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

加強在東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抗日力量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簡稱港九大隊),1940年9月建立,1942年2月正式成立,是一支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下組成的游擊隊

成員包括農民、學生和海員,主要於新界西貢一帶活動,以加強在東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抗日力量。

成立背景


港九大隊領導人
港九大隊領導人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於1941年12月8日進攻香港,12月25日香港淪陷。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環境下,組織游擊隊到香港展開游擊戰爭,是整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二、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迫於國民黨頑固派“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中國許多文化界的精英從內地轉移到香港,以香港為陣地,繼續與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作鬥爭。南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黨中央急電指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后稱東江縱隊)一定要把這些文化界的精英,國家的寶貴財富搶救出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緊急從惠陽寶安派人一直深入到邊沿地區,配合香港的地下黨組織搶救文化人,保護他們疏散到安全地帶。
三、在日本侵略軍佔領新界和九龍時,英軍很快投降,有大量的失散的槍支彈藥、工業用品等物資。為了奪取這些武器和物資武裝我們的部隊,以增強戰鬥力,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派出人員進入香港地區,取得很多槍支和物資。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認識到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堅持港九地區的鬥爭,總隊決定在港九地區成立港九大隊,將派到港九地區活動的各個部隊統一組成一個指揮部。

組建過程


港九大隊海上中隊
港九大隊海上中隊
1942年2月,陳達明帶著總隊林平、曾生等同志的信到了港九,在西貢,陳達明、蔡國梁和黃高陽開會。1942年2月3日,港九獨立大隊正式成立,大隊長蔡國梁、政委陳達明、政訓室主任黃高陽,統一領導港九地區武裝鬥爭。這支隊伍後來發展到數千人,包括港九地區的工人、農民和熱血知識青年,下屬6個中隊。有長槍隊、短槍隊、海上武裝隊、城區地下武裝隊和情報系統等。
港九獨立大隊成立以後,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特別是新界的原居民,他們不但積極援助游擊隊,許多人還加入部隊,投身到抗日救國保衛家鄉的戰爭中。
最早參加港九獨立大隊的人,很多是青年知識分子,有不少是家境富裕的英文書院的學生。如港九獨立大隊政委陳達明是位大學生;國際工作小組負責人黃作梅畢業於皇仁書院;給曾生司令當英文翻譯的林展是庇理羅士女書院的學生;全家共有九人參加游擊隊的沙頭角羅家,幾兄弟也分別在英文書院和大學讀書。

組織發展


英勇作戰

短槍隊長劉黑仔
短槍隊長劉黑仔
在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時,港九大隊從200人擴展到超過6000人。在英軍撤退後,港九大隊隊員獲取被英軍丟棄的武器,並在新界及九龍建立基地,同時在西貢墟建立地下聯絡系統。而第三個和第五個分支在蔡國梁之下,被派遣到香港和九龍,由隊長黃冠芳和副隊長劉黑仔帶領,統領香港及九龍的抗日武裝鬥爭,並讓中國獲取日本對華南、台灣和東南亞的戰略機密。
港九大隊屬下有短槍隊和幾個區中隊,隊員竭力攻擊強盜和日軍,保障農作物及人命安全。港九大隊亦幫助破壞日本在香港的軍事據點,促進了中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友誼。在使用游擊戰的常規戰術下,他們殺死了一些漢奸和其同黨,在九龍和廣州保護貿易商人,攻擊大埔的警察局,並轟炸啟德機場。

抗戰最前沿

港九大隊烈士紀念碑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港九大隊嚴格遵循上級指示,積極加強與盟軍合作,配合盟軍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香港淪陷后,囚禁在集中營中的港府官員、英軍官兵和英、印、荷、比、俄、丹、挪、菲等國僑民,成為港九大隊營救的主要目標。從1942年2月開始,僅耗時短短兩個月,港九大隊就營救出香港警司湯姆遜先生等多名英軍官兵。后經被救的賴特上校建議,英軍成立了專門營救戰俘的英軍服務團,由此開始了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營救盟軍、互通軍事情報的短暫合作。隨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調派熟悉英語、有合適社會關係的幹部,在港九大隊建立了國際工作小組,黃作梅任組長,並在香港和九龍設立了秘密的聯絡點。儘管受國民黨方面的干擾,英方同年8月斷絕了與我方的聯繫,但港九大隊本著堅持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仍冒著極大的危險積極展開營救活動:有的通過牧師、神父直接打入了集中營;有的喬裝成小商販,趁集中營戰俘外出勞動之機,幫其藏匿再伺機轉移;還有的將寫著英文的木板漂流到駐紮在海邊的集中營,秘密取得聯繫后幫助戰俘逃離。這些獲救人員多次致信感謝港九大隊,英軍服務團負責人賴特對游擊隊的壯舉也深表敬意,曾向游擊隊領導表示:“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做出什麼工作來的”。港九大隊努力營救盟軍和國際友人,贏得了盟國的讚揚,在國際上聲譽日高。戰後,英國政府對我營救英軍的這一珍貴援助“表示欽佩”,給予高度讚揚,並授予黃作梅一枚獎勵勳章。此外,港九大隊還營救了美軍第14航空隊飛行員克爾中尉,受到國內外高度讚譽。與盟軍合作收集日軍情報,是港九大隊的又一重要貢獻。鑒於東江縱隊(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3年12月改編而成)日益重要的國際地位,美軍第14航空隊主動與東江縱隊接洽,提出建立電台、收集日軍情報等合作事宜。東江縱隊請示延安后,答應了美軍的請求,建立了聯絡處,情報範圍遍布整個東江敵後和西江、北江地區。港九大隊更是成立了大隊、中隊、群眾三級情報網,並派人滲透到日軍行政要害部門,網、線、點全覆蓋,耳目遍及港九。女隊員文淑筠天天站在中環半山“儒林台八號”的4層樓陽台上,用望遠鏡觀察記錄維多利亞港日軍艦艇進出港及錨泊情況。同時會講英語和日語的情報員李成,設法打入駐港日軍憲兵總部特高課,取得了駐港日軍的軍用地圖副本,交給地下黨員黃施民,通過港九大隊地下交通站送到東江縱隊司令部,而後轉交美軍。憑藉此圖,美軍於1944年底至1945年初,連續轟炸了日軍的香港軍事設施。港九大隊為美軍提供的情報舉不勝舉,如香港日軍的海防詳圖,日軍在港機關、油倉、機場、船塢等詳細圖樣,日本華南艦隊密碼,偽香港政府組織詳情、文件報告和軍事圖冊摘錄,日軍在香港的防衛力量,廣九沿線日軍工事圖解等。

營救行動

香港淪陷時,有一大批中國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國際友人滯留港島,處境十分危險。港九大隊克服重重困難,配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先後從香港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700多人,一些國民黨官員和眷屬、遇險的美國航空隊飛行員以及港英官兵和荷蘭、比利時、印度等國的人士近百人,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對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營救文化界人士
營救文化界人士
港九大隊在營救英國和其他外國人士上亦扮演了重要角色,共有20名英國人、54名印度人、8名美國人、3名丹麥人、2名挪威人、1名蘇聯人,以及1名菲律賓人獲拯救,包括被囚的賴特上校等英軍官兵及美軍飛行員,此外亦有大批內地教育界、新聞界、文化界人士獲救。
另外,港九大隊亦協助營救戰俘,包括著名的賴廉士爵士、祈德尊爵士、王國棟教授和David Bosanquet。
港九大隊對盟軍最重大的貢獻,是搶救了8名因日軍擊落其飛機而跳傘到九龍的美國飛行員。當時為1944年2月11日,美軍第十四航空飛行指揮員兼教官克爾(Donald W. Kern)中尉在轟炸啟德機場時被日軍擊中,跳傘降落觀音山,后得到游擊隊小交通員李石仔等救助才能逃出日軍的搜捕。

新的發展

1942年4月,港九大隊隊員加強了對大嶼山的控制,強化與澳門和廣州的通信。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簡稱為“東江縱隊”,而港九大隊仍是它下轄的一個分隊。

隊伍撤出


港九獨立大隊游擊戰士經歷無數艱險,不怕犧牲,堅持敵占區反法西斯戰鬥,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30日,英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夏愨(cecil Harcourt)率軍艦抵港,港九獨立大隊奉命於9月28日發出宣言,向港九同胞告別,一周內撤出港九地區。該隊大部人員後來隨東縱北撤,一部分留在香港堅持地下鬥爭,還有一部分人員複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