,廣泛吸納校外地、州、市優秀教師,聘請辦學顧問,強力推行教師校本培訓,狠抓人力第一資源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苦練內功,以人為本,走特色、創新文化發展之路。2002年七中兼并了花溪農技校,創建住宿式分校,2003年整合貴陽四中,實施市教育局規劃的集團式辦學模式,2005年8月七中和幾十所市屬初級中學移交區屬管理,成為雲岩區屬學校之一。如今總面積達104畝,在校學生近40000人,國家級骨幹教師604人,碩士及在讀碩士1600名,連續六年中考成績名列貴陽市前茅,並向市屬一、二類示範高中輸送200000餘名學生,有近80000餘名學生被貴州省唯一的一類示範高中錄取,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累累,教師教育科研論文、優質課大賽等捷報頻傳。目前,七中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授予“實驗基地校”稱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學術交流中心授予“優質教育實驗學校”稱號,成為全國首批、貴陽市唯一的“心理輔導特色學校”,“貴州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開展教職工活動
開展教職工活動
走過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載著十年改制的創業感悟與體驗,在創新中成長,在發展中不斷壯大,七中鑄就了特有的人文理念和教師文化,校內外教師聘任制度產生的“鯰魚效應”激發了競爭,緊迫感和壓力感激發了奮力拚搏的精神,在教師專業發展中鑄就了一批老中青結構適宜,幫教合一,教、科、研、訓一體的“青年教師工作室”,“名師工程”,班主任“老帶新工程”,形成反省型、研究型、機智型、藝術型的教師團隊和教研組,成立年級組長“小校長”負責制,淡化層級制管理,減輕教師職業的“被管制”的角色感,突出文化管理、人性管理,構建“以教師為本”才能真正達到“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促進教師文化的形成,進而營造學校文化的和諧氣氛。學校始終堅信: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從生源、教師、管理、教法、要求、評價、習慣等都有一定差異。在七中的辦學思想中,每個學生都是同等的,都有潛質,都有個性、能力差異,學校立足全體,允許差異、關注差異發展,進行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教學思考,初一重習慣養成,重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想像力以及興趣的激發;初二重青春期第二性特徵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過渡,重勵志和適宜有效的文體、素質活動,規範能量宣洩的高雅途徑;初三重心理意志品質的訓練,強化學科專業和人文性,拓展健康的心志培養途徑,重德育實效的心理輔導。從初一開始,按測試的均分、方差進行電腦分班,達到“無差異分班”,每個班級交給教師都是同一起點,評價教師重過程、看效果。七中人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一個向上、有激情、有責任、富有學習力的教師群體,必然影響示範於學生。七中歷來以嚴格的要求、嚴實的紀律、嚴謹的治學、嚴肅認真而著稱,嚴師出高徒,人師出品格,大師出境界,“三師”合一,才能出大器之才。
在個性中成長,在內涵發展中自勉
迎新運動會
迎新運動會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教師的發展決定學校的發展,2001年全國自上而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至今已走過5年,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徘徊,在前行中迷途,在新舊中取捨……面對“多元價值文化”的衝擊,學校基礎教育文化如何才能達到讓學生終身受益,這既是艱巨的課程,又是教師職業的新挑戰、新調整。作為科學、民主、文明、文化的傳播者,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進步完善刻不容緩,作為學生的人生指導者、素質教育的輔導者、人生奠基的園丁,教師的自我心理健康、自身的社會人格和知識分子的使命、自身綜合素質修養的不斷提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該校多年來秉承這些教育理念,在追逐公平教育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路上拼搏、奮鬥、求索……七中始終倡導:初中階段人格培養大於知識培養,嚴謹治學、專業發展是教師人格豐滿的生命線,從備課就是備自己、備學生開始,重新審視現代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從師資開發的技術層面上,深思教師專業、跨學科綜合、整合發展的前景。不同學科、相近學科教師交叉聽評課、備課、試教、教研,在同伴互助的行動研究中,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評價和矯正。幾年的反思,行動跟進,七中教師群體已初步建立起“校本研究“人力資源的思想體系。從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改制,兼并花溪農技校整合貴陽四中,既是艱辛歷程又是富有成就的探索過程;既是學習化的過程又是意志品質的鍛煉;既有離退休教師的關懷、專家顧問的點撥迷津,又有下移雲岩區的厚愛和支持……貴陽七中在個性中成長,在內涵發展中自勉,在小學的奠基中延伸,因為,該校堅信:基礎教育這項“奠基”工程從來都是起點,教育不能輸在起點上……

輝煌成就


貴陽七中,在半個世紀的成長曆程中,翻閱她的歷史足跡,蘊涵的卻是文化積澱與風雨兼程。
面對全國如火如荼地新課改,他們不斷調整和適應國家課改的發展軌跡,歷經多年,成功完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優質教育實驗學校”。
近幾年,七中連續4年狀元及第,一共有7屆近900名同學被貴陽一中錄取;中考分數在600分以上的共有910名;學生參加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和“華羅庚金杯數學邀請賽”中有3700人次分獲一、二、三等獎;在數學知識競賽中有22人次獲省級一、二、三等獎;全國“希望工程”等書畫大賽中,1000多名學生獲一、二、三等獎;全國及省市級“奧林匹克”英語、物理、化學學科競賽中,該校均獲一、二、三等獎共3000多項;全國計算機資格等級考核中100多名學生取得合格證;學生論文、書畫、音樂、體育、科技小創作等項目,在各級比賽或報刊中頻頻發表屢屢獲獎,僅《中學生輔導》報上刊登的七中學生習作就有13篇,書畫作品200餘幅。
2003年,是七中機遇和挑戰並存的一年,面對挑戰有的人退卻了,有的折戟沉沙。七中人卻在挑戰面前抓住機遇,贏得天時、地利與人和。天時,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地利,打造“一校三地”的辦學資源;人和,接收花溪農技校舍、整合貴陽四中教學資源。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貴陽七中又走向新的高峰、新的起點
七中人首先啟動了校內“名師工程”,湧現出一大批敬業愛崗,學有專長,業務精湛,在市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名師”,以期收到“點亮一盞燈,照亮八方星斗”的效果。七中從青年教師抓起,通過結對幫學,樹標引路,適時加壓的手段帶動教師員工緻力“教”與“學”的正本清源,教研的氛圍異常濃烈。
每學期的培訓已成為學校教研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培訓中,學校針對提高全體教師綜合素質這一核心,對新教師、骨幹教師,全員教師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同時,堅持“四結合”:自學與他培結合;校本培訓與教科所培訓結合;校內行政講座與專家講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這些工作有效拓展了教師的視野,及時更新了教師的觀念,較為充分地完善了教師認知結構,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育核心,是注重心理諮詢健康輔導的途徑。借古希臘“身心既善且美”的育人宗旨,建七中“厚德、博學、篤實、進取”校風。學風,是多年來“七中精神”的追求。針對未成年人、獨生子女心智尚不成熟的實際,學校以課程制度明確每月班主任一次心理健康的主題班會,組織初一年級政治課,教師結合教程開展個性、人格、習慣、養成、教育的引導。學校建立了貴陽市初級中學第一所心理健康輔導室。通過“心理氧吧”、“談心室”、“輔導室”、“心理信箱”面向全體學生周一開放。請心理專家對師生開展人格心理輔導,心理焦慮緩衝和健康生活方式講座。
貴陽七中,從一所比較薄弱的學校,已發展建設成一所新型的實驗學校。
多年來,一大批青年老師近兩年已步入優質師資行列。
在學生的管理上,積極發揮社區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共同關注的良好局面。
學校自1985屆初中畢業生製造七中“夏季神話”后,2000屆輝煌再現。2001屆、2002屆、2003屆、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屆連續四屆中考狀元的產生及更多的學生從這裡“習德奮進”跨入省級一、二類示範高中,2005屆又以全市最佳平均成績領先,再次彰顯七中團隊敬業精神。十年中的每次足跡始終伴隨著七中踏實進取的教育激情,在不斷發現、反思、認知、升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中,構建了學習型學校共同體,七中以嚴謹治學的師資隊伍著稱,又以嚴格要求、個性發展見長。
七中驕子
羅堃虎
2006年畢業於貴陽七中,06年高考奪得貴州省文科總分第一名。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唐潔
2004年畢業於貴陽七中,2007年貴陽市高考文科狀元,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周瑾、周璐
2004年畢業於貴陽七中,(姐姐周璐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妹妹周瑾現就讀於新加坡同立大學)
伍晨
2002年畢業於貴陽七中,06年高考奪得貴州省文科總分第一名。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林北凡
2011年畢業於貴陽七中,現就讀於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後轉入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現勝道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教育目標


從終身受益、個性差異、嚴治毅學、厚德篤實出發,立足學生成長的社會責任、情感飽滿、行為端良的德行,形成愛家鄉、愛長幼、愛黨、愛祖國,講文明的公德意識和情感。具備適應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法,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求知、求真、求美的意識和能力,個性化的差異發展。
l 知識目標. 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礎上,有效處理好學問性、學術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常識性知識與方法性知識。學思結合,學練結合,學用結合。
l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具備“六項修鍊”:真、善的判斷選擇能力,美的欣賞創造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善於交流表達的能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l 情意目標. 使學生具有好奇心、主動性、責任心、成就榮譽、共感心、同情心、自信心和人類意識、生態環保、節能意識。

師資力量


概況
學校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265人,其中在讀博士1人,碩士2人,研究生課程班學歷32人,本科學歷168人。專家顧問團博士導師系教授1人,語文學科、英語學科特級教師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數學科、副校長余紅,數學科、教務副主任余世平),省市級中青年骨幹6人(數學科、副校長余紅,數學教研組長趙德軍,數學科、思教處副主任李川芹,生物組、高級教師譚靜,歷史組、高級教師廖奕軍、朱繼紅),市、區學科帶頭人2人(政治學科、副校長、副書記劉萍,數學科、副校長余紅),合同制特色教師12人。學校近5年獲市級、校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校級名師”,貴陽市“班班有歌聲”合唱一等獎輔導獎、貴陽市“師德師風”朗誦一等獎獲得者、國家級優質課評比一、二等獎獲得者、校級“公開”課一等獎獲得者共60餘人次,即:孫薇(語文)、吳雁(數學)、盧寧平(物理)、楊洪(物理)、王小紅(語文)、楊晶(英語)、張曉吾(英語)、曹林萍(英語)、程巧繪(數學)、龔穗初(語文)、呂小平(語文)、郭德新(物理)、董梅蘭(數學)、王劍(英語)、姚茂菊(英語)、林濤(語文)、郭玥(語文)、黃燕(英語)、黃燕(數學)、仝儉(數學)、李婧(英語)、王貴紅(化學)、沈嵐(語文)、李川芹(數學)、李玉珍(英語)、李小怡(語文)、邵強(語文)、楊燕(語文)、舒國麗(數學)、秦英(語文)、王欣(化學)、賴紅(物理)、鄧月瑩(英語)、羊花翎(英語)、張欲珍(英語)、陳薛(英語)、梁娟(英語)、陳曉佳(英語)、熊渝(英語)、陳小端(數學)、鄒書生(數學)、車枋檣(化學)、李曉燕(英語)、梁麗(語文)、程桂蘭(政治)、侯興智(音樂)、譚靜(生物)、王艷玲(美術)、關屏(音樂)、郭雲(語文)、周珊(語文)等等。

現任領導


鄭 重:貴陽七中校長
貴陽市“優秀黨員領導幹部”,中學特級教師,首批貴陽市教育名師,全國優秀音樂教師,國家級音樂骨幹教師,貴州省骨幹教師,貴陽市中青年科技骨幹,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貴州省音樂教育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貴州省音樂家協會理事,貴州省合唱協會理事,貴州省藝術委員會委員,貴陽市教育局教師合唱團副團長,湖南文藝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音樂》教材培訓專家,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25年,在《中小學音樂教育》、《貴州教育科研》、《中國音樂教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現承擔教育部、省、市級多項重點科研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學科創新教學模式研究報告》獲“全國教育科學 ‘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驗貴陽市子課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構建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成果評比一等獎,獲該課題全國評比一等獎。課例獲優秀成果二等獎。
劉國孝:貴陽七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享受副縣級待遇
王 茜:貴陽七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余世平:貴陽七中副校長,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

歷史沿革


1955年9月建校,校址在中華北路中段118號(原雲岩電影院,現在的雲岩廣場),完中。
1991—2004年普高分流創辦校內職業高中,辦有保安、幼師、電子技術、汽修等專業。
1996年在貴陽市基礎教育系統探索“民辦公助”體制改革的試點校,創辦七中“分校”。
2002年1月小河金竹鎮花溪農技校劃歸七中作為獨立的七中分校辦學體。
2003年12月貴陽七中接管貴陽四中進行資源整合。
2004年8月形成“一校三址”辦學格局,教職工全員聘任上崗,行政教輔職工分區聘任,分區管理。科任教師、班主任由學校教務處、思教處聘任上崗。
2000年至今,為貴陽市教育局確立的英語教學基地。
2000年七中“化學組”榮獲貴陽市“三八紅旗”組稱號。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學術中心授予“優質教育特色學校”。
2002、2003、2004年貴陽市教育系統“班班有歌聲”合唱比賽獲兩個一等、一個二等獎。
2002年6月,獲貴陽市1998—2001年度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課題《優質教育研究》由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專家以優異評定結題。
2000—2003連續三年獲市教育局、市科協頒發的“科技先進集體”稱號。
2005年貴陽七中工會獲“貴州省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2005年獲市教育局、市科協頒發的“科技先進集體”稱號。
2005年團中央中國少年科學院授牌“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
2003年省教科所省教育學會確立為“美術教研活動基地”。
2000—2003連續多年獲貴陽市初中組乒乓球男團、女團冠軍、男單、女單冠軍,2004年獲男團冠軍、女團亞軍。
2003年12月被評為貴州省“貴陽市節水型先進單位”。
2003年12月市教育局頒發市“優秀德育活動課評比”,霍梅老師初一(14)班獲一等獎。
2004年參加市中學生運動會獲游泳項目初中組單項100米仰泳、2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四項亞軍、團體亞軍。
2004年獲貴陽市首批食品衛生分級量化監督管理A級單位稱號。
2005年6月獲市關心下一代大型公益活動“最佳團隊將”。
2005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安全文明校園”稱號。
2006年被國家評為一級模範學校
2007年全國中考連續狀元學校
2008年榮獲貴州省第27次模範代表會一等獎
2009年榮獲全國安全文明校園一等獎
2010年被評為家長學校

師德建設


“十五”期間,學校通過多種“教、科、研、訓”一體化的途徑“走出去,請進來”,大力推進校本研修。在師德方面使每位教師擁有愛心,富有公心,具有關心,融有寬心,持有恆心,教有耐心,學有用心,應有誠心。在師能方面,使每位教師既有自律性、規範性,又要有創造性和引領性,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能夠大膽創新,高效課堂,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專業化特徵。

校園文化


校訓:全面育人 個性見長
校風:心靜學思 心胸曠達
教風:科學嚴謹 循循善導
學風:求真 求善 求美 求是
格言:播種行為 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 收穫性格
播種性格 收穫人生
播種人生 收穫命運

辦學特色


秉承學校半個世紀形成的文化底蘊,形成“探索規律、科學施教、嚴謹治學、注重個性、尊重差異、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立足校本研修、科研提升教師素養。以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發展為本;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本;以學校內涵發展為本。從時間彈性化、空間一體化、人員合作化、教學整合化、組織管理民主、項目化等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力爭創辦“標準化”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