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唐弢的結果 展開
- 中國著名作家
- 江西省聯社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湘東副區長
唐弢
中國著名作家
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原名唐端毅,曾用筆名風子、晦庵、韋長、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市江北區甬江街道畈里塘村)。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家和文學史家,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從事業餘創作,發表第一篇散文《故鄉的雨》代表作品有《海》《懷鄉病》《中國現代文學史》等。
唐弢照片
初中時家貧輟學,入上海郵局作揀信生。
1926年,離開家鄉到上海,進英租界的華童公學。初中二年級時,因經濟不濟,被迫輟學。
唐弢早年照片
歷任復旦大學、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教授。
《文藝新地》《文藝月報》副主編等。
民國32年初,汪偽政權接管郵局后,離開那裡,到一家私人銀行當秘書。
1978年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
上海解放后,歷任郵政工會常務委員兼文教科長。
唐弢工作照
民國24年,將此前寫的雜文80多篇彙集成書,取名《推背集》。出版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有關報刊紛紛發表評論,給予了肯定和讚揚。
民國25年5月,又將新寫的47篇雜文集結起來,取名《海天集》。
1933年起發表散文、雜文,后結識魯迅。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上海堅持抗日文化運動,參加初版《魯迅全集》編校。又支持《魯迅風》周刊。抗戰勝利后,又回郵局工作。並與柯靈合編《周報》,后又主編《文匯報》副刊《筆會》。
抗戰爆發后,在《文匯報·世紀風》《導報·晨鐘》《循環日報·海風》《譯報·爝火》《宇宙風》乙刊等報刊上發表雜文,同外國侵略者、敵偽漢奸展開鬥爭。
1939年4月至11月出版《文章修養》。
1940年4月出版雜文集《投影集》;12月出版《短長書》。
1941年出版《勞薪集》。
1945年,開始寫書話,最先發表在柯靈主編的《萬象》上。
抗戰勝利后,應《文匯報》編輯邀請寫了一百餘篇,后因故中斷。(1980年三聯書店輯為《晦庵書話》出版)
1946年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
1947年12月出版《識小錄》。
1948年,出版散文集《落帆集》。
1952年3月出版《魯迅全集補遺續編》。1953年11月出版《向魯迅學習》。
唐弢手稿
1957年1月出版《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徵》;12月出版《魯迅在文學戰線上》。
1961年起,重新開始為《讀書》與《人民日報》副刊撰寫書話。
1962年《書話》出版。該書出版后,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1962年12月出版《創作漫談》。
1979~1980年與嚴家炎共同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卷本)出版。
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兩部專著《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和《魯迅的美學思想》。
所著雜文思想、藝術均深受魯迅影響,針砭時弊,議論激烈,有時也含抒情,意味雋永,社會性、知識性、文藝性兼顧,先後出版雜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勞薪集》《識小錄》《短長書》《唐弢雜文選》等,散文隨筆集《落帆集》《晦庵書話》等,論文集《向魯迅學習》《魯迅的美學思想》《海山論集》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另輯有《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與沈絜雲結婚。
唐弢(右一)與曹禺、巴金等在文代會上
出版時間 | 作品名稱 | 出版社 |
1939年4月至11月 | 《文章修養》 |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
1940年4月 | 《投影集》 |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
1940年12月 | 《短長書》 | 上海北社 |
1941年出版 | 《勞薪集》 | 福建永安改進出版社 |
1946年 | 《魯迅全集補遺》 | 上海出版公司 |
1947年12月 | 《識小錄》 | 上海出版公司 |
1948年 | 《落帆集》 | |
1952年3月 |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 上海出版公司 |
1953年11月 | 《向魯迅學習》 | 上海平民出版社 |
1957年1月 |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徵》 |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
1957年12月 | 《魯迅在文學戰線上》 |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
1962年12月 | 《創作漫談》 | 作家出版社 |
唐弢日常照
唐弢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論方面有重要貢獻,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3卷本)、《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是學習現代文學的重要著作,被列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唐弢畫像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上海積極進行敵後文化戰線的抗日救亡活動。
民國19年,開始參加由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工人運動。民國21年,他組織了有郵局工人、學徒、店員參加的“讀書會”,同魯迅開始了通信。
上海解放后,歷任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兼上海分會常委。
1951年任華東文物處副處長。
1953年任作協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
1955年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
1959年調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
曾兼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顧問、魯迅研究學會顧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顧問。
新中國成立后,致力魯迅著作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堅持雜文、散文創作,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195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軼事
藏書豐富
巴金曾這樣評價唐弢的藏書:“有了唐弢先生的藏書就有了現代文學館的一半”。唐弢收購、保存至今的藏書多達四萬餘冊,絕大部分為現代文學書籍,其中不乏價值奇高的初版本和毛邊本。據現代文學館的統計,唐弢藏書總計4.3萬冊,其中雜誌1.67萬種、圖書2.63萬種。這其中,難得一見的一級品多達141種。
嗜書如命
藏書捐贈
唐弢逝世后,夫人沈絜雲按照他的遺願,把所藏四萬餘冊珍貴書刊悉數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喜不自勝,稱展示的唐弢藏書精品“相當精彩,觀之令人暈倒”。唐弢藏書中,最富特色的兩種是初版本和毛邊本。初版本書籍相當多,僅展出的就有近百種,重要的有《魯迅自選集》、《老張的哲學》。《老張的哲學》在舊書市場上並不少見,可初版本就不容易找著了,唐弢收藏的這一本紅色鑲條朱彩燦然,品相極佳,殊為難得。收藏毛邊本的習慣可能跟魯迅先生不無關係,魯迅好書,尤好沒有經過機器裁切的毛邊本。唐弢青年時代起和魯迅有大量接觸,受其影響,也喜歡毛邊本。他所收藏的書中有近百種為毛邊本。唐弢身為文學家,在文學書籍的選購上也很有獨到之處,他購買、保存書籍是以他獨到的眼光、深厚的學養及滿腔的心血來完成的。藏書中,我們看到有大量20世紀初年出版的圖書和雜誌。如長沙王運長書局1901年出版的小仲馬著、林紓、王壽昌譯《巴黎茶花女遺事》,上海南昌普益書局1903年出版的雨果著、蘇曼殊、陳獨秀譯《慘世界》,魯迅1914年捐資由金陵刻經處刻印的兩卷《百喻經》([印]僧伽斯那著、[日]求那毗地譯),都是極其珍貴的藏品。雜誌中不乏價值連城、最早的創刊號,如新小說社1902年出版的《新小說》第一期,浙江同鄉會1903年出版的《浙江潮》創刊號,上海商務印書館1903年出版、李伯元編輯的《繡像小說》第一期等。以唐弢收藏的絕版書、孤本書、初版本、毛邊書等而論,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藏書專家,他獲得“中國現代文學第一藏書家”的稱號顯然絲毫不為過譽。
唐弢墓碑
唐弢先生長眠之地:北京昌平鳳凰山陵園。
唐弢與魯迅
崇敬魯迅
唐弢擔任上海市文化局長與陳毅等同志在一起
唐弢崇敬魯迅,他的一生最光榮的莫過於他與魯迅的交情。當他還不曾和魯迅相識的時候,就時常聽到有人議論,說魯迅多疑,脾氣大,愛罵人。他於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1933年至1934年之間,魯迅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唐弢當時初學寫作,也在這個副刊投稿,偶爾寫些帶“刺兒”的文章,有些人以為唐弢又是魯迅的化名,便群起而攻之。唐弢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魯迅的面致個歉意,卻又不敢去見,害怕他會責備自己,頗有點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