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古城的結果 展開
古城
歷史文化名城
古城,一般是指擁有著百年以上歷史、至現代仍保存完好或經修繕基本恢復原貌的大規模古代建築的城市聚落。
古城是一地歷史文化的外在表現,是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等景點。麗江為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
閬中是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截至2019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閬中古城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遺存十分豐富。古城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瓮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城內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 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它面臨洱海,背靠蒼山,仍保持著縱橫交錯、棋盤格局式的街道和雄偉壯觀的南北城樓,城樓上“文獻名邦”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最初東西南北各有城門,上有城樓,后毀。城內民居石牆青瓦、門窗雕龍畫鳳,顯得古雅質樸。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古貌猶存。古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溝通全城,城內有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古、近代建築。
鎮遠古城
鎮遠古城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鎮遠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又被稱為“太極古城”。
鎮遠古城
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以及八大會館、四洞、八祠、九廟、十二碼頭、四宮殿、古全井、古戲樓等名勝古迹近200多處。府衛古城垣建有戰神廟、城牆、鋒火台、堡屯、炮台等軍事體系堡壘,被譽為“山雄水美”之地。
昭化古城
昭化,古稱葭萌,位於四川省北部的廣元市昭化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昭化古城記述了三國蜀漢興亡史跡和留下的傳說與遺址,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有:“蜀漢興,葭萌起;蜀漢亡,葭萌止”的民間傳言。
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古城建築遺存豐富,有昭化縣衙、古科舉考棚、文廟、敬侯祠、明朝城樓等古迹;布局合理,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板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禦特色。大街小巷均有著良好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多為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味民居。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始建於唐代,明清時期為臨安府治所。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極大重視,正在進行大規模改造和修復,拆除與古城風貌不相和諧的現代建築,預計於2020年——2022年古城內部基本修復完工。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內街道以拱辰樓為中心,呈標準的井字結構建設,共有25條街道,18條巷,全長14公里,城內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結構,南、北主軸線兩側的房屋則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式樣和風格,房子朝向為南偏西15度左右,屬結合當地的最佳採光方式,以彌補“四合五天井”光線不好的一面。巍山古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在加上適宜的氣候環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閑氣定的生活性格。
韓城古城
韓城古城
古城街區,南北貫通的大街為主街道,呈龍形,長達千米,略有彎曲,如同龍身橫卧;古城北邊步步登高的園覺寺頂端金代寶塔如龍頭昂揚,南端的古石橋如龍尾擺動。龍形主街兩翼及東西南北四關,有縱橫交錯,曲直有序,四通八達的大小巷道72條。
古城區共有房屋5200多棟,其中有文物建築和有一定保護價值的店鋪及民居770多棟。主街道沿街兩側為明清建築的古式店鋪,多為兩層樓房,上庫下店,前門面后住宅,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坡屋頂,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風貌。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位於湖南省西部的洪江市,總面積0.8平方公里,為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滇黔門戶”之稱。古城跨清水江、舞水、沅水三江六岸,山水之雄勝甲於湘西,有侗族首領楊再思、詩家天子王昌齡、民國特務頭領戴笠為代表的人物文化。
黔陽古城全景
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位於河北省東南部、邯鄲市東北部。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牆
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牆
古城保存最好的是荊州古城牆。荊州古城牆盤旋於湖光山水之中,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迴,蜿蜒伸展,狀若游龍,保存完好的古城牆為清順治三年所建。東門城樓(賓陽樓)仍屹立於城牆之上。護城河修砌一新,九龍橋卧於碧波之上,東門廣場上有鳳鳥騰飛大型不鏽鋼塑像,東門內有江陵碑園,各種碑文記述了古城的歷史和變遷。
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牆
古城保存最好的是襄陽古城牆。襄陽古城牆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護城河最寬處250米,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說。襄陽古城牆共有六座大城門,即大北門、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雖經歷代兵燹,但仍存明初舊制,現全城輪廊尚存,尤以北城垣最為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門城樓仍聳立城頭,重檐九脊,狀極雄渾,近城街市,古貌猶存。登樓遠眺,北有漢江滔滔,碧波縈帶;南望峴山,崗巒連綿,城廓街市盡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攬天然之勝。環護城河現已建成陽春門公園、襄陽公園,古迹與園林相結合,成為遊覽勝地。古城內還有昭明台等歷史名勝。
台州古城
台州古城即臨海古城,為千年台州府治,位於浙江省臨海市。古城保存最好的是台州府城牆,又稱江南長城、江南八達嶺,全長6000餘米,現存5000餘米,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岩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台州府城牆始建於東晉,歷史上曾多次拆毀、重建及修繕,元朝時期台州府城牆以其防禦水患的重要功能免於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軍事防禦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牆。被中國古建築學泰斗羅哲文先生讚譽為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師範”和“藍本”。
汀州古城
汀州古城即長汀古城,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從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間,長汀一直是歷朝歷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汀州是八閩客家首府,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是連接贛州、梅州的中心樞紐和商貿重鎮,史稱“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
汀州古城牆始建於唐大曆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眾多風格獨特的客家建築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如汀州府城隍廟、汀州三元閣、汀州試院等,還有一些較為分散的客家民居歷史街區。
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
保存最好的壽縣古城牆基堅牆固,氣勢雄偉,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邪道”之說,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
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即寧遠古城,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興城古城是一座方形衛城,古城牆保 存最為完好,設有東南西北四門。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
城中心設有鐘鼓樓,城門外築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台,用來架設紅夷大炮。古城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古城內有薊遼督師府等景點。
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5月,清太宗皇太極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史稱“寧遠大捷”,使寧遠古城名揚海內。
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牆
廣府古城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隋末夏王竇建德和漢中王劉黑闥曾在此建都,以後為歷代王朝的郡、州、府、縣治所。這裡有氣勢宏偉、古樸滄桑的古城牆;有端莊秀麗、結構獨特的弘濟橋,號稱趙州橋的“姊妹橋”;有歷經風雨、引人探究的毛遂墓;有布局合理、建造考究的西八閘――現仍在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明代水利設施;有建於隋唐時期、用於戰略防禦的藏兵洞等。
現存城牆為明代時重修,高12 米、寬8 米,城內面積 1.5 平方公里。城牆保存基本完整,總周長有九里十三步之說。
廣府古城還是一座水城,周圍是萬畝窪地和一望無際的蘆葦,四面環水,具有北方罕見的秀美水鄉風光。圍繞古城的是一條順暢貫通的護城河,護城河外是面積達4.6萬畝的永年窪,地勢北高南低,水能自流,窪淀常年積水,歷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產養殖場。
這裡還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是集古城、水城、太極城於一體的名城,這些特點更是其他古城無法比擬的。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永年區政府欲將廣府古城打造成邯鄲市民的後花園。
馬六甲古城
馬六甲古城位於馬來半島南部,馬六甲海峽東岸,是馬來西亞現存最古老的城市,曾為馬六甲王國都城。
馬六甲
2008年,馬六甲古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會安古城
會安古城
在會安,到處是中式、越南本地樣式的建築,而且保存完整,既沒有遭到戰火的破壞,也沒有因修建高樓大廈而拆過。現今完好保存下來的會安許多古建築、古街道,體現了中國、日本和越南文化與建築風格的有機結合。街道的布局、建築的式樣,既展現了中華建築的古樸和優雅,又融入了當地人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情趣。遊客在這裡既能欣賞到古老的文化傳統,又能感受到濃郁的地域氣息。會安城內除中式建築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法式古典建築和庭院式建築群,這些法式建築大多數外形漂亮、美觀、線條優美,外牆則裝飾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塑像,頗具藝術價值。
1999年,會安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