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鼓詞
南陽鼓詞
南陽鼓詞又名鼓兒詞,是一種古老的說唱藝術。早期的鼓詞因唱腔的尾音多帶鼻音哼字,故又名鼓兒哼。鼓詞形式歷史悠久。源於唐代的道調,道曲,相傳是道教宣傳道義的工具。北宋時加上了漁鼓簡子,稱為道情,南宋時道情中的一支傳唱世俗故事,設場賣藝以為謀生手段,過去稱此為“俚俗鼓兒詞”,這種說唱形式一直在北方流行。相傳鼓詞形成於清道光年間,北方傳入南陽,另一說法是於明末清初,由山東鄲縣藝人張萬年將這種俚俗鼓兒詞傳入南陽。。這一支就是元代道教名師代道教名師邱處機所掌握的龍門全真派,藝人尊稱邱處機為邱祖,蓋出於此。
南陽鼓詞
說書藝術起源於春秋時期,相傳孔子被蔡國扣留,其弟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老師灌輸的知識編成押韻的句子,手持竹板,邊擊邊說,終將老師救回。說書在中原大地淵源流長,且說書藝人在一定時期特定區域有著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紀末,因農村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各種文藝媒介的不斷出現,以及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的衝擊,說書這個古老的藝術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目前在內鄉縣還有少數地方少數人對這門藝術依然情有獨鍾,遇到年來節到或婚喪嫁娶時會請這些藝人前去說唱。
說書藝術從春秋時期至今,有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是民間的一種草根文化。流傳形式往往是師徒口口相傳,沒有專門學堂來教授,因而藝人往往只知道自己的老師,且行套簡單,獨人進行,一手敲鼓,一手打雲板,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段。具體運作往往也很簡單,或有錢大戶出資請唱,或由一人成頭挨家挨戶湊錢、湊糧請唱,基本上是以場次給報酬,但也有送場的,比如在某個地方一連演出十天八天的,藝人會在臨走前不要報酬,再送一場或一天,以示對當地人的感謝。說書的特點是演出的時間地點隨意,不受限止,演出陣容最小,演出內容最豐富,既能講出前朝歷史、古代人物、民間英雄豪傑,又能教給做人的道理,引導百姓辨別善惡,樹立正義感,寓教寓樂。2008年3月,“鼓詞”被南陽市政府公布為南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