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電視塔
汕頭電視塔
汕頭電視塔,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梅溪河以西。由同濟大學的馬人樂教授設計。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是1987年開始醞釀籌建的。老一輩廣電人都不會忘記,早在1990年以前的汕頭電視台是採用國產的彩色電視發射機在共和路電視樓七樓上架設蝙蝠式天線發射。1990年10月15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年會在汕舉行,會上對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的建造情況進行了總體評估,認為其設計新穎、造型美觀,被評為“鋼塔優秀設計和優質製作”。1991年2月26日,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正式啟用。是當時全國最高建築,直至東方明珠問世。
首先面臨的是選址問題,那時候考慮過南區礐石,也考慮過東區,但很快就發現這些想法都不切合實際。為什麼?影響飛機航線!由於汕頭外砂機場是軍民共用。為此,當時的陳恩城副局長先後跑了五趟廣州,最後有關方面同意建塔,但必須以潮汕路為界,該路往東,絕對禁區;往西,任由選擇。
憶起往事,陳副局長說:“往西,那時候也考慮過兩個點,一是牛田洋,另一在現今育新學校附近。牛田洋很快就被否決,因為資金不夠,光打地基就得焦頭爛額;後者思來想去也覺得不大合適,因為當時主要還是考慮盡量靠近市中心,大夥兒基本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為方便起見太偏太僻不大好。”最終,發射塔的地址定在了大學路與潮汕路交界處,之所以選在這裡當時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裡離潮州、揭陽都不遠,有利於訊號覆蓋,實現輻射整個潮汕地區的初衷。
汕頭電視塔
當時國內的最高電視塔在上海,為210米;第二高在廣州,為198米。而興建在即的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設計為212米,將一下子躍居榜首。設計者是同濟大學的馬人樂教授,馬教授如今名滿天下,被視為這方面的權威。但毫無疑問,正是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那好評如潮的獨特設計,讓他聲譽鵲起,此後,遼寧、山東等地的電視台紛紛找他設計,十多年下來,經馬人樂教授之手設計的鋼塔有200多座,在國內首屈一指。
那麼,汕頭電視塔有何獨特之處呢?我們知道,以前國內的電視塔,全都是單純的鋼塔結構,派不上其他用場。而正如前面提及,由於地少,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汕頭電視塔因此別出心裁地在地基和塔身之間,多設計了3層用於辦公,整座鋼塔呈六角形錐體,實用面積連地下室達到5510平方米,這是建成之初的模樣。
1996年3月,由於漏水(當時的發射塔是純粹的錐體,底層辦公的地方玻璃都是斜的),便改玻璃斜放為豎放,一下子又增多了700多平方米的實用面積。這一設計模式,由此為其它地方電視台爭相模仿。
汕頭電視塔
1990年9月20日,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建成試播。由當時汕頭市領導陳厚實、吳波、徐國良分別按下汕頭電視台33頻道、4頻道和汕頭人民廣播電台調頻立體聲廣播發射機的啟動按鍵。電視塔發射的這第一束電波,標誌著汕頭廣播電視事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汕頭電視台建台初期,設備簡陋,僅有一部中山大學自裝的一千瓦黑白電視發射機,靠收轉豐順電視台的電視信號,播出效果不佳,覆蓋半徑只有12公里,覆蓋人口僅約一百萬。後來雖然增置了彩色發射機、攝像機、錄像機、編輯機等配套設備,加上微波線路建成開通及安裝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但因發射天線不匹配,影響了覆蓋面,當時收看汕頭電視台節目的人數僅佔全市人口的30%。
汕頭電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