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60陣地

2010年由傑瑞米·西姆斯執導影片

《奇襲60陣地》是由傑瑞米·西姆斯執導,布倫丹·考威爾、傑拉德·勒帕斯基、貝拉·希思科特主演的戰爭電影。該片於2010年4月25在澳大利亞上映。

該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的隧道爆破小組排除險境在敵人駐守的60號陣地之下埋設數噸炸藥,並最終爆破成功的故事。

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
澳大利亞隧道爆破專家奧利弗·伍德沃(布倫丹·考威爾飾)在好友家遇見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貝拉·希思科特飾)併產生了朦朧的好感,而年齡的障礙讓伍德沃在愛情面前猶豫不決。戰爭爆發以後,伍德沃應徵加入了軍隊,準備前往歐洲戰場為國效力。1917年,伍德沃忍痛告別了美麗善良的女孩,穿越德國陣地前往西部前線。身為爆破專家的伍德沃主要工作是和他的戰友們秘密開鑿一條隧道工程,鋪設炸藥直抵敵人要害。面對如此艱巨而殘酷的戰爭使命,伍德沃和戰友們忍受著地下惡劣的環境。戰爭的總指揮根據戰爭局勢臨時命令伍德沃在凌晨四點之前完成炸毀紅堡的任務,這意味著要翻出戰壕,穿過無人區安置炸藥,是極其危險的軍事任務。地面上方,敵軍的炮火兇猛異常,每分每秒都有士兵傷亡。面對少尉的質疑,伍德沃以身作則帶領戰友衝破重重火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軍事任務。伍德沃也因此和戰友們在血雨腥風之中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友誼。將軍制定了爆破德軍佔領的60號陣地的終極任務,正當一切進展順利之時,敵軍的勘探小組的出現使計劃陷入危機。為了完成最終的任務,伍德沃部署戰友排除了敵人對整個計劃的干擾。伍德沃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挖掘出了龐大的地下隧道,並在60號陣地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炸藥。倒計時開始,伍德沃親手按下了啟動開關,瞬間火光衝天,60號陣地上空恍如白晝,驚天爆炸聲轟動了整個西線戰場,德軍上萬大軍也隨著爆炸聲瞬間消亡。這場著名的戰役也成功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為戰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伍德沃和他的戰友以及千千萬萬為正義而戰的軍人們用生命譜寫了這場非凡而真實的戰爭之歌。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布倫丹·考威爾奧利弗·伍德沃配音 李智偉
傑拉德·勒帕斯基威廉·沃德爾
貝拉·希思科特瑪喬麗·沃德爾配音 季冠霖
哈里森·吉爾伯特森弗蘭克·提芬
傑奎琳·麥根斯愛瑪·沃爾德
阿登·楊布雷迪·諾斯
蓋東·格蘭特利諾曼·莫里斯配音 劉九格
Steve Le Marquand比爾·弗雷澤配音 張瑤函
安東尼·海斯威廉·邁克布萊德配音 陸揆
里昂·福德羅伯特·克萊頓
John Stanton將軍朗伯
瓦維克·楊佩爾西·馬斯登
Bob Franklin小孩
Tom Green哈欽斯
David Ritchie大隊長富斯赫勒
Alex Thompson瓦爾特·斯內登
Marcus Costello厄恩斯特·瓦格納
Martin Thomas米克·奧唐奈
Kenneth Spiteri卡爾·巴貝克
Alan Dukes吉姆·斯內登
Andy Bramble維爾福·皮戈特
Chris Haywood威爾森·拉特利奇上校配音 趙曉明
Juliana Dodd伊莎貝爾·沃德爾
Fletcher Illidge柯林·沃德爾
Morgan Illidge戈登·沃德爾
Nikki Fort索恩夫人
Alice Cavanagh艾格尼絲
Mahala Wallace尤妮斯
Kristopher Bos戰士
Ian Sparke神父
Duncan Young湯姆·德懷爾

職員表


製作人Bill Leimbach、David Roach、Michelle Russell、傑瑞米·西姆斯、Ross Thomas
導演傑瑞米·西姆斯
副導演(助理)Jamie Crooks、Chris Evans、Nick McKinnon
編劇大衛·洛奇
攝影托比·奧利弗
配樂Cezary Skubiszewski
剪輯Dany Cooper
選角導演Kirsty McGregor
藝術指導Clayton Jauncey
美術設計Sam Hobbs
服裝設計Wendy Cork、Ian Sparke
視覺特效Ron Roberts
布景師Rolland Pike

角色介紹


  • 奧利弗·伍德沃

    奧利弗·伍德沃

    演員 布倫丹·考威爾

    澳大利亞隧道爆破專家伍德沃在好友家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少女併產生了朦朧的好感。戰爭爆發以後,伍德沃應徵加入了軍隊,他忍痛告別了少女,穿越德國陣地前往西部前線。身為爆破專家的伍德沃的主要工作是和他的戰友們秘密開鑿一條隧道工程,鋪設炸藥直抵敵人要害。面對如此艱巨而殘酷的戰爭使命,他們忍受著地下惡劣的環境。

  • 瑪喬麗·沃德爾

    瑪喬麗·沃德爾

    演員 貝拉·希思科特

    16歲的瑪喬麗是一個古靈精怪卻灑脫堅毅的女孩。調皮的瑪喬麗很喜歡跟伍德沃搞惡作劇,她明朗的笑容就如家鄉莊園的陽光一般照進了伍德沃的心田,然而年齡的障礙卻讓伍德沃在愛情面前猶豫不決。在得知伍德沃即將上戰場后,瑪喬麗向伍德沃許諾不管多久都會等他回來。

  • 弗蘭克·提芬

    弗蘭克·提芬

    演員 哈里森·吉爾伯特森

    提芬是一名年輕的隧道兵。初次上戰場的他,每次聽到炮聲都會怯懦地縮在指揮所的角落痛苦地抽泣。在槍林彈雨之中,提芬和伍德沃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友誼,昔日的膽小鬼也漸漸變得堅強、勇敢。隧道爆破前,提芬被困在了坍塌的坑道內,他孤獨地舉著蠟燭,神情決然地向自己的戰友作最後的告別。

  • 比爾·弗雷澤

    比爾·弗雷澤

    演員 Steve Le Marquand

    中士弗雷澤一直對伍德沃的領導能力持懷疑態度。伍德沃抽調湯姆和諾曼勘測102號通道,然而隧道爆炸導致湯姆身亡,愛兵心切的弗雷澤將這一切歸咎於伍德沃的失職。戰爭的總指揮根據戰爭局勢臨時命令炸毀紅堡,久經沙場的弗雷澤隨同伍德沃翻出戰壕,他們穿過無人區設法到達紅堡,並成功安置了炸藥。

  • 威廉·沃德爾

    威廉·沃德爾

    演員傑拉德·勒帕斯基

    瑪喬麗的父親威廉·沃德爾是一名礦業老闆,戰爭爆發后,他受命向軍方供應銅礦。威廉也是一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然而自己的員工奧利弗·伍德沃竟對徵兵懷著消極的態度,這令他甚為不解。威廉一直堅信戰爭會在聖誕節來臨前結束,卻在某天得知自己的長子死於加利波利戰場的噩耗。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類型獎項名稱獲獎者備註
2011年美國洛杉磯紐好萊塢波特海灘電影節長篇部門傑瑞米·西姆斯提名
2010年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傑瑞米·西姆斯提名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1914年6月,當戰爭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正式爆發以後,由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和英、法、意、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迅速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大主要戰線。其中英、法、比對德作戰的西線最為慘烈,而該片的背景就是發生在這裡。
1917年6月17日,在西線戰場,德軍嚴守比利時60號高地下,一場19分鐘的爆破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從倫敦到都柏林都切身感受到這場驚天震動。這場爆破的地下功臣正是澳大利亞第一地道兵團。當時帶領全隊的奧利弗·伍德沃戰後更因其傑出貢獻被授予野戰軍少將軍銜,成為僅有的四名被授此榮譽的澳大利亞人之一。然而這群地下勇士之中的倖存者回到家鄉之後竟把這段往事深埋心底,終生未曾提及。
時隔90載,該片的編劇大衛·洛奇及導演傑瑞米·西姆斯偶得這位當時的全隊領袖,即影片靈魂人物奧利弗·伍德沃的戰爭回憶日記,查閱大量戰地資料,完成了影片的創作。

播出信息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澳大利亞2010年4月15日
澳大利亞2010年4月25日
中國2010年6月12日(上海國際電影節)
美國2010年8月19日(紐約國際電影節)
紐西蘭2010年8月26日
美國2010年10月8日(漢普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2010年11月1日(薩凡納國際電影節)
日本2011年1月21日
芬蘭2011年3月9日
中國2011年3月11日
法國2011年3月26日
美國2011年3月31日(威斯康星電影節)
美國2011年(紐波特比奇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2012年11月9日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1. New South Wales Film & Television Office [澳大利亞]
2. Pacific Film and Television Commission [澳大利亞]
3. Screen Australia
4. Silence Productions
5. Lucky Country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1. Transmission [澳大利亞] (2010)
2. Amazing D.C. [日本] (2011)
3.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2010)
4. Ascot Elite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10)
5. Momentum Pictures [英國] (2010)
6. Vision Films [波蘭] (2010)
7. Falcon Films [黎巴嫩] (2011)

作品評價


《奇襲60陣地》劇照
《奇襲60陣地》劇照
該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將戰爭的主角鎖定在一群默默無聞卻英勇無畏的隧道兵身上,真實地展現了戰爭的無情與悲壯,極端環境下人格的偉大、友誼的珍貴,以及人們渴望和平的強烈心聲。而在細節的處理上,該片出色地還原了真實戰場中激烈緊張的氣氛,無論他們在狹窄逼仄的隧道中摸索,在潮濕陰暗的泥沼陣地滾爬,還是倉促躲避頭頂的轟炸,都能讓觀眾切身地感受到戰爭無處不在的殺傷力。
該片巧妙地採用了兩條主線穿插的敘事手法,讓它有別於同類型影片。在戰爭主線之餘,與之平行的另一條敘事線索抓取了主人公隧道專家伍德沃在家鄉與其心愛的姑娘經歷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愛情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橋段,但二人鮮明可愛的個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襯托出愛情對於心靈的慰藉。 (北京青年報評)
該片一開場便讓人繃緊了神經,營造出了緊張炫目的戰爭氣氛。遠鏡頭的全景展示了一個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恢弘壯觀的戰爭場面。片中大量運用的色彩渲染和震撼驚險的爆炸效果,足以讓觀眾彷彿身臨戰爭前沿一般。該片在處理戰爭場面和人物內心方面極具表現主義色彩,比如挖掘隧道過程中隨時與敵人進行的貼身肉搏,戰士內心由恐懼轉變成了視死如歸的堅定,地面戰爭中不顧生死的浴血奮戰等等。在這樣一場“正義”與“非正義”的戰爭對決之中,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大屠殺式的狂歡。濃重的表現手法,將戰爭帶來的恐怖感進行了真實的展現。 (北京晚報評)
該片除卻宏大的戰爭爆破場面之外,更善於將觀眾視線拉至每一個士兵個體,切身體會處於那般生存條件下的他們心中的恐懼與無奈,也因此更加牽動人心。影片沒有走個人英雄主義路線,反而設置了戰友因主人公的失誤而犧牲的情節。為英雄形象抹黑,不去追求個人英雄主義對觀眾造成的情感衝擊,這是該片的一點難能可貴之處。 (新浪娛樂、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