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東灣鎮的結果 展開

東灣鎮

新疆沙灣縣轄鎮

東灣鎮,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沙灣市,地處沙灣市南部山區,東隔瑪納斯河與瑪納斯縣相望,南與151團場接壤,西與西戈壁鎮和牛圈子牧場相連,北接烏蘭烏蘇鎮和石河子市,行政區域總面積439.63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東灣鎮戶籍人口為10845人。2019年,東灣鎮下轄19個行政村。 

東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2018年,東灣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灣鎮下轄19個行政村:雙橋、夾山孜、闊克薩孜、西地、潘家莊、寬溝、東灣、串莊子、上東地、卡子灣、胡家莊、田家莊、張家莊、下戈壁、下東地、寧家河、東山溝、南灣、青山、稼什窯村。
2019年,東灣鎮下轄19個行政村:東灣村、串莊子村、上東地村、胡家莊村、田家莊村、張家莊村、下戈壁村、下東地村、夾山孜村、西地村、潘家莊村、寬溝村、南灣村、青山村、卡子灣村、雙橋村、東山溝村、寧家河村、家什窯村。
東灣鎮
東灣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東灣鎮總人口115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9人,城鎮化率7.35%。另有流動人口550人。總人口中,男性5889人,佔51%;女性5660人,佔49%;14歲以下1150人,佔10%;15—64歲8099人,佔70%;65歲以上2300人,佔2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000人,佔60%;有哈薩克、回、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共4549人,佔40%。2011年,人口出生率8.69‰,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5.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米274.98人。
截至2018年末,東灣鎮戶籍人口為10845人。

經濟


(一)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工業立鎮奠定堅實的基礎。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構建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為目標,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划農業發展,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強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節水農業、精準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做大做強以玉米制種、番茄、甜菜為主的定單農業,拉長產業鏈,全面推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介組織。
(二)推進以煤化工為主的礦產加工業。充分依託該鎮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煤化工工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優化結構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動力,通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具有較強生產力和發展前景的新型煤焦化工等一體化綜合企業.
(三)加大對外開放和橫向聯合工作力度,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拓寬招商引資領域,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與水平,擴大橫向聯合,引進區內外資金和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共同發展,雙贏進步。力爭到5年內引進外資達到1868萬元,年均增長15%,直接利用外資達10000萬元,年平均遞增10%。
(四)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充分依託社會力量和市場作用,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擴大就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一切工作的關鍵點抓好抓實,重點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關鍵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及完善相關服務體系,逐步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服務相對滯后的問題。
(五)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每年有變化,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的總體發展目標。力爭用五年時間,初步形成穩定的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村鎮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邁上新台階,最終達到規劃好、經濟好、風氣好、環境好、管理好“五個好”的目標。

綜述

2011年,東灣鎮財政總收入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萬元,增值稅10萬元,企業所得稅8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93.5元,比上年增長5%。

農業

2011年,東灣鎮農業總產值595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4%。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0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甜菜、番茄等。2011年,番茄、甜菜總產量440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2011年,牛羊飼養量12萬頭(只),年末存欄7.3萬頭(只);生豬飼養量3000頭,年末存欄600頭。

工業

2011年,東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410萬元。2011年,工業企業7家,職工3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商業

2011年末,東灣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1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90萬元。
2018年,東灣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金融業

2011年末,東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建置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屬瑪納斯縣的西鄉。
1951年,為東地、石場兩個鄉,屬沙灣市石河子區。
1958年,兩鄉合併建先鋒公社。
1978年,更名東灣公社。
1984年,改鄉。
1995年4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灣鎮地處沙灣市南部山區。

地形地貌

東灣鎮地處山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天山雪澇壩,海拔2500米;最低點位於卡子灣水庫,海拔890米。

氣候

東灣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熱而不炎,冬季冷而不酷,日照充足,無霜期短;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雨量較少;秋季涼爽,霜凍較早。多年平均氣溫4.4℃,1月平均氣溫-16.9℃,7月平均氣溫22.5℃。生長期年平均180天,無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日照數2800多小時,年總輻射135.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160天(一般為4月10日至1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240毫米。

水文

東灣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寧家河,由夾山子村入境,寧家河村流出,長80千米。

自然災害

東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低溫、霜凍、地震、洪水。雹災平均五年兩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7月13日,降雹時間約20分鐘,農作物受災面積約15萬畝,經濟損失80萬元。
東灣鎮
東灣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灣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0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所,在校生500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0人,專任教師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東灣鎮財政教育經費340萬元,比上年增長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比上年提高2%。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東灣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1個;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1萬餘冊;業餘創作人員45人。
2011年末,東灣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灣鎮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所6個;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1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0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東灣鎮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戶,人數208人,支出54.4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218元;城市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47人次,共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0戶,人數539人,支出58.2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9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5萬元,比上年增長4%。

交通運輸


東灣鎮有省道S223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東灣鎮境內舊屬東地,且位於清水河拐彎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