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斷腸人的結果 展開

斷腸人

越劇劇目

這是袁雪芬改革越劇后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台詞的戲,是於吟根據陸遊寫《釵頭鳳》的故事改編的。

劇情簡介


方雪影和張文超是表兄妹,從小訂婚,張母攜雪影去大悲庵進香,選擇婚期,途中遇見紈絝子弟羅少文。羅艷羨雪影,乃賄賂三師太和江湖術師,破壞雪影和文超的婚事。張母迷信,不允婚事,雪影悲痛之餘遂走他鄉。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袁雪芬
-張桂蓮
-陸錦花
-張桂鳳
-王銀鳳
-周玉琴
-王美麗
-沈月鳳
-梅月樓

創作團隊


團隊職務姓名
編劇、導演於吟

幕後製作


經典唱段

曲譜
曲譜
方雪影:月朦朦朦月色昏黃,雲煙煙煙雲罩奴房。冷清清奴奴亭 中坐,寒凄凄雨打碧紗窗。呼嘯嘯千根琅玕竹,草青青幾枝秋海棠。嗚咽咽奴是多愁女,陰慘慘煙雨痛心傷。薄悠悠一件羅紗衫,寒凜凜不能暖胸膛。眉戚戚抬頭天空望,眼忪忪滿眼是悲傷。氣悶悶有話無處說,孤零零身靠欄桿上。靜悄悄一座後花園,一陣陣細雨最難擋。可憐奴氣喘喘心蕩盪,嗽聲聲淚汪汪,血斑斑淚滴奴衣裳。生離離離別家鄉后,孤單單單身在他方。路迢迢遠程千萬里,渺茫茫不見年高堂。虛縹縹逼我走上黃泉路,倒不如讓我早點見閻王。只聽得風冽冽冽風風凄凄,雨霏霏霏雨雨茫茫。滴瀝瀝銅壺漏不盡,璫琅琅鐵馬響叮噹。咚隆隆風吹簾鉤動,淅瀝瀝雨點打寒窗。叮噹當何處鐘聲響,撲隆隆更聲在樓上。多愁女犯了多愁病,斷腸人越想越斷腸。
(因很多是擬聲詞,所以版本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

流派介紹

斷腸人流派
斷腸人流派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人。中共黨員。歷任 上海越劇院院長、名譽院長,上海對外友協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等。 11歲入四季春越劇科班,14歲開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於女子越劇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細膩、樸實深沉,韻味醇厚,節奏明快,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被稱為“袁派”。袁雪芬認真唱戲,潔身自勵,持齋茹素。2011年2月19日下午2點,在上海逝世,享年89歲。
袁派:由袁雪芬創立。工花旦。在越劇唱腔藝術發展史上,袁雪芬是個重要的代表人物。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對越劇旦角唱腔的發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袁派唱腔的風格是質樸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聲情並茂。流派傳人:筱水招朱東韻陶琪華怡青方亞芬李沛婕陳慧迪徐瓊徐曉飛等。

作品賞析


唱法特色
斷腸人劇照
斷腸人劇照
《斷腸人》演出於越劇改革初期,因而仍以「四工腔」為主腔,但是在這段唱腔的后 半部分(從“滴鈴鈴銅壺漏不盡”起),袁雪芬為了表達劇中人悲痛的感情,在原來「四工腔」的基礎上,運用了變宮(7)音,使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區伸展,如“叮噹當何處鐘聲響,撲隆隆更聲在樓上”兩句唱,通過低音7的運用,使宮音交替性轉換到下四度的屬調上去,增加了悲劇色彩,形象地把雨夜的凄涼景象與人物內心絕望、苦痛的心情揭示了出來。這種在甩腔前大量運用低音7的曲調成為袁雪芬唱腔的特徵音。可以說,在這段唱腔中已經開始孕育著「尺調腔」的因素。另外,在這段唱腔中,多次運用了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的形式,並安排了多處切分字位節奏,加重了唱詞的語氣,加強了情緒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