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巷

寧夏固原市的歷史遺跡

徠宋家巷位於寧夏固原市,有著百年歷史,曾是固原的主要商業街,遠近聞名,是當時固原的經濟中心

建設背景


有著百年歷史的宋家巷,曾是固原的主要商業街,遠近聞名,是當時固原的經濟中心。民國時期,這裡商賈雲集、貨品齊全。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由於其基礎設施不完善,巷內污水橫流、垃圾成堆,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市民生活。為徹底改變宋家巷面貌,2008年,固原市投資約10億元打造“山城回族風情第一巷”。宋家巷改造項目已基本完成。其特有的清真寺、過店街、財神樓及安安橋等將成為固原文化遺產的旅遊重點。

歷史沿革


前世

民國時,固原的宋家巷有《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盛況,在西北遠近聞名。
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聽前輩人講,宋家巷街市形成於明末,興盛於清朝,鼎盛於民國時期。而有明確記載的是,宋家巷已有100多年歷史,曾是固原的主要商業街,遠近聞名,是當時固原的經濟中心。這裡商賈雲集、貨品齊全。而最繁華的街道過店街,街道兩旁排滿經營日雜、副食、布匹、綢緞、金銀手飾等各種規模不等的商店,街道中間有時髦的照相館、香火很旺的財神樓,街尾是遠近聞名的安安橋,聚集著金銀匠、鐵匠、編織匠等作坊。橋的南面是同仁巷,回族的飲食服務業大都集中在此,還有固原城裡被稱為“張善人”張瓚緒創建於1920年的百年名校同仁回小。
宋家巷還有很多著名的清真寺,有上殿坊清真寺、南坊清真寺等。這種繁華局面一直延續到上世紀50年代末。因為巷子還是回族聚集區,又被稱為回族福地一條街。
古老的財神樓財神樓位於過店街南頭,很像一座鐘鼓樓。
城樓上是財神廟,廟牆上有松鶴牡丹造型的精美磚雕。城門洞正面上方有磚雕牌匾,上書“五原重闗”4個大字,落款為清朝光緒四年六月;城門洞背面上部為磚雕牌匾“天衢”兩個大字。過店街從財神樓門洞穿門而過。據說,過店街因財神樓而繁華鼎盛,當時本地、外地漢族商人很看重這兒的財神爺帶給他們的財運,故財神樓香火很旺。
解放后,財神樓被廢棄,成為原固原縣民族診療所辦公地。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的照相館在過店街中間東側,有一個修建於民國時的照相館。可見,民國時偏僻落後的固原,照相已在老百姓中很時髦了。攝影最早傳入中國是在1844年,當時,由於封建愚昧思想作祟,人們認為照相機能攝走人的靈魂,是“收魂攝魄之妖術”,加之女性形象被拍攝,被別人傳看,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不雅觀的。到了民國,還有很多人把照相妖魔化。從過店街的照相館來看,固原人當時的思想算是開放的。
遠近聞名的安安橋位於財神樓南面的安安橋,為一石板橋,不知建於什麼年代,但其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從而使固原安安橋遠近聞名。
傳說在民國初年,有個陝西人和固原人在甘肅平涼相遇。陝西人問固原人:“你到哪裡去?”固原人說:“聽說陝西有個大雁塔,我想去看看。”陝西人說:“我勸老哥不要去,大雁塔高得很,從前有個人從7歲開始爬大雁塔,80多歲了才到半腰裡。你這麼大年紀,這輩子也上不去。”固原人問陝西人:“你到哪裡去?”陝西人說:“聽說固原有個安安橋好得很,我想去看看。”固原人說:“我勸老哥你也不要去,安安橋比你的大雁塔高得多,當年曹操兵伐東吳路過固原安安橋,一員大將連人帶馬從橋上掉了下去,幾個朝代了,現在還在半空里呢!”兩人互相一聽,都把舌頭一伸。陝西人回了陝西,固原人回了固原。這個流傳於民間的笑話,給固原安安橋披上了神秘色彩,但從側面說明當時固原過店街商業很繁華,連陝西人也知道。
張瓚緒和他的百年名校回族賢達張瓚緒是固原城裡有名的“大善人”,他樂善好施,為人處事公平公道,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又被人稱為“張大人”,他的家就在宋家巷同仁巷內。張瓚緒是固原最早的民族教育開拓者,他於1902年創辦了固原同仁小學,培養了很多知名的回族人才。同仁回民小學,由於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加上教學質量較高,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張瓚緒把該小學取名為“同仁小學”,寓意著“回漢平等,男女平等,一視同仁”。

今生

山城回族風情第一巷作為固原市區保留較完整的古街巷之一,宋家巷歷經了百年風雨,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到改造前,由於其基礎設施不完善,巷內污水橫流、垃圾成堆,被戲稱為固原的“亂河灘”、“龍鬚溝”,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市民生活。
宋家巷
宋家巷
宋家巷的臟、亂、差讓當地政府和居民頭痛。為徹底改變宋家巷面貌,固原市投資約10億元,從2008年開始,對宋家巷進行徹底的改造重建,打造“山城回族風情第一巷”。
改造重建后的建築風格,以現有私宅的傳統形式為主,統一為紅磚紅瓦,灰色屋脊。為了再現過店街的歷史面貌,沿街的現代建築全部拆除,僅保留有百年歷史的老照相館;在原址恢復修建青磚青瓦的古建築,鋪設青石路;新開的商行以老字號為主;將在南坊寺和東坊寺各修建文化休閑廣場,在月牙路與中山街的交會處、安安橋巷南側、宋家巷入口處建3處停車場,街區分為老字號步行街、古玩街區、民族用品區、特色小吃區、手工藝品小商品區和百貨副食區。各具特色的上殿坊清真寺、南坊清真寺等成為一個個獨特的景點。
到2011年,宋家巷工程改造已初具規模,改造總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
宋家巷改造項目前仍在有序進行中。改造完成後,宋家巷特有的清真寺、過店街、財神樓及安安橋、同仁回小等將成為固原文化旅遊的重點。隨著改造工程的實施,百年宋家巷將再現當年的繁華盛況,完成新時代的一次華麗轉身。

百年城中心衰敗變成“臊臭洞子”

宋家巷位於原州區南河灘,平銀公路從此經過,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這裡商賈雲集,是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
明代以來,因所處地段交通便利、人流雲集,宋家巷自然形成為固原商業中心,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隨著固原拉大城市框架,人流物流逐漸向現在的市中心轉移,繁華了200年的宋家巷開始沒落。越來越多的住戶搬離,或變賣房屋或將房屋對外出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進城務工人員來到固原,把宋家巷作為立腳點。
南腔北調的人多了,私搭亂建的簡易房、土坯房也多了起來,巷子被擠佔得越來越窄,住戶們扔向街面的垃圾越來越多,加上附近沿河建起了許多澱粉加工廠,排出的污水卷著河畔牛羊屠宰后的雜物積聚在毗鄰宋家巷的河灘上,臭味熏天,髒亂不堪。漸漸地,當地人給這裡起了個“臊臭洞子”的外號,百年城市中心竟成了固原人最不願去的地方。

民生工程宋家巷舊貌換新顏

徠隨著固原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位於老城區的宋家巷顯得越來越偏遠,改造難度也越來越大,成了固原歷屆黨委、政府的一塊心病。
2006年前後,原州區在南河灘建設了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清水河公園。楊柳依依、綠水長流的秀美景緻與河對岸髒亂不堪、惡臭撲鼻的宋家巷形成鮮明對比,
宋家巷
宋家巷
轄區居民也強烈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經過實地調研,同時結合外地舊城改造的經驗,2008年,固原市委、政府拍板,拿出8億多元改造宋家巷,並成立了宋家巷回族特色商業居住區建設項目領導小組。敢啃硬骨頭只是第一步,怎麼改造才是真正的考驗。結合宋家巷的歷史和當地回族聚居、清真寺和古建築較多等特點,固原市制定了“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等四個原則,採取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方式引入東海集團具體實施,連片動遷。道路改造之前,給排水、電力通信、供熱管道全部一次性安裝到位,率先解決了宋家巷下水不暢的歷史遺留問題。隨後建設四縱六橫的路網,實施大面積綠化。緊接著按照統一的規劃、設計和標準,沿街進行商鋪開發和四合院民居、低層住宅樓等特色民居建設,並對轄區5座清真寺、財神樓、照相館、安安橋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今後,還將對這些特有的文化遺產進行旅遊資源開發。
東坊清真寺里,舊的大殿正在拆除,更加雄偉的新大殿同步建設。工人們正在新建的邦克塔樓上忙乎,這座塔樓高40多米,是舊塔樓的一倍。院落里,太陽能熱水器代替了舊鍋爐。

組織創先進居民得實惠

走進新建的東海宋家巷小區居委會,映入眼帘的就是便民服務大廳。多名工作人員端坐其中,為居民一站式辦理民政低保、就業幫扶、勞動保障等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事。隨著宋家巷改造工程的實施,“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居民得實惠”口號得到了落實。
宋家巷
宋家巷
宋家巷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小區的環境舒心、衛生清潔,水、暖、電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出門就有公交車。
改造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當地居民。在民居安置時,由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按成本價兌付給拆遷戶,許多老住戶因此住上新房,還極大改善了生活環境。而商業開發,則區別不同地段,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
宋家巷居民感嘆:以前的宋家巷,居民叫它為“亂河灘”,泥濘難行,臭氣熏天。經政府改造工程實施以後,舊的街巷、連片的簡易房都拆了,臭水溝填埋了,垃圾沒了,空氣清新了,居住環境變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