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鎮

重慶市合川區轄鎮

徠二郎鎮,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地處合川區西北端。

清雍正年間,二郎鎮一帶設二郎場,屬合州來蘇里;1993年12月,半月鄉4村與二郎鄉合併建立二郎鎮。截至2018年末,二郎鎮戶籍人口為24905人。截至2020年6月,二郎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園區路666號。

歷史沿革


清雍正年間,設二郎場,屬合州來蘇里;清咸豐年間(1851年2月1日至1861年8月22日),改名淳熙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複名二郎場,屬龍多鄉。
民國十五年(1926年),設二郎鄉。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為二郎鎮,屬第七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二郎鎮為二郎鄉。
1949年12月後,屬第八區。
1953年3月,析二郎、萬古鄉部分建半月鄉,析二郎鄉建二郎鎮;同年9月,析二郎、萬古鄉部分建立鞍山鄉。
1958年9月,撤半月鄉併入二郎鄉;二郎鎮併入二郎鄉,成立二郎公社。
1968年3月,二郎公社更名五七公社。
1972年10月,恢復二郎公社原名。
1977年3月,析二郎、萬古公社部分建半月公社。
1983年12月,半月公社改為半月鄉,二郎公社改為二郎鄉。
1993年12月,半月鄉4村與二郎鄉合併建立二郎鎮。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二郎鎮地處合川區西北端,東與燕窩鎮接壤,南與龍鳳鎮相連,西南鄰重慶市潼南區飛躍鎮,西北接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蓬南鎮,東北連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距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地63千米,區域總面積37.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二郎鎮境內屬丘陵地形,地勢高差起伏較大、丘間多,為“V”型,山丘自然、坡角陡峭。山丘頂部多為一層厚約10—20米的砂岩覆蓋,並形成陡崖和圓形丘頂。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85米,最高點位於太平寺,海拔507米;最低點位於六合村,海拔302.7米。

氣候

二郎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5℃;7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高氣溫42.7℃(2006年8月1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2℃;生長期年平均356天,無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長達327天,最短為24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23小時,年總輻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52天(一般為2月1日至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為105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85天,最多達110天(2008年),最少為65天(2006年);最大雨量1130毫米(2008年),最少雨量723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水文

二郎鎮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水系,是南溪河的發源地;南溪河幹流在境內長3千米。

自然災害

二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高溫、旱澇、風災、冰雹和暴雨洪澇等。旱澇頻繁,每年5—9月均有。嚴重的暴雨災害發生在2008年8月3日,暴雨量達150毫米,造成大面積農作物受災,農房倒塌3戶。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自然資源


二郎鎮境內已探明礦藏主要為頁岩,集中分佈在寶珠、半月村一帶。地下水資源含水層深度一般在5—45毫米。2011年,二郎鎮有耕地面積2.2萬畝,人均0.9畝。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二郎鎮下轄二郎1個社區,聯珠、六合、興壩、半月、寶珠、松林、杉林7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7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二郎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園區路666號。
社區和村
二郎社區興壩村寶珠村杉林村
聯珠村六合村半月村松林村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二郎鎮總人口257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01人,城鎮化率12.4%;另有流動人口2568人。總人口中,男性13839人,佔53.8%;女性11861人,佔46.2%;18歲以下5102人,佔20.0%;18—60歲16567人,佔64.4%;60歲以上4031人,佔15.6%;以漢族為主,達25640人,佔99.8%;有苗、彝、布依、仡佬、壯等少數民族,共60人,佔0.2%。2011年,二郎鎮人口出生率0.6‰,人口死亡率0.5‰,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5.5人。
2017年末,二郎鎮常住人口為17523人。
截至2018年末,二郎鎮戶籍人口為24905人。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經濟


綜述

2011年,二郎鎮財政總收入1300餘萬元,比2010年增長30%。2011年,二郎鎮轉移支付收入1100多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20元,比2010年增加111元,增長28%。2011年,二郎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530元。
2018年,二郎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11年,二郎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農業增加值8351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9.8%;二郎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二郎鎮生產糧食1.08萬噸,人均422千克。二郎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桃、花椒、蔬菜。2011年,二郎鎮水稻種植面積1.1萬畝;玉米種植面積6500畝;成片油桃種植面積500畝,產量6噸;花椒種植面積500畝,產量5噸;蔬菜種植面積5493畝,產量1.37萬噸。二郎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二郎鎮生豬飼養量2.02萬頭,年末存欄1.27萬頭;家禽年飼養量20.11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203萬元。2011年,二郎鎮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439.6噸,主要品種有梨、西瓜、桃等。二郎鎮漁業以養殖白鰱、草魚為主。2011年,二郎鎮漁業總產值229萬元。

工業

二郎鎮工業以建築、建材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2011年,二郎鎮工業總產值為0.65億元,比2010年增長8.15%,工業增加值0.14億元。2011年,二郎鎮有工業企業22家,職工768人,建成了佔地80畝的產業園1個,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

商貿

二郎鎮是渝川周邊12個鄉鎮的商品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2011年末,二郎鎮有佔地24畝的綜合農貿市場1個,攤位300多個,年交易額達5000多萬元;有商業網點100餘個,餐飲業網點42個,服務網點40餘個,個體工商戶300餘家。2011年,二郎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比2010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9億元,比2010年增長18%;鎮區已建成文化教育、農資電器零售批發、日用百貨零售批發3條特色商業街。

金融

2011年末,二郎鎮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人均儲蓄0.8萬元;各項貸款餘額0.2億元,比2010年增長5%。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文化


地名由來

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之子李二郎在灌口斬蛟,為民除害,二郎鎮由此得名。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交通


徠2011年末,二郎鎮有縣級公路2條,村級公路8條,社級公路12條,共計70餘千米。二郎鎮有二檬路、半龍路、二勝路、五里路、王興路縱橫境內。
二郎鎮圖片
二郎鎮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二郎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37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2所,在校生1386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08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達率均達100%。2011年,二郎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60%,比2010年增長5%。
重慶市合川區大沔小學
重慶市合川區大沔小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二郎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9人,管理人才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二郎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7個,有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0人。2011年末,二郎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籃球場5個,1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2011年末,二郎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000戶,入戶率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二郎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門診部(所、室)1個;有床位46張,固定資產總值59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人。2011年,二郎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萬人次。二郎鎮重點醫院有二郎衛生院。2011年,二郎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356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二郎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3戶,74人,支出1.84萬元/月,比2010年增長0.5%,月人均248元,比2010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20人次,農村醫療救助2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4人次,出支出6.21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5次,支出6000多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5戶,554人,支出7.67萬元,比2010年增長0.5%,月人均138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9人,支出1.37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分散供養108人,支出4.45萬元,比2010年增長3%;農村臨時救助2235人次,支出1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萬/月,比2010年增長1%;社會福利費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有敬老院1家,床位43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0人;有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2011年,二郎鎮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45萬人,參保率97%。2011年,二郎鎮新增就業人員249人,有5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