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久輝
2015年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校長
曲久輝,1957年10月1日出生於吉林長春,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曲久輝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和1992年先後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大學,分別獲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后出站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心主任助理、中心副主任、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心主任;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6年獲得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環境工程學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領銜成果獲得國際水協會全球應用研究創新項目獎;2014年當選為國際水協會傑出會士;2015年受聘為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校長;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曲久輝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特別是飲用水質安全保障的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
曲久輝
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進入哈爾濱建築大學 市政與環境工程系就讀研究生。
1988年7月,碩士畢業之後繼續在哈爾濱建築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市政工程專家李圭白教授。
1992年4月,博士畢業後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9月,博士后出站。
1994年11月,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室副主任(1994年—1996年)、研究員(1997年12月—1998年6月)、中心主任助理(1998年7月—1999年6月)、中心副主任(1999年6月—2004年2月)、中心常務副主任(2004年2月—2006年7月)、中心主任(2006年—2007年)。
1996年,在美國奧本大學作訪問學者。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6年,曲久輝領銜獲得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環境工程學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
2009年10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水污染防治)。
2010年9月,領銜成果在第七屆世界水大會中獲得國際水協全球應用研究創新項目獎,這是中國首次獲得該獎項。
2014年,當選國際水協會(IWA)傑出會士(Distinguished Fellow)。
2015年7月,受聘為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校長。
2018年11月27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9年2月7日,曲久輝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科研綜述
曲久輝 演講
2006年,曲久輝在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項目的連續資助下,提出以多相微界面物質形態轉化為依據進行水污染控制和水質凈化的科學思路,發現某些高活性氧化自由基可以通過有意構造的非均相表面高效產生並與多相微界面過程協同作用,揭示了不同水處理條件下污染物結構對氧化物種的響應機制,發明根據物質結構和形態特徵進行微界面催化氧化、污染物形態轉化調控等關鍵技術,創建飲用水質安全風險控制技術系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數十個工程中成功應用,技術支持解決了中國駐外艱苦地區63個使領館飲用水質安全問題。
曲久輝團隊發現有機物的芳香度和分子量是影響消毒副產物生成勢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利用優勢混凝形態和吸附微界面去除消毒副產物優勢形態前驅體的新方法,解決了耗氧有機物和消毒副產物同時達標的水質難題,在多個大型飲用水廠成功應用。發現通過定向構造的複合金屬氧化物表面及其組合微界面可獲得獨特的氧化、吸附和凝聚功能,突破了三價砷和五價同步去除的技術原理,發明在線製備和利用新生態複合氧化物除砷新技術,建立了一步法除砷新工藝,解決了不同水質條件下三價砷和五價同步去除的國際性難題,開創了高濃度砷污染水體治理、高含砷廢水處理和飲用水一步法除砷等多類工程先例並廣泛應用,被國際本領域同行高度認可。
• 項目承擔
截止到2016年,曲久輝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課題、中科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等。
時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2016.7-2020.6 | 東部河網地區農村供排水一體化技術及應用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2015.1-2019.12 | 污水處理廠排放微量污染物共暴露條件下的河流生態效應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重點項目 |
2015.1-2016.12 | 污水資源化能源化的工程科技發展與戰略研究 | 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 |
2013.1-2017.12 | 飲用水質複合污染過程與調控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2013.1-2015.12 | 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研究 | 國家創新群體科學基金 |
2012.1-2016.12 | 飲用水凈化的膜組合工藝優化調控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012.1-2014.12 | 飲用水深度凈化與地下污染控制技術及示範 | 國家863計劃項目 |
2007.5-2012.8 | 京津渤區域複合污染過程、生態毒理效應及控制修復原理 | 國家973項目 |
• 科研成果獎勵
截止到2019年2月,曲久輝先後獲得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國際獎2項。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 | 參考 |
2017年 | 功能性吸附微界面構造及深度凈水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5) | |
2017年 | 基於電化學還原輔助的生物吸附一體化反應器 及含六價鉻廢水的處理方法 |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排名第3) | |
2016年 | 輔助電還原/電凝聚及高效多相分離凈水技術與應用 | 環境保護科技獎一等獎(排名第9) | |
2015年 | 一種多元複合金屬氧化物除砷沉降劑及其應用方法 | 第十七屆中國專利獎(排名第1) | |
2014年 | 水中As(III)和As(V)一步法去除技術及應用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1) | |
2012年 | 復極感應電化學水處理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1) | |
2010年 | —— | 國際水協全球應用研究創新項目獎(排名第1) | |
2006年 | 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 | |
2004年 |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及高效絮凝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 | |
2004年 | 小區優質供水和污水回用集成技術開發與應用 |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 | |
2004年 | 泰達開發區生態型水源地的系統構建技術和工程應用 | 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止到2019年2月,曲久輝已發表SCI學術論文470餘篇(引用次數超過17000次,h-index為68),出版學術專著3本,獲授權發明專利90餘項。
曲久輝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 圖書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2017.03 |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原理》 | 曲久輝著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17.01 |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 典藏版》 | 曲久輝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17.01 | 《水處理電化學原理與技術》 | 曲久輝,劉會娟著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11.09 | 《建築、環境與土木工程》 | 茹繼平,劉加平,曲久輝,李傑主編 |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2007.04 |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原理》 | 曲久輝等著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07.03 | 《水處理電化學原理與技術》 | 曲久輝,劉會娟等著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02.07 | 《地下水脫硝》 | 曲久輝,范彬著 |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代表論文
1.Qu Jiu-hui,* Lei-Peng-ju, Liu Hui-juan, Double catholyte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 for preparing ferrate-aluminum: a compound oxidant-coagulant for water purifi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4(1): 49-53.
2.Baoling Yuan, Jiuhui Qu*, Qingzan Lin, Flu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arsenite and arsenate in water using fluorescein and iodine, Inter. J. Environ. Anal. Chem., 2002, 82, (1):31-36.
3.Jiuhui Qu*, Bin Fan, Jiantuan Ge, and Huijuan Liu, Denitr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by a combined preocess of heterotrophic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utotrophication. J. Environ. Sci. Health, A37(4), 651-665(2002)
4.Liu Huijuan, Qu Jiuhu*, Zhang Sujuan, Hu Chengzhi,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AlO4Al12(OH)24(H2O)12]7+ in electrolysis proces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2002, 45(5):515-520
5.Bao-Ling Yuan and Jiu-hui Qu*. Removal of Cyanobacterial microcystis-LR by ferrate oxidation-coagulation. Toxicon, 2002,40(8):1129-1134.
6.Hui-Juan Liu and Jiu-Hui Qu*, Decolorization of reactive bright red K2G dy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catalysed by manganese mineral,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46(11-12)133-138
7.He Xing, Baoling Yuan, Jiu-Hui Qu et al. Photocatalytic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 Combined With Ferrate Pretreatment.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A, 2002, 37(4): 641-649.
8.Jiu-Hui Qu*, Hui-Juan Liu, Suo-Xiang Liu, and Peng Ju Lei, Reduction of Fulvic Acid in Drinking Water by Ferrat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3, 129, (1): 17-249.Huijuan Liu, Jiuhui Qu*, Chengzhi Hu, Sujuan Zhang,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ized polyaluminum chloride coagulant prepared by electrolysis proces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3, 216: 139-147
10.Song Qiang and Qu Jiuhui*, Mechanism and kinetics of 2-chlorophenol degradation in drinking water by photo-electrochemical synergic effect,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2003,46(3): 259-270
11.Song Qiang and Qu Jiuhui*, Novel synergic combinatorial photo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y for degradation of trace of 2-chlorophenol in drinking wat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 48 (8): 751-757
12.Jiantuan Ge, Jiuhui Qu*, Degradation of azo dye acid red B on manganese dioxide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ultrasonic irradi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3, B100197-207
13.Haiyan Wang, Jiuhui Qu*, Combined bioelectrochemical and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Wat. Res. 37(2003)3767-377514.Haiyan Wang, Jiuhui Qu*, Comparison of two combined bioelectrochemical and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03, Vol. A38 (7):1269-1248
15.Wu Rongcheng Qu Jiuhui*, He Hong, Yu Yunbo,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ARB on CuO-Fe2O3, Chinese Scinece Bulletin 2003, 48(21)2311-2316
16.Jiantuan Ge, Jiuhui Qu*, Ultrasonic irradiation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azo dye on MnO2,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47 (2004) 133-140
17.Jiuhui Qu*, Huijuan Liu, Optimum conditions for Al13 polymer formation in PACl preparation by electrolysis process, Chemosphere 55 (2004) 51-56
18.Rongcheng Wu, Jiuhui Qu*, Hong He, Yunbo Yu,Removal of azo-dye Acid Red B (ARB) by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combustion using magnetic CuFe2O4 powder,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48 (2004) 49-56.
19.Jiantuan Ge, Jiuhui Qu*, New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electroflotation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laundry wastewate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4,Vol 36/1 pp 33-39
20.Limei, Qu Jiuhui*, Peng Yongzhen, Steriliz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cells by the application of pulsed magnetic fiel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6(2) 348-352, 2004.
21.Aimin Wang, Jiuhui Qu*, Huijuan Liu, Jiantuan Ge, Degradation of azo dye Acid Red 14 in aqueous solution by electrokinetic and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Chemosphere 55 (2004) 1189-1196
• 教育思想
曲久輝
• 指導學生
截止到2016年,曲久輝已經培養出博士生60多名、博士后10多名,碩士生10多名,201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2011年指導博士生趙赫的畢業論文《混凝去除消毒副產物前驅體的形態匹配機制研究》提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曲久輝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 | 題目 | 作者 | 學校 | 類型 |
2016 | 微生物種間相互作用對水環境中錳的氧化過程與機制 | 梁金松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6 | 二氧化錳與水中檸檬酸銅絡合物反應機理研究 | Jefferson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6 | 新型氧還原電極製備及其催化凈水性能與機制研究 | 孫猛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6 | AuPd電極材料製備及三維電催化氧化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 | 覃英華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碩士 |
2016 | 創新型企業創新成長能力研究 | 曾凡付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5 | 特徵官能團修飾的硅基介孔材料製備及其對四環素類物質的吸附性能研究 | 張紫陽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5 | 凝聚--吸附去除飲用水中典型有害陰離子的應用研究 | 何贊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5 | 絮體與超濾膜協同作用下的凈水效能與機制 | 馬百文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5 | 高性能石墨烯電極材料製備及吸附/分離/轉化水中重金屬的作用機制 | 吉慶華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4 | 強化H2O2降解水中Cu(CN)32-的機制與方法 | 陳發源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4 | 典型納污河流及污水處理工藝中取代多環芳烴的來源與轉化 | 喬夢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4 | 高錳酸鉀、活性氯氧化微污染物的動力學研究 | 宋德安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3 | 硫自養厭氧流化床膜生物反應器去除硝酸鹽運行性能及分子生態學研究 | 張麗麗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13 | 強化電化學氧化降解水中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研究 | 蘭華春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3 | 氯/氯胺消毒過程中典型有機副產物生成與控制的研究 | 田川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 |
2013 | 氨基功能化硅基介孔材料對水中EDTA銅絡合物、草甘膦的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 | 武利園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12 | 吸附/共沉澱去除水中磷酸鹽的研究 | 呂建波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12 | 鋁氟形態相互作用與混凝/吸附除氟機制研究 | 鞏文信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2 | 預氧強化混凝去除銅綠微囊藻的效能與機理 | 馬敏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2 | 電/光電催化降解水中消毒副產物及其前驅體的研究 | 李昂臻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2 | 鐵錳複合氧化物去除水中四環素類抗生素的研究 | 楊洋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碩士 |
2011 | 智能化水質污染診斷預警設備研發 | 趙焱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11 | 吸附凝聚除砷的中試與工程應用研究 | 吳鵾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1 | 鐵錳複合氧化物表面砷解吸及銻吸附行為研究 | 徐偉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1 | 賦磁硅氣凝膠製備、表徵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武驍宇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碩士 |
2010 | 京津地區再生水利用的安全風險研究:氯消毒副產物及其前驅物調查研究 | 張華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10 | 兩種材料去除水中四環素類抗生素的研究 | 康瑾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碩士 |
2010 | 改性TiO2及BiVO4半導體的光催化和光電催化性能研究 | 周斌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0 | 海河北系京津段有機污染物的分佈、分配及來源 | 齊維曉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0 | 高級氧化技術及其組合工藝深度處理垃圾滲濾液 | 夏鵬飛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碩士 |
2009 | 永定新河重金屬污染水平及其源解析 | 任慧敏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博士后 |
2009 | 電化學氫-硫自養反硝化工藝研究 | 萬東錦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9 | 基於碳電極的電/光電催化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研究 | 侯一寧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9 | 吸附/凝聚除砷、除氟新工藝及應用研究 | 王洪傑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09 | 含氯胺水輸配過程中管材對水質的影響研究 | 付軍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9 | 包覆型除砷吸附劑製備及其凈水性能研究 | 常方方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9 | 強化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光電組合方法研究 | 肖書虎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9 | 混凝去除消毒副產物前驅體的形態匹配機制研究 | 趙赫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8 | 中水氯消毒副產物與溶解性有機物特性的關係 | 張華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8 | 腐殖質形態轉化對消毒副產物生成勢的影響 | 李靜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8 | 硅氣凝膠材料製備、表徵及對有機污染物吸附性能研究 | 沙煒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碩士 |
2008 | 氮磷對銅綠微囊藻生長及產毒的影響 | 代瑞華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8 | 錳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兩種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 | 肖華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8 | 活性氯強化混凝對消毒副產物生成勢的控制研究 | 吉慶華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碩士 |
2007 | 水環境恢復原理及在二松流域的應用研究 | 曹相生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后 |
2007 | 新型複合吸附劑研製及其凈水效能和機理研究 | 張高生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7 | 廚餘垃圾厭氧發酵產能研究 | 肖本益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后 |
2007 | 管材對輸配水氯化消毒過程水質變化的影響 | 李波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7 | 新型生物類脂複合吸附劑的製備及其凈水性能研究 | 茹加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富含Al與活性氯絮凝劑的電解製備及性能研究 | 胡承志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微波無極燈為光源的微波輔助TiO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研究 | 張西旺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再生水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 | 劉紅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強化內電解處理水中酸性橙II染料的研究 | 劉海寧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06 | Al<,13>的亞穩平衡形成機理及其靜電簇混凝效應研究 | 葉長青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電化學—化學催化還原水中硝酸鹽氮的研究 | 王穎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6 | β-PbO2電極改性及其光電催化降解酸性橙II的研究 | 李國亭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06 | 高鹼度微污染水體強化混凝及系統優化研究 | 晏明全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5 | 酸性紅B在電極/水界面的氧化還原及強化降解過程研究 | 王愛民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5 | 官廳水庫微囊藻毒素分析及電化學降解 | 史紅星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5 | 殺滅和降解水中藻細胞與藻毒素的電磁效應 | 梁文艷 | 北京林業大學 | 博士 |
2005 | 硅膠為載體的類脂複合吸附劑製備及對有機物的吸附特性 | 霍金仙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5 | 脈衝變頻磁場及超聲在循環冷卻水處理中的應用 | 葛建團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4 | 高比表面磁性吸附/催化材料及其凈水效能和機制 | 武榮成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4 | 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飲用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研究 | 李海燕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變頻式直流脈衝電磁水處理的研究 | 李梅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博士 |
2003 | 光電協同降解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效能與機制研究 | 宋強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高Al<,13>含量聚合氯化鋁的電化學製備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 劉會娟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聲化學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紅B(ARB)的研究 | 葛建團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電化學集成自養反硝化去除飲用水中硝酸鹽氮的研究 | 王海燕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複合金屬氧化物電極的製備及其在水質凈化中的應用研究 | 閻建中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3 | 電解製備的聚合鋁的形態結構與絮凝特性的研究 | 胡承志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碩士 |
2002 | 多功能高鐵酸鹽的除藻效能與機制研究 | 苑寶玲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2 | 電化學方法處理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 | 王愛民 | 吉林大學 | 碩士 |
2001 | 油田含油廢水處理技術研究與環境信息系統 | 郭書海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1 | 電化學-生物集成反硝化去除飲用水中硝酸鹽氮的研究 | 劉鎖祥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2001 | 生物反硝化去除飲用水中硝酸鹽氮的研究 | 姜巍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碩士 |
2000 | 高效絮凝攔截沉降集成系統工藝研究 | 呂春生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碩士 |
1999 | 無機高分子混凝劑聚合氯化鋁高效混凝動態模擬試驗研究 | 李大鵬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1998 | 高效聚合絮凝劑-聚合氯化鋁的電化學合成 | 路光傑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博士 |
多功能高鐵去除飲用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效能與機理 | 林謖 |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 碩士 |
時間 | 榮譽/表彰 | 參考資料 |
2009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
2009年 |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個人) | |
2014年 | 國際水協(IWA)傑出會士 | |
2018年11月27日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
2019年2月7日 |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
2021年 | 擬入選2021年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時間 | 擔任職務 | 參考資料 |
——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 |
—— | 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 | |
2001年4月-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會理事(第五屆);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第七屆、第八屆) | |
—— |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 | |
—— |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 |
—— | 國際水協(IWA)常務理事會、理事 | |
—— | UNEP全球環境裝備專家組成員 | |
—— |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 | |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第一、二、四屆) | |
—— | 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總體專家組組長 | |
—— | 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委委員 | |
—— | 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河海大學等兼職教授 | |
—— |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Systems Journal》主編 | |
—— |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主編 | |
—— |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編委會特邀顧問(第二屆) | |
2007年1月- | 《環境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主編(第一屆);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 | |
2010年5月- | 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
2012年- |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一屆、第二屆) | |
2015年7月- | 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校長 | |
2015年- | 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委員 | |
2017年3月21日 | 東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
曲久輝在飲用水質安全保障的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在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和轉化過程機制、水質風險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多項原理和技術突破。 (《科學中國人》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