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象龜
龜鱉目陸龜科動物
加拉帕戈斯象龜(學名:Chelonoidis galapagoensis):是體型最大的陸龜,共有9種,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后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植食性,吃仙人掌和水果,鳳梨,水蕨,葉子和草。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也是行動非常緩慢的動物,每小時只能移動260米。僅分佈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的9個小島上。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的褐色背甲殼。殼板對骨架結構中的肋骨進行剛性的保護是不可或缺的。陸龜外殼上的圖案保持著一個盾(殼段)的特點,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層磨損的程度不一,但對每年的增長帶來確定年齡並非適用。但背殼對可以撤回的龜的頭,頸和前肢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腿大而粗短,具乾燥鱗屑和硬鱗。前腿有五個爪子,後腿四個。
加拉帕戈斯象龜兩性異形,最明顯的雌雄兩性在外殼馬背型的種群中,雄龜有更多的角度和更高的前開口,讓其背負著一個更加極端的外觀。所有亞種的雄龜一般有較長的尾巴,殼尾的凹增厚邊較短,以便交配。
由於加拉帕戈斯群島中不同島上的生態環境有明顯的差異,故不同亞種的象龜形態都不同,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甲殼的形狀。其背甲殼展現出形態的範圍分“馬背”(表示向上拱殼,前緣類似馬鞍)、“圓頂”(表示一個圓形的凸表面,類似圓頂)。也有介於馬鞍或圓頂二者之間的中間型。較大的島嶼,在海拔800米的高度,在聖克魯斯島潮濕高地附近的地面有豐富的植被。原產於這些環境中的陸龜,往往圓頂殼較大,脖子和四肢較短。馬鞍型背殼的陸龜來自於海拔不到500米的小島嶼,棲息地較乾燥,食物和其他資源有限。
馬背甲殼結構的加拉帕戈斯象龜,生活在生長有高大植被的地區,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仙人掌,仙人球生長的乾旱環境。較大的加拉帕戈斯象龜能更好的適應高海拔地區,因為它們可以抵抗稍涼的氣候和多雲霧的氣候。一般生活在較大和較潮濕的島嶼和低海拔地區。加拉帕戈斯象龜會在雨季和旱季,從草原至海拔高達600米的地區之間進行季節性遷移。相同的遷移路線已被許多代龜創建成林間通道,被定義稱為“龜公路”。在那些多雨的島嶼,背殼圓頂的龜更合群,經常發現大群,馬鞍型龜在其領地相對孤立獨處。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是食草動物,飲食包括仙人掌,草,樹葉,苔蘚,地衣和漿果。有記錄在案也食用番石榴,水蕨類植物,鳳梨科鐵蘭,每天進食平均32-36公斤,但低效的消化系統使營養吸收很有限。它們體內的水份吸取主要來自露水和植物汁液,特別是仙人掌植物。加拉帕戈斯象龜可以長時間不飲水,如果在剝奪所有的食物和水時,仍然能堅持生存18個月。在口渴時,它們會非常快的喝大量的水,儲存在其膀胱或脖子上的“心包”上,這兩個地方是該物種蓄存的水源。乾旱的島嶼,龜會舔食巨石上清晨的露水,因為多代巨龜重複舔食的動作,已在這些岩石上形成半圈形的窪坑。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一年中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繁殖,但在潮濕的高地,在雨季的2月至6月是高峰期。成熟的雄性在交配季節將會顯示自己的優勢,它們用粗壯的腿站立起來,舒展長長的脖子,偶爾會發生頭撞和口咬,但通常較短的時間就可以確定交配的權利,承認勝利者。
交配的前奏非常積極,雄性有力地用自己外殼壓住雌龜並咬住它的腿。伸展四肢並緊張地保持一個傾斜的位置。雄性的外殼凹底面幫助它平衡,雄龜將泄殖腔發泄口(容納陰莖)接近雌龜的擴張泄殖腔。在交配時,雄性用嘶啞的有節奏的呻吟發聲,其他的聲音也都在積極接觸中發生。
在繁殖季的7月至11月,成龜的行程長達數公里,以達到乾燥和沙質海岸的築巢地區。挖巢是一個累人和複雜的任務,雌龜每天要干幾個小時,這可能需要多天才能完成。它們先用後肢挖一個30厘米深的圓柱形洞,然後產下16枚硬殼卵,重量從82到157克,產卵后雌龜將巢洞用泥濘的土壤和尿液混合后塞住,用它的腹甲壓實密封,然後由太陽進行自然孵化和培養。雌龜可能在每個繁殖季要挖1-4個卵巢。溫度對幼體的性別起著絕對性作用,在較低的溫度下築巢會生產出更多的雄性,較高溫度下的築巢會生產更多的雌性。
加拉帕戈斯象龜在15歲左右時可以鑒別性別,大約在20-25年達到性成熟,在野外40年才能到達成體的標準尺寸。在野外的預期壽命超過100年,是動物王國中壽命最長的物種之一。保存在澳大利亞動物園的標本——哈里特,是已知最古老的加拉帕戈斯陸龜,在2006年她去世時,估計年齡超過170年。
加拉帕戈斯象龜(9種) |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
1 | 平塔島象龜 | Chelonoidis abingdonii | Günther, 1877 |
2 | 沃爾夫火山象龜 | Chelonoidis becki | Rothschild, 1901 |
3 | 聖克里斯托瓦爾島象龜 | Chelonoidis chathamensis | Van Denburgh, 1907 |
4 | 聖蒂亞戈島象龜 | Chelonoidis darwini | Van Denburgh, 1907 |
5 | 東聖克魯斯島象龜 | Chelonoidis donfaustoi | Poulakakis, Edwards and Caccone in Poulakakis et al., 2015 |
6 | 平松島象龜 | Chelonoidis duncanensis | Garman in Pritchard, 1996 |
7 | 內格拉火山象龜 | Chelonoidis guntheri | Baur, 1889 |
8 |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 | Chelonoidis hoodensis | Van Denburgh, 1907 |
9 | 達爾文火山象龜 | Chelonoidis microphyes | Günther, 1875 |
10 | 弗雷里安納島象龜 | Chelonoidis niger | Quoy and Gaimard, 1824 |
11 | 費爾南迪納象龜 | Chelonoidis phantasticus | Van Denburgh, 1907 |
12 | 西聖克魯斯島象龜 | Chelonoidis porteri | Rothschild, 1903 |
13 | 阿爾塞多火山象龜 | Chelonoidis vandenburghi | DeSola, 1930 |
14 | 塞羅阿蘇爾象龜 | Chelonoidis vicina | Günther, 1875 |
加拉帕戈斯象龜亞屬(9種) | |||
中文名稱 | 學名 | 英文名稱 | |
1 | 平塔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abingdonii | Pinta Giant Tortoise |
2 | 沃爾夫火山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becki | Volcan Wolf Giant Tortoise |
3 | 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chathamensis | San Cristobal Giant Tortoise |
4 | 聖蒂亞戈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darwini | Santiago Giant Tortoise |
5 | 平松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duncanensis | Pinzon Giant Tortoise |
6 |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hoodensis | Española Giant Tortoise |
7 | 弗雷里安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nigra | Floreana Giant Tortoise |
8 | 聖克魯斯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porteri | Western Santa Cruz Giant Tortoise |
9 | 伊莎貝拉島南部加拉帕戈斯象龜 | Chelonoidis vicina | Southern Isabela Giant Tortoise |
加拉帕戈斯象龜(12亞種) | |||
中文名稱 | 學名 | IUCN級別 | |
---|---|---|---|
1. | 加拉帕戈斯象龜平塔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 | 絕滅 |
2. | 加拉帕戈斯象龜沃爾夫火山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becki | 瀕危 |
3. | 加拉帕戈斯象龜聖克里斯托瓦爾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chathamensis | 易危 |
4. | 加拉帕戈斯象龜聖蒂亞戈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darwini | 瀕危 |
5. | 加拉帕戈斯象龜平松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duncanensis | 野外絕滅 |
6. | 加拉帕戈斯象龜內格拉火山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guntheri | 瀕危 |
7. | 加拉帕戈斯象龜西班牙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hoodensis | 極危 |
8. | 加拉帕戈斯象龜達爾文火山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microphyes | 易危 |
9. | 加拉帕戈斯象龜指名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nigra | 絕滅 |
10. | 加拉帕戈斯象龜聖克魯斯島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porteri | 瀕危 |
11. | 加拉帕戈斯象龜艾可多亞火山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vandenburghi | 易危 |
12. | 加拉帕戈斯象龜塞羅阿蘇爾火山亞種 | Chelonoidis nigra vicina | 瀕危 |
在達爾文初到加拉帕戈斯群島時,加拉帕戈斯象龜的數量大約有二十五萬隻,至1996年只剩下一萬五千隻。數量劇降的最主要原因是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物種,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服務系統撲殺島上的野生食肉動物和競爭者,清除島嶼上破壞植被的山羊。
育種和保育計劃開始於1965年,已成功地將7至8個瀕臨滅絕的亞種降到危險較低的數量水平。幼龜在幾個島嶼繁殖中心育種,以改善其早期生長過程中的脆弱的生存狀態。從築巢地點收集易受到危害的龜卵,給孵出的幼龜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幼龜生長到四到五歲后再釋放到它們家鄉的周邊,以便能夠有更好的機會與生存的空間長成成龜。
最顯著和有效的種群恢復是西班牙島亞種(Chelonoidis nigra hoodensis),從滅絕的邊緣被保存下來。最初只有3隻雄龜和12隻雌龜,雖廣泛分散,但沒有發生野外交配。達爾文研究站圈養了這僅存的15龜,繁殖計劃在1971年進行,並在隨後的33年中,將它們產生的後代被釋放到它們原來的家島,自然繁殖到1200多隻後代。
據外媒報道,世界上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亞種平塔島龜於當地時間24日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去世,初步估計其年齡有100歲左右,當地公園的有關人員將對其進行屍檢,以最終確定其死因。
據報道,這隻年邁的烏龜名叫“孤獨的喬治”,它還被認為是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亞種平塔島龜它在該公園待了有近40年,曾因對異性缺乏興趣令公園苦惱不已,該公園多次促使它與類似龜種雌性龜交配都以失敗告終。
加拉帕戈斯象龜主要分佈在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它因體型龐大,被稱作象龜,其最長壽命可達200歲。
2019年2月17日,一支聯合考察隊在位於厄瓜多的費爾南迪納島發現了一隻曾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雌性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考察隊科學家表示,早在一個世紀之前,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就被認為因火山活動滅絕,之後也沒有該物種的任何生存痕迹,這次的發現十分重要,這可能意味著一個物種生存狀態的改變。科學家表示,這隻雌性象龜已經基本被確定為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當地時間19日,考察隊用一艘船隻將它帶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國家公園,科學家將通過基因研究再次確認這隻象龜所屬物種。隨後國家公園將會再次派出考察隊對費爾南迪納島進行考察,若能找到另外一隻同種類象龜,則會立即啟動人工繁育項目。調查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在費爾南迪納島一些地區找到了這種象龜的生活痕迹。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2.3——無危(LC)。
極危(CR)——6種;瀕危(EN)——3種;易危(VU)——3種;滅絕(EX)——2種。
全部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