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飛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男,1963年8月生,內蒙古豐鎮市人。

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百人工程”入選者。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畢業院校專業學位
xx-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01—2002學年,為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當選學者,韓國成均館大學韓國哲學系招聘研究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兼碩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馬克思主義與生態文明(含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學),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發展(含社會建設和STS),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含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等。
科研項目
(一)個人主持已完成項目:1、“馬克思晚年思想與社會發展理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97CZX001)。2、“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年度項目,04BZX011)。3、“貫徹科學發展觀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研究”(教育部2008年應急課題,2008JYJ038)。4、“生態文明的哲學思考”(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二)個人主持在研項目:1、“綠色東亞的草根(民間)構建:東亞環境運動和環境NGOs研究”(韓國高等教育財團暨中國人民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項目,亞研字2003006)。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建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9JJD720019)。
著作
在境內外出版各類學術著作38餘部,代表性著作有:
1.專著:《跨越“峽谷”——馬克思晚年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理論》(2001),《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生態文明》(2014,2018),《科學發展觀與全面小康》(2005),《天人合一(儒學與生態環境)》(1995),《中國農家》(1996),《新型工業化國家的環境倫理觀選擇:韓國案例研究》(2002),等。
2.主編:《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創新抉擇》(2014),《輝煌40年•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叢書•生態文明卷》(2018),《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2015),《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三卷)(2018),等。
3.合著:《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與李娜合著,2017),《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任鈴合著,2018),《馬克思傳》(與魏小萍合著,1998),《馬克思恩格斯“論東方村社”研究讀本》(與袁雷合著,2013),《馬克思傳:人間的普羅米修斯》(與袁雷合著,2018),等。
論文
在境內外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他媒體發文50餘篇。代表性論文有:
A.馬克思主義理論類:《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方法論特徵》,《論馬克思的史前社會結構理論》,《馬克思東方社會結構理論:“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科學揚棄》,《學科建制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學》,《試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科內涵和建設思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內在機理和科學要求》,《馬克思總體性方法及其學科建設意義》,《唯物史觀視野中的“和諧社會”:方法論要求和現時代價值》,等。
B.生態文明類:《生態倫理學初探》,《羅馬俱樂部的生態道德觀述評》,《論生態倫理學的研究方法》,《試論人類中心主義的重構方向》,《試論生態文明在文明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試論生態文明的歷史方位》,《國外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性別意識》,《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學科建構》,《東北亞環境NGO與東北亞環境合作》,《中醫生態和諧思想的歷史進程》,等。
C.社會發展類:《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結構向度》,《社會發展生態向度的哲學展示——馬克思恩格斯生態發展觀初探》,《全球問題的技術對策》,《持續發展的技術抉擇》,《技術革命的生態方向》,《論持續農業的技術模式》,《生產力移植與跨越式發展》, 《理性主義的抉擇與后發國家的發展》,《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科學理論自覺》,《試論社會建設的生態方向》,等。
D.比較德育類:《淺析湛然“無情有性”的佛性說》,《孔子思想中的生態倫理因素》,《淺析荀子的生態倫理意識傾向》,《“禮”的生態倫理價值——〈禮記〉讀書札記》,《退溪自然觀的生態意蘊》,《儒家“五常”在韓國》,《韓國民族精神教育情況簡介》,《戰後韓國“國民倫理”教育發展狀況》,《中國傳統倫理的生態文明意蘊》,等。

教學成就

主講課程
張雲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雲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態文明文獻選讀(中英文)”(本科生選修課,獨立)、“可持續發展理 論”(碩士生專業限選課,獨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專題”(博士生研究指導課,獨立)、“科學發展觀研究”(碩士生選修課,獨立)、“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專題”(碩士生專業課,獨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博士生專業主文獻課,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博士生前沿課,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法”(博士生研究方法課,參與)、“專業外語”(博士生專業外語,獨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科生思政課,獨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碩士生思政課,參與)、“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生思政課,參與)等。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2002年12月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跨越“峽谷”——馬克思晚年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理論》(學術專著)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6年12月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部門優秀科研成果獎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方法論特徵》(學術論文)、《學科建制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學》(學術論文)
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
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百人工程”入選者
2015年11月
2015年11月
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生態文明》(個人學術專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
第四屆馬克思主義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
2017年9月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吳玉章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