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上馬村的結果 展開
上馬村
浙江省餘姚市大嵐鎮上馬村
上馬村地處大嵐鎮東北首,據鎮政府駐地9.5公里,村民委員會駐地上馬自然村。東與鹿亭鄉葉家祥接壤,南接新嵐、雅庄村,西與后朱村交界,北與鹿亭陳岩村毗鄰。行政區域面積近8平方公里。245戶744人。
上馬村[浙江省餘姚市大嵐鎮上馬村]
行政村撤併后,上馬、新屋、王家、下馬、烏桕嶺腳5個自然村合併組成,稱為山馬村。山馬村歷史悠久,馬氏祖先始源於餘姚市陸埠袁馬,遷址上馬後,祖居於涼風崗山腳上馬堂,后遷居陳家尖山腳向陽坡(現村駐地)。發家后,兄弟4個,各分居上馬、新屋、下姚,鄞州梅峰四地,隨後共建了上馬宗家祠堂即“德本堂”。解放前夕,上馬村成立了村地下民兵組織,當時有20多位同志參加,浙東三五支隊在該村設立過地下工作聯絡站,像黃連、陳布依、朱志光、王援軍等同志秘密開展地下黨工作,還湧現了“火燒椽灣崗”、“姚杏琴送雞毛信”等光榮革命故事,為以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化大革命開始,上馬村叫共富大隊,后稱上馬大隊,現稱為上馬村。
上馬村地理環境獨特,物產豐富。茶葉、竹筍、花卉、小水電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共有茶園1100多畝,竹山100多畝,花卉500多畝。其中前方的片上馬崗茶園,已成為省優質茶園示範基地,面積近500畝。二、三產業開發較早,目前有上馬電站1家,總裝機125千瓦,大橫山電站入股100千瓦。
上馬村有優秀的文化傳統和良好的求知風尚,從祠堂題命為“德本堂”和戲台匾額名“有聲圖”,從中體現了該村祖先重視德學、崇尚文化的思想。解放初,村成立了上馬劇團,文化事業非常火熱,人們對文化活動非常熱忠,2004年,建立了村落文化宮,有了老體活動室,有了一條室外健身路徑,一個大會堂。1978年建造了上馬小學,到2003年全鎮教育網點調整,才撤消小學,求知致富是村民長期堅持不動的信念,目前全村已有大中專生近60人(包括在校生)。1998年,建造了村衛生室,方便群眾就醫。
近年來,上馬人民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因地制宜,艱苦奮鬥,緊緊依靠廣大幹部群眾的勤勞和智慧,依託茶葉、竹筍、花卉、小水電、高山果蔬等農副產品及外出務工基本實現了致富,村級集體經濟日益壯大,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個建設均取得長足發展,村容村貌不斷變化,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風純樸,社會安定。特別是在當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召下,我村切實抓好了為民實事工程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對村主幹道路進行路面硬化,建造垃圾箱,安裝路燈,落實日常衛生保潔人員;柏油澆築李余線至上馬連接公路;對農民飲用水設施進行改造;新建村落文化宮及村民小公園等。
【一村一品】高山無公害茭白質地細膩、光滑,口味糯甜,色澤潔白,深受消費者青睞。
【發展特色】茶葉、花卉為重點開發產品,同時利用“橫石岩飛瀑”、“獅子岩”、“白鹿潭”、“黃蛇追哈”等美自然風光開發旅遊業,以帶動農家樂發展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並把上馬建設得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富裕。根據鎮發展規劃,及典型高山台地特點,大力發展旅遊業,開發“汽車野營、背包部落、草原駿馬”等項目建設,使上馬成為大嵐又一旅遊勝地。
【風景名勝】上馬崗茶園一側有一座太平庵,原叫石方庵,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曾在此駐紮過,建庵已有400多年歷史,現改建為太平寺。太平庵水庫,蓄水量達7萬多方,坐落於上馬崗坪頭,視野遼闊,海拔600多米,常年碧波蕩漾,水質清澈,有“天池”之稱。下馬有臨溪殿一座,建有前後房屋兩幢,常年香火鼎盛。溪下有“橫石岩飛瀑”、“幢起岩”、“獅子岩”、“白龍潭”等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