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

中國台灣的一所私立醫科大學

是一所位於台灣台北市的醫科專門大學,1960年創辦,其前身為台北醫學院,2000年改名為台北醫學大學。校區位於信義區吳興街,目前校內建築物有教研大樓、型態學大樓、醫檢大樓、口腔大樓、體育館、杏春樓、教學大樓、醫學綜合大樓。自1960年至2002年,台北醫學大學已有約22,150名畢業生,校友遍布各大醫療機構、私人診所、研究單位及政商各界等。北醫醫療體系包括擴建中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經營的市立萬芳醫院、以及以BOT方式興建及經營的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

2016年加入「優久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東吳大學銘傳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世新大學徠等12所創校都超過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學,各校透過專長領域、教學資源的互補,讓校內學生跨校修習學分、借閱圖書等,並且可進一步申請聯盟內交換、雙學位或輔系。

學校簡介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
該校原名台北醫學院,創立於1960年6月1日,是醫學專家暨熱心醫藥教育人士胡水旺先生與徐千田先生等所捐資創設。創校之初,校地儘是一片荒蕪水田,教學與研究資源匱乏,四十八年來,在極為艱困的環境中,北醫人歷經各項挑戰,以強勁的韌性於東區的彈丸之地,培育出兩萬八千位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
在歷屆校長的努力下,從創校之三學系二專科,擴展為今日現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五個學院,十三學系及十三研究所之規模。自從2000年改名台北醫學大學以來,便一直以成為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為目標,持續努力。
2008年,邱文達教授就任校長,擴大北醫校務發展格局,突破過去以小而美立校的傳統,破繭而出,追求創新,以卓越強化品質為目標,國際化水準為標竿,吸引一流人才加入,於教學、研究、服務、醫療及校園環境上進行全面提升。
在教學方面,作為一所都會型醫學專業大學,北醫的教育理念,在於教導學生醫學專業知識之外,同時重視博雅教育,回歸以人為本的教學。在這樣的理念上,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獲得台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教學卓越計劃補助,獲得肯定。為落實該校結合醫學科技與人文教育的理想,深化人文與通識教育,我們以專業教育通識化、通識教育專業化為兩大主軸,持續貫徹教學品質與績效的目標。
在研究方面,頂尖研究是國際一流大學不可或缺之一環,北醫過去幾年來,研究水準已有長足的進步。為持續朝向世界前五百大頂尖大學,我們順應國際趨勢,極力爭取大型及整合型研究計劃,延攬國內外傑出人才及其團隊,提高研究獎勵,並建立與國際一流研究單位合作關係。
北醫‧雙和醫院
北醫‧雙和醫院
產學合作更是該校的一大特色,在歷年的績效評鑒結果,北醫是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合作之績優學校之一,成績有目共睹。學校的研發成果與智財,透過技轉至業界,不但大幅提升了企業之競爭力,也對該校的智慧財產進行有效產出與管理,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服務方面,北醫長期重視學生對社會的回饋與關懷,該校師生組成的醫療服務隊,足跡遍布全台各偏遠地區,甚至遠渡重洋至海外義診,讓學子體驗課本外的世界,以專業技能展現對生命的熱愛與關懷。透過一次次的營隊與活動,北醫學生的服務之心,一屆又一屆的繼承下來,在培養出無數優秀醫療人才的同時,更有一份對人群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生命的自覺。
在醫療方面,隨著教學研究的成長,該校醫療體系也日漸茁壯。北醫擁有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三所附屬醫院,近三千床之規模,是為大台北地區醫學院校最大之醫療體系。北醫統合學校及三附屬醫院的資源,在見、實習與臨床技能訓練上,具有完整的設備與空間,更以服務鄰近社區,保障國人健康為職志。
在校園環境方面,北醫位於寸土寸金的信義計劃區內,為使全校師生與民眾,享有一個舒適的校園環境,該校以台北市最美的校園為目標,讓步入該校的人們,都能陶冶在人文的氣氛之中。透過楓林大道、人文藝術走廊、圖書館、校史舘等設施,建立一怡人而有特色的校園景觀。
該校擁有多年經營的良好軟硬體基礎,進而為拓展國際化,延攬國際一流教師,招收國際學生,鼓勵師生國外進修,並與國外大學及醫療機構合作。展望未來,北醫蓄勢待發。我們不僅以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醫學專業人才為職志,更將結合三所附屬醫院,發揮生醫科技專長與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拔尖研究動能,深化品質服務,並設計完善而美化的校園環境。
北醫人以無比的毅力成就今日,儘管,未來的路仍充滿挑戰,但我們將以成為台灣的學術與醫療重鎮作為目標,向國人展現北醫的企圖與決心,以實現該校邁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的願景。

歷史沿革


• 1958年,創辦人胡水旺先生、徐千田先生籌設北醫。
• 1960年,北醫創立,當時有醫學系、牙醫學系及藥學系三系。
• 1963年,成立護理助產專修科,招收五專生。
• 1965年,成立醫事技術專修科,招收五專生。
• 1975年,醫事技術專修科改製為醫事技術學系。
• 1976年,設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1977年,護理助產專修科改製為護理學系。
• 1979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系。
• 1989年,成立公共衛生學系。
• 1989年,成立天然物醫學研究所。
• 1990年,胡俊弘先生接任校長,成立醫學研究所。
• 1992年,成立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 1993年,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改名為牙醫學研究所。天然物醫學研究所改名為醫學研究所。
• 1994年,成立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領先全國各校成立「醫學資訊暨電子計算機中心」。
• 1995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 1996年,接收台北市政府委託經營市立萬芳醫院。
• 1997年,成立醫務管理學系。
• 1998年,成立生物醫學技術研究所、醫學資訊研究所。
• 1999年,成立生葯技術學系,是台灣第一個中藥相關學系。由當時藥學院院長楊玲玲教授所創立,但由於藥師全聯會的反對,迫使2007年停止招生。
• 2000年,改名「台北醫學大學」,成立醫務管理研究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
• 2001年,成立呼吸治療學系、口腔衛生學系。
• 2002年,成立藥理學研究所、口腔科學研究所、保健營養研究所博士班。
• 2003年,通過衛生署甄選,籌建雙和醫院,並成立醫學人文研究所。
• 2004年,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
• 2006年,口腔科學研究所與生醫材料研究所合併,改名為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醫事技術學系改名為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 2007年,成立牙體技術學系、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由原先的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及神經科學研究所五所整合為醫學科學研究所。
• 2008年,附屬醫院-雙和醫院於7月1日開始營運、邱文達教授接任校長
• 2009年,醫務管理學系併入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班國際學生。
• 2010年,成立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2011年,榮獲QS亞洲頂尖大學前百大。連續六年獲台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補助近4億元。
• 2011年,邱文達校長榮陞衛生署署長,閻雲教授接任北醫第九任校長。
• 2013年,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 2014年,藥學系分設藥學組、臨床藥學組。
• 2015年,成立管理學院,並將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中的「醫務管理學系(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整並至管理學院。

學術單位


醫學院
醫學系
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學科學研究所
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
呼吸治療學系
口腔醫學院
牙醫學系
口腔衛生學系
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口腔科學研究所
牙體技術學系
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
藥學院
藥學系
葯研所
生藥學研究所
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
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生技製藥產業碩士專班
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
護理學院
護理學系
護理研究所
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
保徠健營養學系暨研究所
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
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醫學科技學院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醫學資訊研究所
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醫學人文研究所
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
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
反思寫作中心
培育年輕人才:意識哲學中心
心腦與意識研究所(籌設中)
人文藝術中心(籌設中)
管理學院
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行政單位


校長室
副校長室
教務處
學生事務處
拇山學苑學生住宿管理系統
學生資訊管理系統
生涯發展與就業服務組
總務處
研究發展處
秘書室
人事室
會計室
教育評鑒委員會
經費稽核委員會
管理髮展中心
進修推广部(終身學習)
出版中心
圖書館
環保暨安全衛生室
資訊處
體育室
校友服務辦公室
募款辦公室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實驗動物中心
共同儀器與教材教具中心
教師發展中心
雙和醫院籌建處

學校系統


台北醫學大學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占醫學、護理與生醫科技之勝場。
台北大學
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以法政、商管、人文與社會科學聞名的文法商專業。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有名聞遐邇的設計與工科專長。
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因獨特的海運、養殖、生科、海洋科學而馳名。

姐妹校


台北醫學大學目前與共105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院校締結為姊妹校
非洲地區
甘比亞:甘比亞大學
肯亞:肯亞大湖大學
史瓦濟蘭:史瓦濟蘭大學
史瓦濟蘭:史瓦濟蘭拿撒勒護理學院
北美洲地區
美國密蘇里州: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羅馬琳達大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美國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
美國德克薩斯州:德州大學休士頓健康科學中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俄亥俄州: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
美國:仁愛醫療集團
美國:華美中醫學院
美國麻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
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大西洋大學
美國新罕布夏州:南新罕布夏大學
美國路易西安納州:杜蘭大學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賓州大學
美國密西西比州: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
美國路易西安納州:路易斯安那學院
美國北達科他州:詹姆斯頓學院
美國俄亥俄州:俄亥俄州立大學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
美國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聯邦大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加州醫藥大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加州大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美國堪薩斯州: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
美國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美國密蘇里州:帕克大學
南美洲地區
安地卡及巴布達:安提瓜醫科大學瓜地馬拉:馬洛京大學
亞洲地區
日本東京都:日本大學
日本東京都:東京醫科牙科大學
日本北海道:北海道醫療大學
日本廣島縣:廣島大學
日本宮城縣:東北福祉大學
日本宮城縣:東北大學
日本福岡縣:產業醫科大學
日本千葉縣:東京牙科大學
日本東京都:昭和大學
日本東京都:順天堂大學
日本福岡縣:日本赤十字九州國際看護大學
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
日本大阪府:大阪牙科大學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立大學
日本東京都: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
日本東京都:帝京大學
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國際學校
日本德島縣:德島文理大學
日本沖繩縣:沖繩縣立看護大學
日本大阪府:大阪醫科大學
日本秋田縣:日本赤十字秋田看護大學
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
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亞大學
泰國曼谷:馬希竇大學
土耳其哈塔伊省:穆斯塔法凱末爾大學
大韓民國首爾:建國大學
大韓民國首爾:首爾大學
大韓民國:國際網路大學
大韓民國首爾:中央大學
印度班加羅爾:印度國家精神與神經醫學中心
印尼萬丹省:希望之光大學
印尼日惹特區:伽迪亞瑪達大學
哈薩克:哈薩克公衛學院
吉爾吉斯:國際興亞大學
蒙古國:蒙古健康科學大學
蒙古國烏蘭巴托:蒙古國立大學
蒙古國烏蘭巴托:蒙古科技大學
中國北京市:北京清華大學
中國北京市:北京大學醫學部
中國北京市: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福建省:福建醫科大學
中國安徽省:安徽醫科大學
中國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浙江省:杭州師範大學
中國山東省:淄博職業學院
中國浙江省:浙江大學
中國雲南省:昆明醫科大學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中文大學
歐洲地區
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新魯汶大學
捷克摩拉維亞:百拉斯基大學
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
法國:法國高等公共衛生學院
德國漢堡:漢堡音樂戲劇學院
德國柏林:夏里特柏林醫科大學
德國德勒斯登:德勒斯頓工業大學
希臘弗勞利納:西馬其頓大學
匈牙利德布勒森:德布勒森大學
匈牙利布達佩斯:賽米維斯大學
匈牙利塞格德:雷格大學
義大利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大學
義大利波隆那:波隆那大學
波蘭盧布林:盧布林醫學大學
羅馬尼亞:波丹博加大學
羅馬尼亞:亞雷大學
羅馬尼亞:克盧吉那波卡醫藥大學
羅馬尼亞:盧西安布拉加大學
西班牙瓦倫西亞: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英國伯明罕:伯明罕城市大學
英國倫敦:倫敦帝國大學
英國鄧迪:鄧迪大學
大洋洲地區[編輯]
澳洲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大學
澳洲昆士蘭省:格里菲斯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卧龍崗大學

知名校友


洪奇昌:民主進步黨民意代表
林益世:國民黨民意代表
侯文詠:麻醉醫師、知名作家
張洪量:牙醫系畢業,流行音樂歌手、製作人
隆中隱:知名中國音樂教育者
陳以生:牙醫系學士、口研所碩士,流行音樂歌手
陳子忠:醫技系學士、中港台醫療管理人員
李良雄─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附屬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委託北醫經營)
署立雙和醫院(委託北醫興建及經營)

大學排名


2011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第373,亞洲地區第89,台灣地區第9。
2012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第323,亞洲地區第64,台灣地區第9。
2012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第379,亞洲地區第47,台灣地區第6,兩岸四地第19。
2013年英國QS亞洲大學排名第50,台灣地區第6。
2014年英國QS亞洲大學排名第46,台灣地區第5。
2021年,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407位。
2021年,位列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701-800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