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谷昌光

宮城谷昌光

宮城谷昌光(平假名:みやぎたに まさみつ、羅馬音:Miyagidani Masamitsu),原名宮城谷誠一(みやぎたに せいいち),是日本當代著名歷史小說家、文學家。其作品主要以中國歷史文化、人物和典故為主,也有部分以日本歷史為主。其代表作有《亂世奇才:伊尹傳奇》、《管仲》、《春秋霸主:重耳恩仇記》、《介子推》、《戰國巨星:孟嘗君傳》、《太公望》、《樂毅》、《新三河物語》等。

人物經歷


宮城谷昌光近照
宮城谷昌光近照
宮城谷昌光1945年2月4日(昭和20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的蒲郡市,后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英文系。曾任職於出版社,於同人志發表過作品。28歲時辭職專心寫作,其後潛沉十八年,《箕子》(原名《王家風日》)為其跨入文壇首部光芒四射之作。是日本文壇公認隱然具有「國民作家」氣勢的「中國歷史小說大師」。
宮城谷昌光的歷史小說多以中國上古時期(夏、商、周)為背景,在深研史籍、融會貫通后,選擇具有啟發性的人格特質,能讓自己著迷的歷史人物作為小說主角。善於重現歷史現場,重生古人,文筆細膩優美,富視覺動感,為其寫作特色。
1990年以《天空之舟 小說伊尹》榮獲日本第10回新田次郎文學賞。1991年以《夏姬春秋》獲日本第105回直木賞。1993年 《重耳》日本第44回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1996年獲日本第49回中日文化賞,2000年榮獲日本第3回司馬遼太郎賞。
近幾年創作的小說開始以日本歷史為背景。“文藝春秋志”上『三國志』連載中。“オール讀物志”上『楚漢名臣列伝』連載中。

個人年表


時間年齡個人大事紀備註
1945出生於日本愛知縣蒲郡市。 
196015遷居愛知縣豐橋市,進入時習館高中就讀。
196318進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英文科。
196722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英文科畢業業。進入史料出版社工作。擔任雜誌記者。為「朱羅」同人團體成員。
196823同人志「炎天使」創刊。發表現代戀愛小說《春之潮》。
196924現代戀愛小說《天之華園》在「早稻田文學」刊物上登載。
197227辭去工作返鄉,專事寫作。此後兩年熱衷學習水彩畫。同年結婚。
197429學習攝影,近五年的時間沉迷其中,廢寢忘食。
198035在小學執教,致力於寫作。
198843首部長篇中國歷史小說《王家的風日》出版,初版印行500部。《王家的風日》中文譯本更名《箕子》。每版印行數量少,再版次數多,是日本出版界的慣例。
1990457月,小說《天空之舟》由海越出版社出版,此書榮獲日本第10回新田次郎文學賞。同年又入選日本第104回直木賞候補。
199146
2月,《俠骨記》出版。
4月,《夏姬春秋》出版。
8月,《夏姬春秋》榮獲日本第105回直木賞。
9月,短篇歷史小說集《孟夏之太陽》出版。
10月,《黃金的小箱》首次發表於「小說現代」雜誌。
12月,短篇現代小說集《春之潮》出版。
《王家的風日》中文譯本更名《箕子》。直木賞是日本最重要之大眾文學獎項。《俠骨記》中文譯版收入《天命之後》。
199247
2月,隨筆集《會社人間上升學》出版。
4月,《花之歲月》出版。
6月,隨筆集《中國古典言行錄》出版。
9月,短篇歷史小說集《沈默之王》出版。
《花之歲月》中文譯版收入《天命之後》。
1993482~4月出版《重耳》(上、中、下)。本書榮獲日本第44回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
19944910~12月,出版《晏子》(上、中、下)。
199550
5月,《介子推》出版。
8月,《天空之舟──小說伊尹》、 《夏姬春秋》、《沉默之王》中文版在台灣省面市。
9月~11月,出版《孟嘗君》(共五冊)。
199651
4月,隨筆集《歷史之活力》出版。
5月,《長城之影》出版。同月,《重耳》、《晏子》、《箕子》在台灣省出版。
7月,短篇歷史小說集《玉人》出版。
9月,現代小說《海邊小鎮》發表。同年獲日本第49回中日文化賞。
《歷史之活力》為《會社人間上升學》,1992改名再版。《長城之影》中文譯本更名為《楚漢奇人錄》。
199752
1月,隨筆集《春秋之色》出版。《介子推》中文版面市。
3月,《孟嘗君》中文版出版。
4月,隨筆集《史記之風景》出版。
6月,《奇貨居》(春風篇)出版。
9月,《樂毅》(第一、二卷)出版。
11月,《青雲》(上、下)出版。
《奇貨居》中文版更名為《呂不韋》。
199853
3月,《奇貨居》(火雲篇)出版。
5月~7月,出版《太公望》(上、中、下)。
10月,《樂毅》(第三卷)出版。
199954
1月,《天命之後》中文版面市。
4月,《奇貨居》(黃河篇)出版。
10月,《樂毅》(第四卷)出版。
200055
2月,《華榮之丘》出版。原名《長城之影》的中文版《楚漢奇人錄》出版。
5月,《太公望》中文版出版。
7月,《奇貨居》(飛翔篇)出版(未完結)。榮獲日本第3回司馬遼太郎賞。
9月,《呂不韋》(原名《奇貨居》)中文版出版。
同年小說《子產》出版。
200156
《沙中の迴廊》出版。
同年《子產》獲第35回吉川英治文學賞受賞。
200358《管仲》出版。
200459
《香亂記》、《三國志》出版。
同年獲第52回菊池寬賞(菊池寬獎)。
200560《春秋名臣列伝》、《戦國名臣列伝》出版。
200661獲紫綬褒章。
201065《楚漢名臣列伝》、《吳越春秋 湖底の城》 出版。

社會評價


節目錄製中的宮城谷昌光
節目錄製中的宮城谷昌光
宮城谷昌光,四十五歲時始登上文壇。念早稻田大學英文系時曾寫過小說,二十八歲時為了當作家,辭去工作回到故鄉愛知縣蒲郡市。目前住在名古屋市。
宮城谷中學時代喜歡閱讀柴田煉三郎的小說,比起小說中的主角,他更喜歡柴田的文章。曾為堀辰雄的小說、中原中也的詩著迷,也寫過詩,可惜結婚之前全部燒掉了。
他喜歡文章好的小說,認為這種小說會讓人覺得幸福。初期寫過耽美性質的現代小說。他的文學之師立原正秋,提醒他漢字用得太多,為此,他著實困擾了一段時日,然而,藉著閱讀中國古典,看中文學者白川靜的著作,甚至於把視野擴大到金石文的起源,最後,在文字的運用上,他終為恢復了信心,文章當然也更精鍊了。
◆早期小說《沉默之王》與《天命之後》
《沉默之王》是由五個短篇小說構成的,首篇「沉默之王」的年代為西元前13世紀後半,以殷商王朝第二十一代王小乙之子丁為故事的主角。丁(武丁),即子昭,有天生的語言障礙,本篇描述子昭在苦澀的人生之旅中,創造了文字,後來被稱為高宗。其他各篇則分別以遠古的后羿、西周末的周幽王及褒似、春秋賢人叔向為主角,連綴成四個精緻的短篇。
長篇小說《天命之後》,描繪的是戰國時代趙國觀津發生的故事。那裡住著一位美女,名叫猗房,後來被召入宮。本書即以猗房及其弟潢國為主角。
◆商朝歷史小說《伊尹》
1990年,宮城谷昌光以《天空之舟──小說伊尹》獲新田次郎賞;翌年以《夏姬春秋》獲直木賞。以《晏子》一書聲名大噪,深受好評。《晏子》之前的《重耳》獲文部大臣賞,反應也相當不錯。
《天空之舟──小說伊尹》寫的是商朝開國功臣伊尹的傳奇生涯。故事一開始,便以一場大洪水點出伊尹神奇的身世,然後逐步鋪陳他飄流到遙遠的異國,被御廚收為養子,因廚藝精湛被薦入夏宮,有機會學習貴族的知識,並遇到夏桀的經過。伊尹最後助異族商打敗夏,開創商朝,他和夏桀的恩恩怨怨,以及腐敗的夏朝與新興的商族之間權力交替的過程,是全書最有看頭的部份。
◆春秋絕世美女“夏姬”
《夏姬春秋》藉春秋時代鄭國公主夏姬,來側寫春秋後期各國林立、兵禍連年的一段亂世歷史。夏姬遭遇坎坷,輾轉諸國之間,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民情流風,也都透過夏姬之眼映昭出來。雖然夏姬不是歷史上知名的角色,在本書中倒是稱職的帶領讀者周遊春秋列國,看盡了亂世的滄桑。
◆春秋霸主之重耳篇
《重耳》寫的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故事。晉文公在公子時代名重耳,生於紀元前7世紀,在歷經十九年的亡命、流浪生活之後,奪回故國的王位,成為中原霸主之一。宮城谷無意中發現重耳的魅力,為了使重耳在自己心中「復活」,他默默研讀《史記》等有關重耳的著作,達十三年之久。《重耳》布局恢宏,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自重耳的祖父「稱」寫起,他的性格「隱忍自重,善權謀術數」,與日本名將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相彷佛。作者善於描繪人物的性格,既生動又活潑;對於戰爭的描述,也相當傳神,把當時戰爭的特色──執禮而又拚命,彼此洞悉對方內心的機微──發揮得淋漓盡致。
中卷的重點在於描繪一貌美女性擾亂國政的情形,即歷史上有名的「驪姬之亂」。此外,政爭與詭譎多變的外交攻防戰也由此展開。
下卷描繪重耳九年的流浪生涯。他何時能回到晉國?即使回去,是否就當得了晉王?一切皆是未知之數。在這種前途未卜,不!其實是艱難重重之下,跟隨重耳一塊兒逃命的家臣、幕僚,不但未見風轉舵,另行擇木而棲,反而更緊緊地凝聚在重耳左右,共同努力把重耳「塑造」、「培養」成理想的君王。宮城谷對每一個登場人物的性格,都刻劃得極為生動活潑。
宮城谷在書中穿插幾次重耳辭謝當王的故事。他說:「重耳雖有當王的慾望,可是卻一直後退。立於霸者頂點的這男子,心裡到底怎麼想?中國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老子也有一套『後退再後退,可是卻能發揮力量』的高妙的哲學體系。」這種「以退為進」的哲學,對宮城谷,不!對多數日本人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呢!評論家秋山駿認為《重耳》可以與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司馬遼太郎的《項羽與劉邦》相媲美!
◆齊國晏子的父子二代
《晏子》描寫的是晏嬰及其父親兩代之間的故事。正史中有關晏子的記載不過寥寥數頁,然而,司馬遷卻嘆道:「若晏子在世,願為其御者!」春秋時代,周室衰微,群雄割據,逐鹿中原,形成戰亂之世。當時有力的諸侯有晉、齊、楚、秦四國。晏子為齊的名宰相,個性不凡,外交上籌謀萬全之策,掌一國盛衰之舵。
全書共三卷,從晏子的父親晏弱開始寫起。晏弱本為熟悉儀禮掌故、典章制度的文官,因遭逢國難,不意成為曠世名將。他天生具將軍之才,膽識過人,有謀略,有奇策!本書中,兩軍交戰的情景.在宮城谷筆下極為鮮活,描述的雖是西元前六世紀的戰爭,卻充滿著現代感!
當然,戰爭只是表面的行動,背後存在的是政治的深淵。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說:「所謂戰爭,是以其他手段進行的政治的連續。」當時僅次於晉、楚的大國──齊的國情,讓人聯想到現代的政治。而晏子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保護國家,維護國家的名譽,在此,外交成了政治的精髓。
《晏子》以晏弱、晏嬰父子為主角,置身於政治、戰爭、人倫等重重漩渦的包圍下,作者以有趣的軼聞、精鍊的文字技巧為讀者撥開重重的漩渦……。
為什麼對春秋時代特別感興趣呢?宮城谷說:「春秋時代小國林立,周王並無實權,由勢力最大者當盟主。小國就像藩屬,盟主像幕府,周王像天皇。對這種權威和權力的兩極構造,日本人很容易了解。」或許這也是他的小說在日本非常暢銷的原因之一吧!
評論家鶴見俊輔相當欣賞《晏子》。有段情節是──晏子指責重臣暗殺君主之罪,回家途中,御者恐遭襲擊,欲加速疾走,晏子制止,說:「慢慢走吧!快跑並不一定就能活;慢走也不一定就會死!」鶴見認為這裡牽涉的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對此哲理大為讚賞;他對於《重耳》中,僅在位九年、之前卻流浪了十九年的生涯描述,也覺得相當有意思。
最後,以宮城谷以下這段頗具參考價值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
宮城谷說:「貧,本身並無價值;有貧的體驗,自然對生活產生感謝之意。現代日本的「貧」是不了解真正的貧。即使經歷過阪神大地震,日本人也相信可以恢復過以往的生活。而中國人卻從被異民族侵略的經驗中,了解到存在著的家、財產某天會突然失去的可能性。了解歷史的結果,是知道個人並非萬能,歷史是智慧的豐富寶庫。」

成就榮譽


1990年:《天空之舟》獲直木賞候補。
1991年:《天空之舟》獲新田次郎文學賞、《夏姫春秋》獲第105回直木賞。
1993年:《重耳》獲第44回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受賞。
1996年:以「開創中國歷史小說新境界作家活動」獲中日文化賞受賞。
2000年:第3回司馬遼太郎賞受賞。
2001年:《子產》獲第35回吉川英治文學賞受賞。
2004年:第52回菊池寬賞(菊池寬獎)受賞。
2006年:獲紫綬褒章。

主要作品


中國歷史小說

《天空の舟》(海越出版社、1991年)展現商王朝創始重臣伊尹的傳奇一生。
《孟夏の太陽》(文藝春秋、1991年)描寫春秋時代晉國趙氏一族的興衰。
《夏姫春秋》(海越出版社、1991年)講述春秋時代鄭國絕世美女夏姬的故事。105回直木賞受賞作品。
《俠骨記》(講談社、1991年)以平民帝王舜、西周重臣姬奭、刺客鼻祖曹沫、秦國名相百里奚為主角。
《王家の風日》(海越出版社、1991年)主要以箕子和商紂為主角描寫商朝。
《沈黙の王》(文藝春秋、1992年)以商朝高宗武丁、上古的后羿、西周末周幽王及褒姒、春秋賢人叔向等為主角進行描寫。
《花の歳月》(講談社、1992年)講述西漢竇太後傳奇一生,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外戚世家」改編。
《重耳》(講談社、1993年)描寫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的傳奇人生。
《晏子》(新潮社、1994年)講述春秋齊國名將晏弱與其子晏嬰的事迹。
《介子推》(講談社、1995年)以典故“割股奉君”的晉文公微臣介子推為主角的故事。
《孟嘗君》(講談社、1995年)即講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田文的一生。
《長城のかげ》(文藝春秋、1996年)《長城的背後》描寫秦末楚漢相爭中項羽與劉邦的相近之人。
《玉人》(新潮社、1996年)
《楽毅》(海越出版社、1996年)描述戰國時代一代名將樂毅的人生傳奇。
《春秋の名君》(講談社、1996年)歷述春秋時代的重要君王。
《史記の風景》(新潮社、1997年)以夏朝至漢朝為內容。
《奇貨居くべし》(中央公論社、1997-2001年)以典故“奇貨可居”講述秦國相呂不韋的故事。
《青雲はるかに》(集英社、1997年)《青雲扶搖》以秦國宰相范雎為主要角色。
《太公望》(文藝春秋、1998年)講述太公望(姜子牙)輔助周文王與武王討伐商紂的故事。
《天空の舟 小說伊尹伝》(文藝春秋、2000年)以商王朝之名相伊尹為主角的小說。
《子產》(講談社、2000年)講述法家的先驅者,春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產的一生。
《華栄の丘》(文藝春秋、2000年)故事以春秋時期楚國軍隊對宋國都城長達9個月的包圍為主線。
《沙中の迴廊》(朝日新聞社、2001年)以春秋晉國大夫士會為主角的故事。
《管仲》(角川書店、2003年)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一生。三國時代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
《香亂記》(毎日新聞社、2004年)秦朝末期國家動亂與項羽、劉邦並立為王的田橫一生描寫。
《三國志》(文藝春秋、2004年)
《春秋名臣列伝》(文藝春秋、2005年)
《戦國名臣列伝》(文藝春秋、2005年)
《楚漢名臣列伝》(文藝春秋、2010年)
《吳越春秋 湖底の城》(講談社、2010年)講述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故事。

日本歷史小說

《風は山河より》(新潮社、2006-2007年)擊碎武田信玄上洛野心的男人,德川家康家臣野田城主菅沼定盈(菅沼定滿)一族的物語。本書以祖父菅沼定則、父親菅沼定村以及菅沼定盈三代為背景進行描寫。
《新三河物語》(新潮社、2008年)以『三河物語』為基礎,描寫大久保彥左衛門的一生。

全集

宮城谷昌光全集 全21巻(文藝春秋、2002-2004年)

作品點評


宮城谷昌光用中國歷史題材的十幾部長篇小說和若干短篇小說集,以尋求日本人精神故鄉的心情進行創作,以古漢字為切入點,把中國歷史文化作為日本文化的源頭,將取材的重點集中在古老的殷商、西周、春秋戰國時代,向當代日本讀者講述中國歷史,描述中國古代人物,其中包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信息,蘊含著大量的中國歷史知識,也有不悖歷史邏輯及事物情理的高度的想象力,趣味醇正,雅俗共賞,自成風格,是日本繼陳舜臣之後中國題材歷史小說的新旗手。
殷商題材的三部長篇小說
《王家的風日》(1991)取材於殷商代的殷紂王時期,這個時期屬於缺乏可靠歷史記載的史前史時期。宮城谷昌光的《王家的風日》以《史記》中的簡略記載為基本依據,以箕子、商紂王兩個主要人物為中心,以殷紂王時代為舞台背景,力圖呈現歷時六百年的殷商王朝的歷史和文化。貫穿全書的主要人物箕子在《史記》中雖然出現過,但身份面目不甚清晰。《殷本紀》記載紂王淫亂不止,不聽大臣勸諫,反而將其中一人的心剜了出來,於是“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在《周本紀》中,又記載周武王滅殷紂王后,將被囚禁的箕子解放出來。武王推翻殷二年後,問箕子殷朝滅亡的原因何在,但“箕子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告”,意即不忍心說殷商的壞話,只說如何讓已滅亡的殷朝的黎民百姓生活下去。由此可推測,箕子這個人是殷朝的一個王公大臣無疑,也有研究者認為箕子是殷紂王的叔父。宮城谷昌光根據這樣的記載,將箕子設定為殷王朝的宰相和殷紂王的叔父,並將箕子描寫為殷商時代的思想家和殷商文化的代表人物,把他作為一個殷商文明的化身和“中國人頭腦的原型”。同時,宮城谷昌光又塑造了殷紂王(受王)這個中國歷史上著名暴君的形象,描寫他的野蠻暴行,特別是所使用的火刑、炮烙、烹殺、腌人肉等駭人的情節。但宮城谷昌光主要並不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描寫紂王的暴虐,而是把他作為人類“野蠻”的代表,以便與箕子的“文明”構成相反相成的矛盾關係,這就抓住了由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殷商時代的基本特徵。宮城谷昌光依靠自己從殷商甲骨文的觀照中、從上古史料的研讀中得來的靈感,廣泛反映了殷商時代中國人的政治、宗教祭祀、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可以說,藉助殷商王朝的興亡,來演義上古時代中國歷史文化的演進和變遷,顯然是宮城谷昌光在《王家的風日》中要表達的基本主題。所以當小說寫完后,宮城谷昌光自己也覺得:《王家的風日》實際上是“獻給商民族的頌歌“。
宮城谷昌光取材於殷商時代的另一部小說是《天空之舟》(1990),副題是《小說·伊尹傳》。《天空之舟》一開頭就寫剛剛生下伊尹的母親預知大洪水來臨的神秘的夢,彷彿將讀者帶進了充滿異變的大禹治水的遠古時代。伊尹的母親按照夢中的神秘啟示,將孩子置於桑樹中,使孩子躲過了滅頂之災,漂流到了異國。大洪水以及桑樹舟漂流的故事,是一個的古老的故事原型,也是世界各國英雄故事中常見的情節。宮城谷昌光以大洪水的故事開頭,一下子將讀者帶進了遠古的蠻荒時代。大洪水淹沒了一切,伊尹在桑樹舟上順黃河漂流,到了濟水流域的諸侯有莘氏的部落,有莘氏給他取名為“摯”,交御廚收養,從事烹調。這一情節的設計顯然是《史記》的“負鼎俎,以滋味說湯”的敷衍。摯十三歲時,作為廚師刀法已經出神入化,操刀解牛,遊刃有餘,令觀者嘆為觀止。這不禁使讀者想起《莊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情節。摯的才能傳到夏王室,常常被召進王宮,學習天文地理。但畢竟身份低賤,受到夏王子桀(夏桀)的欺凌和迫害。當桀成為夏王朝君主的時候,群雄割據,天下大亂。摯心灰意冷,隱居荒郊。那時新崛起的商王求賢若渴,親臨草廬延請摯,摯深為感動,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此處寫商王湯親顧茅廬求賢,與《史記》中的伊尹“負鼎俎,以滋味說湯”完全不同,情節構思上顯然是受到了《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的影響。伊尹此後協助湯王滅掉夏朝,成為殷商王朝的開國功臣。就這樣,在《史記》中面目不甚清晰的伊尹,夏商之交的亂世英雄,在《天空之舟》中成為血肉豐滿的人物。
宮城谷昌光的殷商題材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是《太公望》(1998)。太公望(姜子牙)在日本也較為知名,在宮城谷昌光前後,有關作家曾寫過太公望,例如,近代著名作家幸田露伴寫過《太公望》,旅日華人作家邱永漢也寫過《太公望》,日本學者還出版了多種研究太公望的專門著作,如高田穰的《太公望的不敗的極意》、悴山紀一的《太公望呂尚》等,當代日本還有專門以太公望為主人公的漫畫也很有人氣。在《太公望》之前,太公望曾作為非主要人物,在宮城谷昌光的《王家的風日》和短篇小說《甘棠的人》中登場。宮城谷昌光決定寫一部以太公望為主人公的長篇,與他對太公望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認識有關。他覺得:“商王朝實際上是靠太公望一個人扳倒的。”抱著這樣的想法,宮城谷昌光決定寫《太公望》。《太公望》上中下三卷,是迄今為止在日本文學中以太公望為主人公的篇幅最大的作品。宮城谷昌光從望幼年時代寫起,寫望所屬的羌族及其父兄全家如何被商王殺戮,望如何逃出,發誓殺死商王,從此開始了反對商王朝的鬥爭,後來如何與以周公為中心的諸侯策劃密謀,又如何將入獄的周公救出,如何壯大力量,最後革了商紂王的命。《太公望》以太公望的生平為線索,將殷周之交的風雲激蕩的中國歷史呈現了出來。宮城谷昌光的《太公望》出版兩年後,作家芝豪又出版了同名長篇小說《太公望》(2000),將太公望寫成了軍事天才和中國兵法的始祖。由此,太公望在日本的名望更擴大了。
春秋戰國十大人物的復活
宮城谷昌光以長篇小說的形式所描寫的春秋時代的第一個人物就是《夏姬春秋》(1991)中的夏姬。夏姬是鄭國公主、歷史上有名的美人和淫婦。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按傳統的道德標準,對夏姬的評價基本上是負面的和否定的。在日本,夏姬的名氣似乎僅次於同時代的西施,作為可愛的美人而受到喜歡,現代日本女性將“夏姬”二字作名字者也不乏其人。在宮城谷昌光之前,曾有近代作家中島敦、現代作家海音寺潮五郎、當代中國文學翻譯家、作家駒田信二在有關作品中描寫過夏姬。在宮城谷昌光看來,夏姬是中國春秋時代第一美人,“比西施還要美”。宮城谷昌光在談到《夏姬春秋》的創作時說:“我在寫夏姬春秋的時候,有意避開老套的表現手法,不是從正面描寫這位絕世的美女,而是從背面加以描寫。這是我對夏姬的愛的表現。”帶著對夏姬的這種審美感覺來塑造夏姬的形象,使宮城谷昌光刻意迴避對夏姬的淫蕩的渲染,而是通過眾多不同的男性對夏姬的覬覦、染指、合法與不合法的佔有,而表現夏姬的魅力,表現夏姬的命運的流轉和變遷,並從這一側面描寫列國之間的關係與交往。在小說中,夏姬少女時期便為胞兄及其他公子所染指,婚後丈夫早逝。在困窘中為了保住其子的貴族身份,而不得不獻身於陳國國君及大臣們。兒子雖享受了王公貴族的榮華富貴,卻因無法忍受母親夏姬的墮落而弒君,僭越為王,但後來又遭到楚國討伐而敗亡。夏姬也被擄掠到楚國,楚莊王將她賜給一個武將,但不久她又成新寡……在這裡,夏姬的個人的命運與鄭國、陳國、楚國之間的關係交織在一起,由此傳達出春秋戰國時代特有的時代氛圍,同時也對夏姬的命運遭際寄予了同情。
宮城谷昌光以長篇的形式所描寫的春秋時代的第二個人物是《重耳》(1993)中的重耳。《重耳》的基本情節與《左傳》《史記》相同,但作為上中下三卷的篇幅較大的長篇,細節大為豐富,小說的主題是寫春秋戰國時代永恆的主題——列國征戰和國內權力鬥爭。上卷的主人公是重耳的祖父、晉的一支、曲沃之王“稱”,寫“稱”如何征服本家“翼”,建立了統一的晉國,其中有大量古代戰爭場面的描寫。中卷開始寫道重耳的父親晉獻公詭諸。晚年的晉獻公貪戀女色,將作為人質擄掠來的異國公主驪姬立為正室,驪姬遂招致宮內有關人物的嫉恨。驪姬為了自保,處心積慮地欲將自己的幼小的兒子姬奚齊立為太子,謀求將來登上王位。為此,她利用了晉獻公的昏庸,密謀陷害對她的計劃構成威脅的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挑撥獻公與這三個兒子的關係,讓父子生隙成仇,使得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深深孝敬父親的申生自殺身亡。下卷描寫重耳為避殺身之禍也倉皇逃出,接著驪姬又派宦官閹楚追殺重耳。重耳被迫便開始了漫長的開始了流亡生涯。其間驪姬母子被殺,重耳的異母兄弟夷吾(晉惠公)即位后,繼續追殺重耳,但在從者介子推等人保護下每每有驚無險。重耳在列國備償酸甜苦辣,與列國君主發生種種恩怨。在流亡十九年後,重耳在身邊眾多家臣的及秦國秦穆公的幫助下,終於率兵打回國內,推翻晉惠公,即位為晉文公,並使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可見,《重耳》中的既是重耳流亡與奮鬥史,也是一部生動的晉國興衰史、春秋列國關係史。
宮城谷昌光描寫的春秋時代的第三個人物是《介子推》(1995)中的介子推。介子推這個人物,在上述的《重耳》一書中已經作為重要的人物登場。在重耳的身邊的重要人物中,介子推的身份低微,不是重耳的直接臣下,而是重耳的重臣先軫的配下。然而就是這個小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民間文學中,卻成為廣為人知的“大人物”,而受到人們的景仰,因為他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學的一種理想人格。也許正因為如此,宮城谷昌光覺得在《重耳》中對介子推的描寫還不過癮,因而接下去創作了以介子推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介子推》。在小說中,宮城谷昌光對介子推的生平事迹的描寫與評價基本依據了《左傳》和《史記》,但也有許多的豐富與虛構。在他的筆下,介子推作為一個非常孝敬老母、老實本分、而又有高遠理想的農夫,其唯一的超人之處就是擅長拳棒、曾以木棒打死咬傷自己的老虎。他之所以決定離開母親去投奔重耳,就是認定重耳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主,所以在重耳流亡列國的困難時期,捨生忘死保護重耳,都是發自內心的、無功利的,甚至重耳本人也不知曉。所以,當重耳即位后對功臣論功行賞,而唯獨落下介子推時,介子推並不介意。但當他看清做了晉文公的重耳原來和別的貪得無厭、處事不公的君主並沒有什麼不同之後,他絕望了,於是悄悄地離開了宮廷,和老母一起隱遁到了故鄉的深山中。宮城谷昌光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在重耳苦盡甘來之時,介子推卻悄然而去,“想到這事,就感到心酸”。宮城谷昌光從介子推這個人物身上,發現了中國傳統的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家的人格典範,因而對介子推最後不辭而別、悄然隱居的原因寫得十分充分,十分合乎人物的性格邏輯。宮城谷昌光在《介子推》中沒有取歷史的悲劇來結尾,他寫介子推及身邊的幾個人物快和地在山中生活和談笑。宮城谷昌光通過介子推形象的塑造,表現了那個兵荒馬亂的殘酷時代人們對和平與寧靜生活的渴望。
春秋時期第四個人物出現於長篇小說《沙中的迴廊》(2001)中,宮城谷昌光又描寫了重耳的身邊的另一個侍從——士會。和介子推一樣,士會也有著超群的武術並精通兵法,受到晉文公重耳的賞識,由一個微臣,到晉景公時代晉陞至宰相,顯示出了傑出的政治才能。宮城谷昌光從《重耳》到《介子推》再到《沙中的迴廊》,通過三個主人公及其生涯的描寫,反映了構成了晉國歷史題材的興亡歷程,也構成了內容聯貫的晉國題材三部曲。
宮城谷昌光所描寫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第五和第六個人物,是齊國的著名宰相晏子——亦即晏弱和晏嬰父子。在四卷冊長篇小說《晏子》(1994~1995)中,宮城谷昌光把晏嬰塑造為震撼自己靈魂的人物。為此他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左傳》、《史記》、《晏子春秋》等,以藝術想象解決了史料中的一些自相矛盾之處。在經歷了數年的沉澱與構思之後,他決定將晏弱和晏嬰父子合稱“晏子”,寫成同名長篇小說。宮城谷昌光將晏弱和晏嬰父子合稱“晏子”,顯然與海音寺潮五郎在長篇小說《孫子》中將孫武和孫臏合稱“孫子”屬同一思路,這樣一來就加倍地延長了小說的時間跨度和藝術容量。《晏子》是宮城谷昌光在1995年之前出版的篇幅最長的作品,它以晏弱和晏嬰父子的生平事迹為中心,以齊國的興衰為軸線,將當時齊國及晉、魯、衛、楚、萊、鄭、吳、莒等列國在史料和經書上出現過的有關重要人物,共六十餘人都納入了故事架構中。鑒於有關晏子的中國史料很豐富,可供宮城谷昌光選擇與發揮的故事原型也很多,所以《晏子》的情節蘊含也相當綿密充實。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宮城谷昌光除了參照《左傳》《史記》的記載外,關於晏子的部分主要依據《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以晏子的事迹為中心的歷史傳說故事集,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每章都講了一個有關晏子的獨立的故事,而且大都生動傳神。宮城谷昌光將《晏子春秋》中那些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按照人物生平與性格演進的邏輯,有選擇地納入了一個有機的框架結構中,並在一些細節上有所豐富和發揮。例如晏子出使楚國,面對楚王令他鑽狗洞進來等一系列蓄意的羞辱,晏子如何機智地加以回擊,維護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尊嚴等等情節,都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精彩耐看。作為有一定文史修養的中國讀者,有關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而缺乏新鮮感,但對於絕大多數日本讀者而言,《晏子》中的這些故事此前恐怕聞所未聞,其產生的藝術魅力可想而知,《晏子》出版后銷售四十三萬冊,成為暢銷書。歸根結底,《晏子》的成功取決於宮城谷昌光的出色的想象力,更得益於《晏子春秋》等中國古典本身的藝術魅力。
宮城谷昌光所描寫的第七個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是孟嘗君。五卷冊長篇小說《孟嘗君》(1995)的主人公是孟嘗君(本名田文)。宮城谷昌光在《孟嘗君》的前言中,提到由於資料不齊,寫孟嘗君時他一直感到有心無力,但在查閱史料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特殊人物——白圭”,便把這位大商人與孟嘗君聯繫起來。查閱史料,即可知道宮城谷昌光原來是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發現”白圭其人的。白圭是魏國的大商人,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以二百來字寫白圭如何擅長做買賣而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原本白圭與孟嘗君應毫無關係,但宮城谷昌光卻設想田文被生母及家臣送給了風洪(后改名白圭)撫養,白圭即成了田文的養父。這一大膽的“發想”大大地開拓了《孟嘗君》的舞台空間,白圭實際上成了《孟嘗君》前半部分的主人公,由於白圭的生平幾乎沒有史料可依,宮城谷昌光便根據作品內在的需要而展開想象,遂使白圭這個人物血肉豐滿起來。據說在《孟嘗君》連載的過程中,白圭的經歷與命運牽動著讀者的心,一位女性讀者曾給宮城谷昌光來信,說:“母親幾乎天天嚷著:白圭今天怎麼樣啦?”可見白圭形象塑造的成功。儘管由於白圭著墨很多,但對白圭的描寫還是與孟嘗君的命運流轉緊密相關的,並沒有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在《孟嘗君》中,宮城谷昌光緊緊圍繞著孟嘗君的出生、流浪、刀下餘生、戰場馳騁、養士三千、位及人臣等曲折動人的經歷,使小說的情節顯得十分緊湊,可讀性很強。此外,宮城谷昌光完全從正麵塑造孟嘗君的形象,將他寫成一個多情多才、重義輕利、有勇有謀的人,這與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孟嘗君的“好客自喜”的總體評價也有出入。
宮城谷昌光所描寫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第八個人物是《青雲扶搖》(1997)中的范雎。宮城谷昌光的小說題名“青雲扶搖”(原文《青雲はるかに》)此。司馬遷的《史記》對范雎的生平遭際具體生動的戲劇性描寫,為宮城谷昌光在《青雲扶搖》對范雎形象的再塑造打下了基礎。宮城谷昌光在《青雲扶搖》中,是將范雎作為時代的俊傑來描寫的,寫他的辯才,寫他在秦國發展史上的貢獻。在這一點上與司馬遷稍有不同。司馬遷對范雎這樣的口辯之士雖如實描寫他們的聰明智慧,但對這類人憑三寸不爛之舌而挑撥離間獲取官位並沒有多少好感。《青雲扶搖》則完全將范雎塑造為英雄豪傑,將口辯、復仇作為戰國時代特有的時代精神加以表現,既寫范雎的有節制的復仇,也寫他的傑出的政治與軍事才能。
宮城谷昌光所描寫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第九個人物是《樂毅》(1999)中的樂毅。樂毅是戰國時代中期的名將。宮城谷昌光在四卷本長篇小說《樂毅》中,基本史料來自《史記》,但只以《樂毅列傳》的開頭幾十字介紹樂毅身世的文字做基本依據。那段文字極其簡略,卻為宮城谷昌光的藝術想象提供了空間。宮城谷昌光的四卷本長篇小說《樂毅》對《史記》中記述較詳的樂毅如何助燕伐齊的故事只在小說最後一部分有所描寫,而是小說將主要矛盾設定為趙國與樂毅的家鄉中山國(今山西省境內)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之間的關係,並以此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而按上引《史記》中的記載,中山國先後被魏、趙所滅的時期,樂毅恐怕尚未出生或至少還處在幼兒時期。宮城谷昌光為了表現樂毅的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精神的主題,而將樂毅的生年提前了許多。小說描寫了樂毅為了保家衛國,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所而進行的一次次頑強出色的戰鬥,但最終因中山國的君臣昏庸,疏遠排斥樂毅,導致亡國的結局。樂毅最終為賞識自己軍事才能的燕昭王延請至燕國……全書是圍繞著樂毅為“天才軍事家”這一主題而展開故事情節的。
宮城谷昌光所描寫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第十個人物是《子產》(2000)中的鄭國宰相子產。此前,宮城谷描寫了好幾位宰相,但子產的形象在眾多的帝王將相中有所不同。《子產》描寫了子產如何在昏庸無能的國君統治中使鄭國得以安全生存,並建立了太平安定的社會;描寫了子產如何邦以民為本、如何善於傾聽民意、如何廣納賢言,如何對鄭國進行內政與外交上的一系列改革,並為此如何與政敵所展開較量,突出表現了子產以德治國、以禮治國、依法治國的理念的和行動,以及他作為“春秋時代最高知識人”的言語表達智慧和人格魅力。總之,宮城谷昌光是借子產的形象塑造,表達了對理想的政治家和改革者的憧憬,而《子產》對當代日本讀者的魅力,似乎主要也在於此。吉川英治文學獎的評委們對《子產》的讚譽和推崇,也主要是從這一點著眼的。例如評委之一、作家杉本苑子說:應該讓永田町(東京地名、日本政府所在地)的那些“不知羞恥的政治家諸公們”好好看看這本書。
通過十大人物形象的塑造,宮城谷昌光不僅使這些古代人物得以復活,而且通過這些人物,將春秋戰國時代深邃的歷史圖景展示了出來。自從海音寺潮五郎的《中國英傑傳》、《孫子》以來的近半個世紀中,還沒有一個人在春秋戰爭題材中做如此系統全面地開拓和耕耘,更沒有一個人在春秋戰國題材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