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驛
國家保護單位
雞鳴驛城位於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是一處建於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驛站遺存。驛城佔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牆周長1891.8米。城牆表層是磚砌的,裡層是夯土。牆體底寬8-11米,上寬3-5米,高11米,城牆四周均勻分佈著4個角台。
東西各開一城門,建有城樓,城外有煙墩。城內的五條道路縱橫交錯,將城區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個區域。城內建築分佈有序,驛署區在城中心,西北區有馬號,東北區為徠驛倉,城南的傍城有驛道東西向通過。城內還有古代遺留的商店和民居。
雞鳴驛城是中國郵傳、軍驛的寶貴遺存,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北京到八達嶺高速再到沙城(懷來)高速路過路費單程45元,雞鳴驛位於沙城西20公里處,公路的南則。雞鳴驛距北京約150公里左右。
城位於洋河北岸的雞鳴山下,110國道145公里處的雞鳴驛村,地理坐標東經115°18‘~20’北緯40°27‘,海拔550~540米。是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郵驛建築群,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被稱為郵政考古、機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
雞鳴驛
雞鳴驛,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3年、2005年,雞鳴驛兩次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列入100處世界瀕危遺產名單。
雞鳴驛,因背靠雞鳴山而得名。雞鳴山,《水經注》里說,趙襄子殺代王於夏屋而並其土,襄子迎其姊於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歸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地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雞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雞鳴山。《明·一統志》里則說,唐太宗北伐至山聞雞鳴,因名雞鳴山。
雞鳴驛始建於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開闢驛路,設置“站赤”,即驛站。到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雞鳴驛擴建為定貨府進京師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間,設驛臣主管驛站事務。雞鳴驛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磚修城池,全城周長2330米,牆高12米,設東西兩門,城門上方築兩層越樓,此城中部建玉皇閣樓,城四角分築角樓。東西“馬道”為驛馬進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當年驛卒傳令幹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將城牆重新修理,並在城東築護城壩一道。
雞鳴驛城城池四周磚牆包皮,周長699丈,高3.5丈,城內明清建築廟宇達17處之多,大多保存完好,其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和郵驛價值吸引了國內外大批參觀考察者和影視劇作家,同時也引起了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關注。雞鳴驛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8月,國家郵電部為紀念中國郵政創辦100周年,發行了紀念郵票《古代驛站》一套兩枚,其中一枚就是雞鳴驛。
雞鳴驛
走近雞鳴驛城牆,一種厚重的滄桑悄悄襲來,古老的城牆任幾百年風雨沖刷留下斑駁印跡,備受風雨侵蝕的青磚追憶著前朝的繁榮,古老的驛道訴說著昨天的往事。
從未來過,城門卻似曾相識,從多次在《大決戰》等影片中出現過的城門走進老村,沒有想象中的青石板路面,隨著人們的腳步,身後留下漫漫塵煙。村裡人說,當年備戰備荒挖地道,把挖出來的土墊在街道上,於是路變成了今天的模樣。雞鳴驛的布局:"三橫兩縱"5條貫通東西、南北的大街,將驛城按"井"字不均地分為3區9塊12片。東西走向的頭道街區域主要是軍政管理和商業服務區,南北走向的西街區域是驛站的核心設施,東北為驛倉區,正北為驛學區,宗教建築則遍布全城。
精心雕琢的青磚瓦房,古老的土砌房屋,仍堅強地經受著風沙的侵襲。也有常見的紅磚房,個別還貼著瓷磚,似乎與這裡古樸的環境不大協調。很多不規則石頭壘成的院牆倒是與眾不同,也算是當地民風的一種傳承吧。雞鳴驛鄉從上個世紀80年代,當地政府就規定村裡的民房不允許拆舊建新。各家院內的豬圈雞欄、成堆的玉米棒子,讓我們看到雞鳴驛的大部分村民依然從事著種植、畜養的勞作生活。
雞鳴驛有幾大著名:全國現存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驛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世界百個瀕危文化遺址。
賀家大院
驛站里最有名的“賀家大院”曾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難留宿的地方。
至今二進院的山牆上還留有刻磚"鴻禧接福"四個楷書大字,作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記念。
原來的五進連環院,已經變成各自獨立的院落。
五六百年的時間,給這個驛站古城留下了濃重的痕迹。
泰山廟
來雞鳴驛,不能不看泰山廟的壁畫。建於清朝順治8年的泰山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殿內壁畫仍舊清晰可見,富於層次感的繪畫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絕,詼諧獨特的三句半式說明文字堪稱絕品。國家下撥的50萬保護資金已經到位,正用於修繕泰山廟、文昌宮。
泰山廟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薩,過去這裡香火旺盛,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雖然正在修繕中,殿內看到幾個布制的娃娃。據說,這是用來祈子的。
過去農曆四月十三--十八,這裡都舉行隆重的雞鳴山廟會,十五是最熱鬧的一天,常有京津、晉、蒙等地的善男信女專門到此逛廟敬香,祈求平安。臘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年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此交易。雞鳴驛村居民生活已有很大改變,每逢農曆初十、十六都是集日,不過交易地點已從原來驛城頭道街遷到雞鳴驛城西門外的"集市大街"上。
在北京周邊地區雞鳴驛是規模最大的一座驛站,它始建於明代初期,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驛站,雞鳴驛也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塞。有500年歷史雞鳴驛城牆為正方形,每邊約300米長,城牆為青磚砌壘,內夯黃土,牆高達十五米,上面垛口,四周城牆基本保持原樣,個別地段有坍塌,城牆上現保存有東西兩座城門,其間通有大道,可供人馬車輛出入。城內有一些老房,住在人家。
從遠處望去,幾百米高大的雞鳴驛古城牆矗立在塵土飛揚的公路邊,灰突突地盡顯歲月的滄桑。東去西來的汽車匆匆忙忙駛過它們的身旁絕塵而去。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就是這幾段破敗的不起眼的城牆把數百年的歷史與現代相隔在咫尺之間。碧海藍天,金光普照。東城牆、東門上的樓閣以及遠處湛藍色背景下的高大的雞鳴山都沐浴在柔和的金色晨曦之中。而那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筋脈清晰,和泰安祥。穩穩地端坐在雞鳴驛城身後,聖潔而又莊嚴,護佑著這座同樣歷經滄桑的古城。這座古城巍峨而又莊嚴,於蒼涼之中透著生機。
從一面破敗的巨大的影壁旁下坡走進瓮城,穿過深深的門洞,沿著一條坡道拾級而上,是一座不知建於何年的樓閣:立柱依然挺拔、依然結實,但那頂子上的木板條和椽子顯然已經曆數百年風吹雨打,似乎再難以承載歷史的重負,斜垂下來,有的搖搖欲墜。但輕易不肯離開那已然堅守數百年的位置。在茫茫宇宙中,這些城磚樓板只不過是塵埃微粒,但它們似乎在向人們昭示它們曾經的輝煌。
古代驛站雞鳴驛大受影視界青睞。中央電視台以及北京、八一、廣西、天津、香港等電影廠家紛紛來這裡選拍外景,雞鳴驛成了一座電影城。
這裡獨特的風貌受到電影界的青睞《血戰台兒庄》、《血戰長城》、《大決戰》、《國士無雙》、《藍色的花》、《超級女諜》、《大潮600天》等影片先後在古城拍攝,雞鳴驛成了"電影城"。
據史載這裡建於元朝,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自從1913年北洋政府“裁汰驛站,開辦郵政”把它淘汰出歷史舞台,這座古城已經被人們遺忘整整快一百年了,沒有幾個人知道這麼一座周長近2000米的古驛城當初在中國歷史上是何等重要。
雞鳴驛所處的驛路,也就是它旁邊110國道的前身,早在先秦時代就以“上谷幹道”聞名於世,此後歷代王朝都把它作為東經居庸去燕(現北京周邊)、冀(河北一帶),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飛狐(河北蔚縣南)、紫荊關(位於河北易縣,長城關隘之一),北達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俄羅斯的必經之路。地處當時交通要道的雞鳴驛,在擔負軍、民驛站的同時,也成為商家發聚之地。據驛城裡很多現存的碑刻記載,該驛在最繁華時僅當鋪就有6家之多,同時還有商號9家、油鋪4家及茶館、車馬店等等,然而年華流走,這裡只剩下一些散落的民居。
沿著城腳下的土路一直走到驛城的東城門,門洞還算比較完整,但上面木質結構的城樓已經有些破敗,倒是縱觀全局沒有一處後人翻修加工的痕迹。就連門口的一個刻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也被推倒在一旁,似乎在襯托古城蕭瑟的景色。
多年來一直傳說《大話西遊》最後那幕場景是在這個古城拍攝完成。其實大話西遊整個都是在銀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拍攝的,最後的場景見圖與雞鳴驛根本不是一個地方,不要聽當地導遊的以訛傳訛。
風塵漫天時,的確有些“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意境。不過站在城樓上遠觀北面起伏的雞鳴山,近瞰雜草叢生、磚瓦棄落的城牆,讓人想起《城南舊事》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淡淡哀愁。這座歷經8百年的古驛站,歷經歲月風霜,到本世紀初雞鳴驛城的歷史建築二級殘損以上的佔到70%以上。在懷來縣政府經過近兩年的保護修復,已向遊人開放,成為北京周圍一處獨特的風景。2003年,雞鳴驛保護規劃通過國家級專家論證會評審,規劃用10年時間分三期完成修繕任務,使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逐步恢復歷史原貌。2006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雞鳴驛城東城牆補修工程、東西城門樓和越樓修復工程、泰山廟和文昌廟等6座廟宇搶險修復工程、龍王廟戲台等兩大戲台修復工程,以及道路砌石、綠化等建設項目,使這個古驛站得到了初步的恢復保護,同時還完成了雞鳴驛文物保護管理處、驛城接待室工程。
從城樓向下望,一條寬約十五米的大道直通西門,筆直寬敞,無遮無攔。可以想見當年驛卒夜持炬火、飛馬傳驛,行人避讓,鋪人出俟的緊急壯觀的情景。西城門上有一個同樣高大的城樓,遠遠望去格外有味道。
晨靄籠罩中,那些黃的土坯房和灰的、紅的瓦楞房頂,那在城的上空飄蕩的炊煙,那間或伸出的老樹枝椏,都顯得蒼涼、神秘而充滿誘惑。進入城中,恍如隔世。全不像一個城,倒像一個古老的村莊。許多院子斷壁殘垣,衰草離披;有的小院柴門輕掩;有的房子已經傾斜,那殘破的窗欞里,歷史似乎瞪著深邃的眼向外張望。城裡一直靜悄悄的,很少人走,更見不到年輕人。這裡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老城。
對於出身名門望族的人,歲月可以磨蝕其容顏,但卻改變不了與生俱來的的氣質與精神。雞鳴驛就是如此。在城中央西偏北的一處明代磚木結構的古建築讓我領略了古驛站的滄桑風采。北房已被房主按照自己的意願稍事修葺修,但風采依舊。旁邊的西廂房於陳舊之中透著古樸和自然。它似乎是這個古代驛站幾百年雨雪風霜的見證人,又像一個古稀老嫗,雖然滿面風塵卻遮擋不住昔日的美麗。
接下來的城東另一處古建院子里的建築遺址形制以及整體面貌保存完好,窗欞無一處缺損。屋裡從房頂到所有木構件無一不是古色古香。因為有人居住,於古氣之中平添許多溫馨。
這兩處古建築被當地人指為驛丞署或公館院,但未有權威機構的確認。
離它不遠的武廟(泰山奶奶廟)保存較為完好。那個前廊別具一格裡邊壁畫"麒麟送子""狀元及第"等皆清晰可見。抬頭仰望,橫樑上一行小字用長焦拉近依然難辨清,後來沖洗出來才看出上書"]大清乾隆q次丁未仲夏月本堡武生孟年"。(]:音shi"時"的異體字)算來應該是1787年。但那橫樑上的彩畫色彩依然那麼鮮艷,那龍身上的金箔熠熠閃光,彷彿是在半年前才畫上去的。
據看廟的人說,文革之中為了免遭破壞,有人在壁畫上抹了一層泥巴。這些歷史遺跡能倖免於難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位於城中間的一條只可一人容身的狹窄的衚衕里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的傳奇故事: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到雞鳴驛落腳,在一個姓賀的人家住了一夜。《清史》記載:"……已經未成奧、美、法、英、意、日、俄八國聯軍聯兵陷京師。庚申,上奉皇太后入太原……乙丑,次雞鳴驛"。驛城中兩處"禧、"禧接福"的磚雕都含蓄地映襯出這段歷史。想來有關慈禧住賀家大院的故事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那段歷史據今不過百餘年。
一塊被土埋住的拴馬樁,扒開土,那上面刻的"千c佳城"陽文楷書字體清晰可見。只因太重而無法得知確切年代。和這個拴馬樁一樣,透過散落在雞鳴驛城內一些建築構件的鱗片可以窺見雞鳴驛往昔的繁華。雞鳴驛採風給人的印象是那樣原始而又真實,它把歷史定格在一個久遠的時代。而那些殘磚斷瓦、危樓險牆傳達出的信息,則幫助人們解讀這個中國現存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的歷史,了解它的滄桑之變。
雞鳴驛始建於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闢驛路,設置“站赤”(即驛站)。至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雞鳴驛擴建為宣化府進京師的第一大站,城內設有驛丞署、驛倉、把總署、公館院、馬號等建築,還有戲樓和寺廟。距下花園五公里有一座山原名叫磨笄(jī)山。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遼,嘗過此山",曾"駐蹕其下,聞雉啼而命曰雞鳴"。一個帝王可以改變歷史,改變一個地名更是頤指之間的事情。於是這座山從此叫雞鳴山。於是在京張公路旁這個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成為一系列傳奇的發源地。
傳奇英雄成吉思汗與忽必烈又為雞鳴驛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設置驛站。到忽必烈時,全國(不包括蒙古地區)已建有站赤1496處,其規模遠超漢唐。
雞鳴驛始建於何年未有確切記載。但它是中國古代郵驛功能最全的驛站,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交通與郵驛地位。蒙古語稱驛站為站赤。"元制站赤者,驛傳之譯名也"。"凡在屬國,必置傳驛。星羅棋布,脈路貫通。朝令夕至,聲聞必達。""蓋以通達邊情,布宣號令,古人所置郵而傳者,未有重於此者。凡站,路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在遼東地區的站赤甚至備有狗站。不但如此,元代的站赤有非常具體而又詳盡的規定。而且幾乎每朝對站赤的規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補,驛站的功能日趨完善。
例如元世祖時燕京至開平府、至京兆,設急遞鋪,每十五里二十五里則設一鋪。關於所傳件都有詳盡具體的規定:
"……其文字本縣官司絹袋封記,以牌書號。其牌長五寸,闊一寸五分,以綠油黃字書號,若系邊關急速公事,用匣子封鎖,於上重別提號及寫某處文字,發遣時刻以憑照勘遲速。其匣子長一尺,闊四寸,高三寸,用黑油紅字書號……"感覺就像特快專遞與加密急件。
到了英宗至治三年,對急遞鋪的規定更為細密:"……凡鋪卒皆腰革帶,持槍、攜雨衣,齎文書以行。夜則持炬火,道狹則車馬者,負荷者,聞鈴避諸旁,夜亦以驚虎狼也。響及所之鋪,則鋪人出以俟其至。囊板以護文書不破碎,不襞積,折小漆絹以御雨雪。不使濡濕之。及各鋪得之,則又輾轉遞去。"如此規範如此嚴格,令人嘆為觀止。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這樣形容元代驛站:"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三十邁耳,必有一驛……合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門使用。驛站大房屋又一萬餘所,皆設備妍麗,其華糜情形使人難以筆述也。"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雞鳴驛站建土垣,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磚修城池。全城周長2330米,牆高12米,在東、西城牆偏南處設東、西兩座城門,門額分別為“雞鳴山驛”、“氣沖鬥牛”。門台上築兩層越樓,上面城牆均築戰台。北城牆中部築玉皇閣樓,南城牆中部築壽星閣樓,兩座閣樓遙相呼應。城下的東、西馬道為驛馬進入的通道,城南的“南宮道”即是當年驛卒傳令幹道。可以想像,當時每日馬鈴聲聲,飛塵滾滾,身穿郵服、腰掛“火印木牌”的驛卒,乘騎傳遞,風風火火,晝夜不停,何等熱鬧。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為加強驛城的防禦,對城垣進行了全面維修,並在城東南角城牆上築角樓魁星閣一座。為防止山洪浸侵,又於城東築護城壩一道。
驛站在中國歷史上曾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古代時傳遞消息和發放官文都用快馬,后因馬的體力和奔跑的距離都很有限,要完成數百公里的傳遞不得不中途換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許多馬站,後來這種馬站又演變成接待過往官員、商人的臨時驛站,同時完成傳遞信息和郵件,也起著軍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說驛站在古代起著現代郵局和軍事基地的作用。
郵驛事業的發展,給雞鳴驛的各項建設都帶來了契機,經濟、文化繁榮,商賈雲集,廟宇輝煌,公館宏偉。每年農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雞鳴山廟會和臘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個集日,更是滿街攤販,大唱廟戲,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驛站,開辦郵政”,雞鳴驛這座古驛站才完成了它的歷史重任。現今,無論從旅遊還是從文物角度上看,雞鳴驛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當年風采,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它的城牆,除西城牆中部有段塌陷外,其餘均整齊地矗立著,稜角分明,不歪不傾。它的城門,拱洞高聳,寬厚的大門洞開,門上鑲著的鐵板、鐵釘依然牢牢緊釘在門上。城內的佛、道教寺廟和驛站其他建築,不少仍保存完好。專供過往官員、驛卒就餐住宿的“公館院”即驛館,是一座明代建築,這座三進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銷頭做工考究,各個木插銷頭分別刻有琴、棋、書、畫、荷、蓮、蝙蝠、蟬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別有情趣,反映出中國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藝。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后倉惶西逃時,曾在雞鳴驛城內下榻,現其下榻的古建築和遺址尚存。
在廣泛宣傳的同時,完成了小城鎮建設發展規劃,由清華大學制定的雞鳴驛城文物保護規劃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評審,為古驛站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國家將投資2300萬元用於古驛站的保護開發。
雞鳴驛
■1982年9月,雞鳴驛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懷來縣文物部門按原樣修復雞鳴驛城四扇城門。
■1990年,河北省文物局主持搶修東、北兩面城牆和西城牆局部。
■1995年8月,原國家郵電部發行一套兩枚紀念郵票《古代驛站》,其中一枚即為雞鳴驛。
■1999年,對城內城隍廟、財神廟、龍王廟進行局部搶修性維修。
■2001年6月,國務院批准雞鳴驛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7月,懷來縣聘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制定《雞鳴驛城文物保護總體規劃》,規劃分3期用10年時間,完成修繕工作。
■2003年,雞鳴驛城被位於美國的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列為100處世界瀕危文化遺產之一。
■2005年,再次被位於美國的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列為100處世界瀕危文化遺產之一。
■2005年9月,國家文物局和建設部聯合命名雞鳴驛城所在的雞鳴驛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6月,懷來縣啟動旅遊項目專項建設資金50萬元,同時政府財政撥款50萬元,后又有企業捐贈600多萬元,對雞鳴驛城進行了第一次全民搶修工程。
■2008年12月12日,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雞鳴驛城保護工程現場舉行了“雞鳴驛城搶修保護工程全面啟動儀式”。按照規模宏大的規劃,今後3年,將有5億元的資金注入雞鳴驛的開發和保護———2009年,修復城牆;2010年,修復城內文物、建築;2011年,進行開發。
■2013年11月,懷來縣雞鳴驛入選國家古村落保護試點。
■2014年8月,“中國雞鳴驛郵驛博物館”和“驛文化主題郵局”正式落成。
門票
成人票40元,學生持學生證、60-70歲老人持身份證或老年證、1.2米-1.4米兒童購買優惠票30元,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或學生證免票。
開放時間
售票時間為8:00-17:00;非售票時間前來可以找當地人帶領入城,一般會收取每人約20元左右的入城費,但此時城內幾座民宅景點可能會關閉。
住宿
可以住在縣城的懷來賓館,最低的標準間80元一晚。也可以在古城部分農家家裡借宿,一般按北京郊外農家住宿的標準是15元一晚,具體可以和他們談。
雞鳴驛城內大街,驛城客棧也是一家不錯的農家院!
餐飲
有幾家農家提供簡單的農家飯,如果你的隊伍龐大村民自會奔走相告,若只身前往就只好自己打聽了。
順道遊覽
宣化古城秦始皇一統六國而分天下為36郡,宣化據其一,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成為宣化的別名。明王朝時,宣府鎮為北部防線“九鎮”之一,屯有重兵,主要對付來自蒙古高原的韃靼民族的襲擾。明代修建的城門、角樓、懸樓、瓮城、月城、關城、鋪房、護城台等等,設施極為齊全。直到現在,城中還殘存著高大的夯土牆體,斷磚殘垣,草樹飄搖,傳遞著來自遙遠時代的氣息。
自駕車:沿八達嶺高速到延慶后,沿110國道走京張公路到雞鳴山路口向左出不遠即到。乘車:坐919路公共汽車到延慶后再坐延慶到沙城的長途公共汽車,到沙城后換乘當地的小公共汽車可直接到雞鳴驛鄉(小公共是由沙城開往下花園)耗時約30分鐘,票價5元。也可以在北京南站坐過往沙城(懷來)的K257次或4439次火車,到沙城后再從汽車站換乘去雞鳴驛鄉的公共小巴。
徠回京的火車票只能現買,而且票價比北京去沙城要貴,去沙城為18元,回京為20元。
因雞鳴驛與下花園相距僅5公里,可搭乘北京德勝門-下花園的880路公交車(北京境內刷卡4.8元+河北境內收費20或者全程無卡交現金32元),全程走京藏高速,車程約2個半小時。然後搭乘下花園的計程車或公共汽車(3元)即可到達雞鳴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