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科鎮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轄鎮

群科鎮,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地處化隆回族自治縣西南部黃河北岸,東靠卡力崗山,南臨黃河與尖扎縣隔河相望,西與牙什尕鎮毗鄰,北與扎巴鎮昂思多鎮接壤,距縣城45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區域總面積10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883人(2020年)。

1950年,沿舊制設群科鄉。1984年,群科公社改為群科鎮。2019年,群科鎮下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2018年,群科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1個。

徠2016年10月14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歷史沿革


群科鎮
群科鎮
1950年,沿襲舊制設群科鄉。
1958年,群科鄉改設群科公社。
1984年,群科公社改為群科鎮。

行政區劃


1996年,群科鎮下轄群科、則塘、文卜具、雪什藏、若加、木哈、科毛其、乙沙一、乙沙二、舍仁、格爾麻、向東、安達其哈、工農兵、日蘭、公義、加魯乎、郵電、水庫灘、先口一、先口二、灘南、灘北、團結一、團結二、新村一、新村二、東風、灘心29個行政村。
2011年,群科鎮下轄群科、文ト具、則塘、雪什藏、舍仁、乙沙爾一、乙沙爾二、加洛乎、公義、若加、木哈、先口一村、先口二村、科木其、向東、工農兵、水庫灘、灘北、灘南、灘心、格爾麻、安達其哈、新村、新二村、團結一村、團結二村、東風、日蘭、郵電29個行政村。
群科鎮
群科鎮
2019年,群科鎮下轄群科社區1個社區,文卜具村、雪什藏村、群科村、若加村、舍仁村、木哈村、先一村、先二村、乙沙一村、乙沙二村、科木其村、格爾麻村、灘南村、灘心村、灘北村、向東村、東風村、工農兵村、新一村、新二村、郵電村、日蘭村、團結一村、團結二村、則塘村、公義村、加洛乎村、水庫灘村、安達其哈村2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徠群科鎮地處化隆回族自治縣西南部黃河北岸。

地形地貌

群科鎮地處群科盆地,海拔2100—2250米。

氣候特徵

群科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
群科鎮
群科鎮

人口民族


群科鎮
群科鎮
2011年末,群科鎮總人口27432人。
截至2018年末,群科鎮戶籍人口為37864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群科鎮常住人口36883人。

經濟


群科鎮是化隆回族自治縣果品生產基地之一,特色作物有煙葉、西瓜等。
2011年末,群科鎮農業耕地面積有1.8萬畝。2011年,群科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922畝,產量3679.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985畝,產量5773噸。2011年,群科鎮煙葉種植面積600畝,產量120噸;西瓜種植面積1430畝,產量2145噸。2011年,群科鎮種植果樹冬果梨、蘇梅梨和“三紅”蘋果(紅星、紅帥、紅冠)。2011年,私營企業主要有雪什藏預製廠、雪什藏粗飼料加工廠、群科食品廠、農機修配廠等。
群科鎮
群科鎮

交通


群科鎮有五(道嶺)河(南縣)公路穿境。
群科鎮
群科鎮

文化


● 地名由來
群科鎮因鎮內有群科村而得名;群科,藏語意為黃河迴旋處,又一說為背水處。
● 文物古迹
群科鎮境內有卡約文化團結遺址。
群科鎮
群科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群科鎮有小學17所,教學班83個,教師127人,在校生3114人,中學1所(化隆縣第四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群科鎮有電影院1個,文化站1個,體育場1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群科鎮中心有衛生院1個。

城鎮建設

群科人民醫院
群科人民醫院
化隆縣群科鎮日蘭村發揮區位優勢,擴大西瓜種植,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化隆縣群科鎮日蘭村有112戶520口人,總耕面積612畝,歷史上這個村就有種植西瓜的經驗和優勢。今年年初,化隆縣農業部門強化對這個村農民的科技培訓,引導農民大力種植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西瓜,從品種選用、種植到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手把手地傳授和指導農民,在日蘭村建成以西農八號、鄭雜2號為主的地膜西瓜生產基地660畝。截止目前,這個村種植的西瓜已經全都銷售完畢,每公斤平均售價0.8元,平均畝產達兩千五百公斤,總產量達一百六十多萬公斤,純收入達到一百多萬元,光是這一項就使這個村人均收入兩千二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