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積慧的結果 展開

張積慧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張積慧,女,1963年出生,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徠

人物簡介


張積慧,女,1963年8月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五官科聯合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防治期間,任非典型肺炎臨時病區護士長,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耐心幫助部分護士克服恐懼心理。

所獲榮譽


在她及黨小組的帶領下,臨時病區有14名青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8人火線入黨。直到臨時病區關閉時,病區沒有發生一例交叉感染,也沒有一例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她在“非典”臨時病區工作期間堅持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線醫護人員救治病人的情況及個人感受,發表后在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3年先後被評為廣州市優秀護士、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廣州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記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中華醫學會華源基金醫德風範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十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經歷過“非典”再無畏懼


“把方便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
這是張積慧十年來的信念。2003年,她作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護士長,臨危受命,捨生忘死救助“非典”患者,用心書寫的《護士長日記》,感動海內外。現在,她已是該院的護理部主任,十年來,她時刻持守的這份信念,不敢懈怠。
2013年3月,人民網記者在廣州見到了她。
因為感動,她寫了《護士長日記》
2003年2月15日,張積慧所在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到了籌建“非典”病區的命令,主要負責接收重症患者及全市染病的醫護人員。2月17日,醫院開設“非典”病區。
面對同行一個個倒下,她只想儘快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把他們救過來。在這場抗擊“非典”的戰鬥中,她不分晝夜地工作了近三個月,她的心路歷程和抗非戰鬥中的點點滴滴刻畫了一個盡職守責的護士長形象,也給與“非典”作鬥爭的同行們帶來了精神力量。
“剛開始的時候沒想到要記錄、要寫什麼,開始幾天發生的事情只是留在記憶中。”張積慧告訴人民網記者,當時社會已經很恐慌,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開“非典”病區之前,社會上已經出現了板藍根、醋等搶購風,社會上的傳言也比較恐怖。
2月17日上午10點鐘左右,接到其他醫院的電話說要轉移八個“非典”患者過來,這些患者都是倒下的醫護人員。“電話說那邊的救護車已經出發了,我們也在這邊準備好,誰上什麼班,誰接病人等,都已經分好工了。”
大概20分鐘后,病人到了醫院,通過電梯上來。當時張積慧的崗位在護士站,負責協調、後勤等事情,不是主接病人。看到病人從電梯出來后,她就大聲喊,“今天誰中班,病人來了,趕快出來接病人。”但一下子沒有人出來。當時負責病區護理的李護士長早已穿好隔離衣,看到電梯來了,就迎上去接病人。張積慧看到沒有人出來就和李護士長一起將病人接到護士站對面的房間。安頓好病人後,李護士長抬頭看到張積慧,就說“你是誰怎麼不穿隔離衣啊?趕快出去。”此時張積慧才意識到自己沒穿隔離衣。
大約半個月後說起這件事,那天上班的護士說:“阿頭,我們聽到你叫中班接病人,但當時正蹲著分放大補液,聽到病人來了心一下慌了,腳軟得站不起來,腦子一片空白。”
一個月後,院領導說要輪換,讓一線護士輪換到二線休息,結果她們說,“我們不回去。”當時,ICU的兩個重病人已去世,再這樣下去,長期同患者接觸,有可能會感染的。她們卻說,“沒事的,那些輪換上來的護士,消毒、隔離什麼都要從頭來,我們好歹都做了將近一個月,熟手了,有經驗了,就讓我們繼續做下去吧。”從最初的恐慌到把危險留給自己,護士們樸實的言行讓張積慧很感動。
2月18日,病區來了一個重病人要插管上呼吸機,當時兩個醫生將管插進去的時候,病人就作嘔,咳嗽一噴,把醫生的面部、胸部噴的都是血痰。“晚上我就想,今天醫生噴了一臉的血,護士也是整整一天都在護理這個重病人,接觸了病人的大小便,完了,他們可能會感染了。”後來張積慧就問當班的趙子文主任怕不怕被感染,回答是:“當時根本沒時間考慮這個問題,現在有點后怕,但更害怕的,病人搶救不過來怎麼辦?”
看著躺在病床上外院轉來的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張積慧心想,可能某一天同行們包括自己也會跟倒下的這些勇士一樣,躺在那張病床上。
“我要把他們的一言一行,那些感動我的事情記錄下來。”從此,張積慧開始寫了感動了千萬人的《護士長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