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鎮

重慶市南川區轄鎮

鳴玉鎮,隸屬於重慶市南川區,地處南川區北部,東與民主鄉、峰岩鄉為鄰,南與西城街道相鄰,西與福壽鄉接壤,北與石溪鄉、涪陵區新村鄉、冷水關鄉毗鄰,距南川區人民政府駐地16千米,區域總面積36.68平方千米。

明代,鳴玉鎮境域屬流金鄉;1992年2月,由鳴玉鄉改為鳴玉鎮。截至2018年末,鳴玉鎮戶籍人口為16498人。截至2020年6月,鳴玉鎮下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牛河場。

歷史沿革


明代,鳴玉鎮境域屬流金鄉。
清代,屬南川福里下四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鳴玉鎮,屬第二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屬第三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第四區(現水江)。
1949年11月後,仍屬第四區(現水江)。
1950年月,鳴玉設改為鳴玉鄉,屬第八區。
1957年,豐岩併入鳴玉鄉;同年12月,改設鳴玉公社。
1961年,鳴玉公社析設豐岩公社。
1981年12月,由鳴玉公社改為鳴玉鄉。
1992年2月,由鳴玉鄉改為鳴玉鎮。
鳴玉鎮
鳴玉鎮

地形地貌

鳴玉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以低洼為主,三面環山,中部呈鍋底形;境內主要山脈有杜家山、大廟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清涼寺,海拔1180米;最低點位於小溝朱婆渡,海拔460米。

氣候特徵

鳴玉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2℃,1月平均氣溫5.5℃,7月平均氣溫28.2℃;無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長達326天,最短為27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29.8毫米;最大雨量1466.9毫米,最少雨量514.3毫米。

水文

鳴玉鎮境內河道屬龍川江、鳳嘴江、大溪河三大流域,其中龍川江流域面積8.8平方千米,占面積23.9%;鳳嘴江流域面積6.9平方千米,佔18.7%;大溪河流域面積21.1平方千米,佔57.3%;河流總長度32千米,河網密度0.89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15.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溪河,從廟子塘至龍床灘(吼灘)流經境內尖石灘、腰灘,長25千米,流域面積29.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4.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向家溝、中壩溝、水碓河、石溝、廟子塘、安子溝、馬朗溝等。

自然災害

鳴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冰雹、霜凍、雪災、火災等。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52年8月27日,鳴玉場鎮大部被淹沒,造成房屋、牲畜損失無數;嚴重的一次雪災發生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3日,平壩結冰3天,高山結冰8天,小麥等小春作物基本無收。

自然資源


鳴玉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頁岩礦;其它自然資源有頁岩氣、鳴玉黃臘丁、野生土鰱魚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鳴玉鎮下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下設11個居民小組、34個村民小組。
鳴玉鎮區劃詳情
社區  文化 中心  
 村金光石龍四中鳴星
 明月  
截至2020年6月,鳴玉鎮下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石牛河場。
鳴玉鎮區劃詳情
社區 文化社區中心社區  
 村金光村石龍村四中村明月村
 鳴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鳴玉鎮總人口1736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33人,城鎮化率23.8%;另有流動人口3446人。總人口中,男性9013人,佔51.9%;女性8354人,佔48.1%;14歲以下2528人,佔14.6%;15—64歲12803人,佔73.7%;65歲以上2036人,佔11.7%;以漢族為主,達17332人,佔99.8%;其它少數民族佔0.2%。2011年,鳴玉鎮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1.9人。
2017年末,鳴玉鎮常住人口為12148人。
截至2018年末,鳴玉鎮戶籍人口為16498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鳴玉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677萬元,現價農業總產值實現721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完成6495.5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為1694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51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77.8萬元,糧食總產量1041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620元。
2011年,鳴玉鎮財政總收入1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鳴玉鎮有耕地面積2.4萬畝,人均1.4畝。 
2018年,鳴玉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鳴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281.9萬元,比2010年增長8.4%,農業增加值達到3712.8萬元,比2010年增長8.4%。鳴玉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鳴玉鎮生產糧食9677噸,人均569.2千克,其中水稻6090噸,玉米1282噸。鳴玉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鳴玉鎮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1.9萬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茄子、花菜等。鳴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鳴玉鎮生豬年末存欄1.5萬頭;家禽年飼養量57.1萬羽。2011年,鳴玉鎮生產肉類2663.4噸;畜牧業總產值5041.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4.3%。2011年,鳴玉鎮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2000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鳴玉鎮漁業以草魚、白鰱養殖為主。2011年,鳴玉鎮漁業總產值9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96%。2011年,鳴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581元。 

工業

鳴玉鎮工業以造紙業、橡膠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鳴玉鎮工業總產值為2.7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79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8%,占生產總值的41.1%。2011年,鳴玉鎮有工業企業19家,職工1635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5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00元,比2010年增長21.2%。

商貿

2011年末,鳴玉鎮有商業網點151個,職工283人。2011年,鳴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8.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1億元,比2010年增長19.6%。

金融

2011年末,鳴玉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4.5%;人均儲蓄14395元;各項貸款餘額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5%。

文化


地名由來

鳴玉鎮因境內龍川江、嘴江交匯處有黑褐色山石,形態似牛而名“石牛河”,河中水流擊此石,聲如玉鏘,遂稱鳴玉。

交通


鳴玉鎮有省道南涪路、縣道南石路和南大路3條公路幹線交會。

教育

2011年末,鳴玉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831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2所,在校生1034人,專任教師6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00人,專任教師99人,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鳴玉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50.8萬元,比2010年增長11%。 

科技

2011年末,鳴玉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3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33人,經營管理人才38人,技能人才56人,農村實用人才11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鳴玉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1戶;有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5萬餘冊。2011年末,鳴玉鎮有體育場地2處,有體育活動場7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石牛河”杯男子籃球比賽、社區居民廣場壩壩舞比賽、單位職工登山比賽以及農民趣味運動會等;100%的城市社區和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2%。2011年末,鳴玉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600戶,入戶率29.1%,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7.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鳴玉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衛生院);病床73張,固定資產總值4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7人。2011年,鳴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2011年,鳴玉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4.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萬人,參合率96.5%;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零。
鳴玉鎮
鳴玉鎮

社會保障

2011年,鳴玉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戶,人數20人,支出4.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1%,月人均218元,比2010年增長42%;醫療救助3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3人次,共支出55.3萬元,比2010年增長3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2戶,人數748人,支出88.5萬元,比2010年增長28.6%,月人均98.6元,比2010年增長38.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625萬元,比2010年增長23.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9人,支出8.5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9%;農村醫療救助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38人次,共支出5.7萬元,比2010年增長13.3%;農村臨時救濟1050人次,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19.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1.3萬元,比2010年增長25%;有敬老院1家,床位15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人員13人,分散供養農村五保人員39人;有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5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8761人,領取養老保險金2833人,參保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