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社舊址

覺悟社舊址

覺悟社舊址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宙緯路三戒里4號,是青色磚木結構的平房小院。覺悟社1919年9月16日成立,是周恩來領導的天津愛國學生的進步組織。

簡介


天津的進步青年們經常聚集於此研究新思潮,傳播馬克思主義。1920年1月28日覺悟社社刊《覺悟》在此編輯出版。後來,覺悟社的多數成員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覺悟社舊址"牌匾為 鄧穎超書寫。

相關介紹


覺悟社舊址
覺悟社舊址
覺悟社研究新思潮,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積極參加革命鬥爭,成為當時天津反帝愛國運動的領導核 心,在北方的革命社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為了不影響工作和學習,覺悟社規定,在社裡不允許談戀愛。後來反動當局逮捕了一批覺悟社社員,並逼迫學校開除了覺悟社社員的學籍,覺悟社在成立一年以後被迫停止活動。經過鬥爭的洗禮,社員們彼此之。比如,諶小岑和李毅韜。1920年初冬,周恩來、劉清揚、郭隆真等人先後赴法國勤工儉學,馬駿,諶志篤、鄧穎超等人繼續留在天津。雖然大家天各一方,但依然用各自的代號在天津的《新民意報》“覺郵”專欄上溝通聯繫。所有社員都牢牢記得覺悟社的社歌:“世界潮流洶湧澎湃來到中華地。社會革命,階級戰爭,青年齊努力,二十幾個同志們,大家攜手作先驅,奮鬥犧牲是精神,推翻惡實力”。覺悟社的成員中,有六人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其中周恩來是最傑出的代表。馬駿、郭隆真等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雖然天津覺悟社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從1919年9月到1920年10月,雖然只有僅僅一年的時間,但是他的作用和影響卻在我國青年運動史上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五四運動時期我國青年革命運動一面光輝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