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鎮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轄鎮

梅花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位於樂昌市西部,東鄰大源鎮,南接雲岩鎮,西與秀水鎮和湖南省宜章縣栗源鎮為界,北與老坪石、羅家渡相連。行政區劃總面積196.7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梅花鎮戶籍人口59787人,截至2020年6月,梅花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梅花鎮常住人口為36604人。

2017年,梅花鎮生產總值8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48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0.64億元,增長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155.73元、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1388.18萬元,增長3.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98萬元,增長8.9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0元,增長8%。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乳源縣第三區。
1949年12月,屬乳源縣第四區,設梅花鄉。
梅花鎮遠景
梅花鎮遠景
1952年8月,成立第七區。
1955年8月,改為成立梅花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區。
1987年1月,撤銷梅花區公所,設梅花鎮。

地名由來

因梅花墟地處石灰岩小盆地,周圍石灰殘丘散布似梅花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梅花鎮位於樂昌市西部,東鄰大源鎮,南接雲岩鎮,西與秀水鎮和湖南省宜章縣栗源鎮為界,北與老坪石、羅家渡相連。行政區劃面積196.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花鎮為樂昌市7個石灰岩鄉鎮之一。鎮內屬喀斯特溶岩地貌,境內裸露石山多,土壤為紅色石灰土類。植被少、水源缺。

氣候特徵

梅花鎮屬亞熱櫛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200毫米,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主要有錫礦。地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銻、鎢、硫鐵礦,尤以煤礦貯藏量最豐富,煤炭年開採量1.5萬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梅花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梅花街社區關春村三和村梅花村流山村大富村
鷓鴣塘村譚司村大坪村大塘邊村馬糍湖村深塘村
石帶村石溪村銅山村坪溪村鹿村村清洞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梅花鎮戶籍人口6078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梅花鎮常住人口為36604人。

政治


現任領導

朱長林(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顏昌松(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貿工作。
林俊儀(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工作、信訪維穩工作。
駱學文(黨委委員):分管紀檢、黃煙工作。
付仙寶(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日常工作和水利、政法工作。
肖文明(副鎮長):分管城建、國土、環保、交通、公路、城監工作。
饒曉峰(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計生、武裝、勞務、工會工作。
黃建群(副鎮長)分管黨政辦、後勤、民政、青年、婦女工作。
黎少榮(副鎮長)分管農業、畜牧、扶貧、科技、農房保險、氣象、農經工作。
雷春紅(黨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工作。
楊榮清(黨委委員)分管宣傳、教育、文化、統戰、衛生、精神文明、綜治維穩日常工作。
陳立堅(黨委委員)分管企業、勞務、工會、合作醫療、新農保工作。
鄧燦(副鎮長)分管黨政辦工作。

經濟


1992年,梅花鎮工農業總產值446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605萬元,佔總產值的36%;農業產值2863萬元,佔總產值的64%。工業方面主要有農具、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挖煤、採礦、採石等行業。農業以水稻為主,玉米、番薯、花生兼之,水果、黃煙等經濟作物生產發展較快。在1992年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50.3%,林業佔5.4%,畜牧業佔21.4%,副業佔21.7%,漁業佔1.2%。
2017年,梅花鎮生產總值8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48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0.64億元,增長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155.73元、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1388.18萬元,增長3.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98萬元,增長8.9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0元,增長8%。

第一產業

梅花鎮農業資源豐富,具備種植亞熱帶植作物的自然條件,是樂昌市第二大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糧產之鄉,同時享有萬畝玉米生產基地的美譽。梅花鎮農業生產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境內有著名的香梨(俗稱沙梨)基地,還有享譽韶關的黃煙生產基地,更有著名的梅花豬生產實業有限公司,以及種苗果場基地等,土特產番茄、大肉姜、鰣魚(俗稱黃帝魚)、甜薯、反季節蔬菜等初具規模。同時,梅花種豬飼料加工廠實業有限公司正在探索試行產、銷、加工一條龍經營模式,使玉米生產逐步規模化、產業化。
主要高質高效農作物產品1、糧食作物:優質水稻、特產甜薯、甜玉米2、經濟作物:黃煙、番茄、奈李、辣椒、花生、大肉姜、西瓜、茶葉、板栗、蠶桑3、珍稀藥材:天葵、刁竹、龍膽草、粉靈仙、金銀花工業概況梅花鎮是樂昌市發展比較快的鄉鎮之一晉中市旅遊景點,2001年企業總收入2億元,總產值2.4億元。工業區佔地面積1500畝,集飲食、農副產品加工、建材、供電、木製品等行業於一體,投資政策優惠,投資環境良好。

文化


紅色文化

梅花鎮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1931年2月,李明瑞、張雲逸、鄧小平等率領的紅七軍轉戰到梅花墟,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的戰鬥,擊斃擊傷敵軍1000多人。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湘南乳北游擊隊在此堅持長期鬥爭。

民間藝術

梅花鎮民間文化藝術有舞獅、春牛、花鼓戲等。

特產美食

梅花鎮地方特產有主要有梅花豬、子姜辣椒、黃煙、無公害綠色蔬菜、紫心薯、
遠眺梅花鎮
遠眺梅花鎮
香花梨等。花豬是廣東省優良豬種之一,因皮薄、肉嫩、味鮮、快長膘而聞名。1955年開始,省、地、縣聯合對梅花豬開展提純複壯工作。
梅花特產
1、梅花豬廣東聞名的優良地方豬種,具有適應性強、雜交效果好、快長、皮薄、肉嫩、味美等特點。梅花豬在梅花養殖歷史悠久,種養戶數多,現人平1.8頭,年出欄量達4.5萬頭。在鎮內設有“梅花豬花市場一灌南縣旅遊景點條街”,是全市主要生豬交易市場,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來購買。
2、梅花黃煙具色澤金黃,氣味芳香的特點,受到省內各大煙廠的歡迎。
3、梅花板栗素有廣東省板栗之鄉的美稱,所產板栗粒大飽滿,肉清甜,營養豐富,暢銷廣州、深圳等地。
4、香花梨(俗名沙梨)共種植300多畝,年產500多噸。具有果大、鮮嫩、皮呈棕黃色花紋、味香甜等特點,遠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
5、梅花大肉姜具有肉厚鬆脆、香辣爽口、色澤金黃、棵株碩大等特點。

社會


教育

1992年,梅花鎮有中學1所、小學15所,在校學生580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5%。
2000年,梅花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通過了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驗收,並獲得省政府“雙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文化事業

1992年,梅花鎮文化娛樂場所有文化綜合大樓、文化室、錄影室等。群眾文化生活有舞獅、山歌等。

醫療衛生

1992年,梅花鎮醫療保健設施有中心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站12個。
2000年,梅花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站19個,醫務人員68人,中心衛生院為“鄉鎮一級甲等醫院”。

民生

2000年,梅花鎮各村委會已通公路,程式控制電話通至各村委會及部分農戶,墟鎮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居民安裝了有線電視,廣播電視、行動電話覆蓋率達95%和90%。

旅遊


風景名勝

梅花境內有湘南起義策源地楊家寨及紅七軍血戰梅花指揮部遺址(蓮花祠)。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萬古金城、韓瀧祠、仙人岩、百臻生態農業園等。
楊家寨村
楊家寨村位居樂昌梅花鎮東南約7千米,古稱:廣東道韶州府乳源縣崇德都大坪鄉筆山村,當地人稱楊家寨、寨下村、大坪村。據《楊氏族譜》載,聰穎的始祖楊德華三子楊清率三位侄子,於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由福建上杭縣經廣東河源、韶關曲江遷居楊家寨,並將楊德華骨骸遷到楊家寨附近的上壇司安葬。清康熙年間成“梅遼四地”最大村。自西向東,主要由靈龜庵—文昌閣—水口祠(另有紫微仙、大嶺仙、金舟寺等)—古村(光裕堂、三支祠、三布齋、敏求堂等)構成龐大而規整的建築群體,近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有文昌閣、拱橋下橋、水口祠、橋背拱橋、沖子嶺涼亭、四餘堂、墩素齋、三步齋、克周公、光裕堂、新書房、白圍樓等12處縣級以上文物。
關春萬古金城
關春金城山(含光禿嶺、腳盤寨、大寨嶺、獅子嶺)、六子峰、鐵羅嶺、巒山(萬佛岩)一帶紅石地區,因境內有古寨題名“萬古金城”故統稱為金城山。金城上海自駕車路線查詢山山嶺崇峻,群峰聳峙,赤壁丹崖,岩洞奇特,自然景觀可與金雞嶺、丹霞山相媲美,被樂昌市列為名勝。
韓瀧祠
位於梅花鎮7公里處,始建於漢,原稱將軍廟。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入粵時,經過這裡,所以稱將軍廟。漢靈帝初年,桂陽太守周昕開鑿九瀧十八灘水路時,鄉民為了紀念他,改為周府君廟(俗稱老爺廟)。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路過此地,見滔滔武水,便題詩一首:“不覺離家已五年,仍將衰病入瀧船。潮陽未到吾能說,海所昏昏水拍天。”後人因此把它改為韓瀧祠,1981年鄉民集資重修,現為樂昌市級文物保護。
雲岩一梅花西京古道
雲岩一梅花西京古道青石板砌築,保存完好,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全長約32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梅花鎮[廣東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鎮]
公里。往西北通向湖南,往東南通向樂昌城區,是梅遼一帶南來北往的重要必經之道,同時還是古時廣東與湖南交通往來的“高速公路”。
黃巢石
梅花鎮境內有著名的“黃巢石”,相傳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古迹。還有蓮花潭鄧小平等衕志指揮“梅花戰役”的指揮部。
梅花紅七軍烈士紀念碑
1931年2月1日,紅七軍在鄧小平、李謙軍長的帶領下經遼水三和墟進入梅花薊縣滑雪場村,軍指揮部設在蓮花壇古廟。但不久即遭到的圍攻,激戰中,死傷敵人千餘名,紅七軍亦傷亡700多人,李謙軍長光榮犧牲,為紀念革命烈士,梅花人民政府於1959年10月建立此碑。2009年3月,在原烈士紀念碑不遠處,新的紅七軍烈士紀念園落成,李謙軍長的墓從深山之處遷到新紅七軍烈士紀念園。

交通


京珠高速公路、省道S249線貫穿過梅花鎮境內。南可達韶關、廣州,北通坪石、湖南省宜章。坪(石)梅(田)鐵路經過鎮內每天有坪石至沙坪、坪石至雲岩、大橋班車經過鎮境;同時,數十輛小客車在坪石至梅花之間運行。

獲得榮譽


2017年,梅花鎮榮獲“韶關市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技術創新綠色蔬菜種植專業鎮”稱號。
2020年6月29日,獲得福建省“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