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珍珠

1926年上映的無聲劇情電影

本詞條主要介紹影片《一串珍珠》和安徒生童話《一串珍珠》。

影片《一串珍珠》


《一串珍珠》
《一串珍珠》
基本資料
影片名稱:一串珍珠
影片別名:未知
導 演:李澤源
主 演:雷夏電/劉漢鈞/姚覺僧/朱鳳美/劉繼群
影片類型:文藝片
影片地區:大陸
發行出品:上海長城畫片公司
官方網站:未知
攝製上映:中國1926年攝製
影片分級:未知
劇情內容
福民人壽保險公司會計王玉生下班回到家中,妻子秀珍說要去好友傅美仙家共度元霄節,可又沒有首飾可佩,感到很失面子。為了不使妻子掃興,玉生從一個珠寶商朋友周全那裡借得一串珍珠項鏈。
秀珍戴上珍珠項鏈,在賓客中出盡風頭,引得美仙羨慕不已。次日清晨,玉生夫婦一覺醒來,發現項鏈不翼而飛,二人不禁大驚失色。恰在此時,周全前來討還項鏈。
原來,此項鏈是一位女士請周全幫助修理的。萬般無奈,夫婦倆只得四處借錢,準備買一串賠償。然而,那串珍貴的項鏈沒有一萬元是買不到的,玉生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挪用一萬五千元公款,買了一串同樣的項鏈還給了周全。不料東窗事發,玉生因挪用公款而鋃鐺入獄。一個原本美滿的小家庭被一時的虛榮心毀壞了。秀珍後悔不已,每日為人縫衣維持生計,等待丈夫出獄。玉生飽嘗了鐵窗之苦后終於出獄了,夫妻相見,悲喜交加。
經過這番挫折,他們徹底覺悟到虛榮的可惡,感受到勤儉的可貴了。在鄰居張三的幫助下,玉生到振華紗廠當了工人。一日下班時,玉生在門口拾到一張署名張懷仁的字條,上書“如龍先生:明日4時送1000元到小石橋來,否則宣布你的秘密。”出於好奇心,玉生按時到了小石橋,看到美仙的丈夫馬如龍正在與一個無賴爭吵,繼而動起手來,如龍受傷倒地。玉生急忙衝過去將無賴打跑,並送如龍到普救醫院診治。
秀珍誤以為玉生受傷,急忙趕赴醫院,與前來探夫的美仙相遇。看到秀珍生活得如此貧苦,美仙十分詫異,秀珍就把事情的經過敘述了一遍。如龍聽罷,羞愧萬分,對玉生夫婦說出了真相。原來,那年元宵節的聚會上,如龍見美仙對秀珍的項鏈那樣羨慕,即想買一串送她,以博歡心,可又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用50元錢買通了無賴張懷仁從玉生家中偷得了那串項鏈。不想張懷仁從此即拿此事要挾如龍,索要錢財。
這次如不是玉生仗義相助,如龍恐怕早就沒命了。如龍為此深感悔恨,美仙亦認識到是自己的虛榮心害了如龍,以致鑄成大錯。美仙要將珍珠項鏈還給秀珍,可此時的秀珍已將虛榮心徹底拋開,不願接受。如龍和美仙內心非常不安,如龍斷然將紗廠會計之職讓給了玉生,美仙也出資為秀珍贖回了故居,一場因一串珍珠項鏈引起的風波就此告終了。
影片花絮
《一串珍珠》是“長城”問題劇的代表作,影片是根據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改編,影片在故事情節方面和小說不同之處主要有:一、小說中借來的項鏈是假的,影片中是真的;二、小說中項鏈是丟失的,影片中是被盜竊的;三、小說中男主人公未曾因貪污而入獄,影片中則寫因貪污而入獄。評論認為,影片涉及的所謂“家庭問題”和“道德問題”,雖然批判了愛慕虛榮的資產階級思想,是“針砭虛榮女子的良藥”,但也宣揚了“懺悔是一種極偉大的精神”。

童話《一串珍珠》


簡介
《一串珍珠》 首先發表在1857年哥本哈根出版的《民眾曆書》上。安徒生在他1868年的手記中寫道:“《一串珍珠》說明我這一生所經歷過的時代的變化。在我兒時,從奧登塞去哥本哈根,即使海上風平浪靜,航行也得花五天的時間。現在只須五個鐘頭就可以完成這段旅程。”今天坐飛機,十五分鐘就夠了。世界總是在向前航行的。在這篇故事中安徒生所描寫的那一條短短的鐵路線,所經過的站口雖然不多,而且每個站都很小,可能是個小村,也可能只是一幢房子,但在這不顯眼的的小村和房子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一段光榮的歷史,甚至還可能出現過偉大的人物,如藝術家、科學家、音樂家……等,他們對人類的進步都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罷了。安徒生卻把這“一串珍珠”上出現的人物,通過這篇散文,使他們在我們的記憶中永生了下來。
內容
從哥本哈根通到柯爾索爾①的鐵路,可算是丹麥唯一的鐵路②,這等於是一串珠子,而歐洲卻有不少這樣的珠子。最昂貴的幾顆珠子的名字是:“巴黎”、“倫敦”、“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但是有許多人不把這些大都市當做最美麗的珠子,卻把某個無聲無息的小城市當作他們的最喜歡的家。他們最心愛的人住在這小城市裡。的確,它常常只不過是一個樸素的莊園,一幢藏在綠籬笆里的小房子,一個小點。當火車在它旁邊經過的時候,誰也看不見它。
在哥本哈根和柯爾索爾之間的鐵路線上,有多少顆這樣的珠子呢?我們算一算,能夠引起多數人注意的一共有六顆。舊的記憶和詩情使這幾顆珠子發出光輝,因此它們也在我們的思想中射出光彩。
佛列德里克六世③的宮殿是建築在一座小山上;這裡就是奧倫施拉格爾斯④兒時的家。在這座山的附近就有這樣一顆珠子藏在松得爾馬根森林裡面。大家把它叫“菲勒蒙和包茜絲茅廬”,這也就是說:兩個可愛的老人之家。拉貝克和他的妻子珈瑪⑤就住在裡面。當代的學者從忙碌的哥布哈根特地到這個好客的屋子裡來集會。這是知識界的家——唔,請不要說:“嗨,變得多快啊!”沒有變,這兒仍然是學者之家,是病植物的溫室!沒有氣力開放的花苞,在這兒得到保養和庇護,直到開花結子。精神的太陽帶著生命力和歡樂,射進這安靜的精神之家裡來。周圍的世界,通過眼睛,射進靈魂的無底的深處:這個浸在人間的愛里的白痴之家,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病植物的溫室。這些植物將有一天被移植到上帝的花園裡去,在那裡開出花朵。這裡現在住著智力最弱的人們。有個時候,最偉大和最能幹的頭腦在這裡會面,交流思想,達到很高的境界——在這個“菲勒蒙和包茜絲茅廬”里,靈魂的火焰仍然在燃燒著。
①柯爾索爾(Korsor)是瑟蘭島上極北部的一個小鎮,跟哥本哈根在同一個島上。
②這是1856年的情形。
@佛列德里克六世(Fredrikden Sjettes,1768~1839)是丹麥的國王(1803~1839),也是挪威的國王(1808~1814)。
④奧倫施拉格爾斯(Adam Gottlob Oelenschlagers,1779~1850)是丹麥有名的詩人和戲劇家。
⑤拉貝克(Knud Lyne Rabbek)是丹麥一個多產而平庸的作家,死於1830年。但他和他的妻子珈瑪(Camma)在丹麥文藝界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的家是丹麥文藝界一個集會的中心。
我們現在看到了古老的羅斯吉爾得。它是洛亞爾泉旁的一個作為皇家墓地的小鎮。在這有許多矮房屋的鎮上,教堂的瘦長尖塔升向空中,同時也倒映在伊塞海峽里。我們在這兒只尋找一座墳墓,在珠子的閃光里來觀察它。這不是那個偉大的皇后瑪加列特的墳墓——不是的。這墳就在教堂的墓地里:我們剛剛就在它的白牆的外邊經過。墳上蓋著一塊平凡的墓石,第一流的風琴手——丹麥傳奇的復興者——就躺在它下面。古代的傳奇是我們的靈魂中的和諧音樂。我們從它知道,凡是有“滾滾白浪”的地方,就有一個國王駐紮的營地!羅斯吉爾得,你是一個埋葬帝王的城市!在你的珠子里我們要看到一個寒磣的墳墓;它的墓石上刻有一個豎琴和一個名字——魏塞①。
我們現在來到西格爾斯得。它在林格斯得這個小鎮的附近。河床是很低的。在哈巴特的船停過的地方,離茜格妮的閨房不遠,長著許多金黃的玉蜀黍。誰不知道哈巴特的故事呢?正當茜格妮的閨房著火的時候,哈巴特在一株櫟樹上被絞死。這是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
“美麗的蘇洛是藏在深樹林里!”②這個安靜的修道院小鎮隱隱地在長滿了青苔的綠樹林里顯露出來。年輕的眼睛從湖上的學院里朝外界的大路上凝望,靜聽火車的龍頭轟轟地馳過樹林。蘇洛,你是一顆珠子,你保藏著荷爾堡的骨灰!你的學術之宮③像一隻偉大的白天鵝,立在樹林中深沉的湖畔。在那附近,有一幢小小的房子,像樹林中的一朵星形白花,射出閃爍的亮光。我們的眼睛都向著它望。虔誠的讚美詩的朗誦聲從這裡飄到各地。這裡面有祈禱聲。農民靜靜地聽,於是他們知道了丹麥逝去了的那些日子。綠樹林和鳥兒的歌聲總是聯在一起的;同樣,蘇洛和英格曼的名字永遠也分不開。
①魏塞(Christoph Ernst Friedrich Weyse,1775~1842)是丹麥一個著名的作曲家和風琴手——丹麥傳奇的復興者。
②這是引自丹麥名作家英格曼(Bernhard Severin Ingemann,1789~1862)的一句話。英格曼是安徒生的朋友。
③指“蘇洛書院”,這是丹麥著名作家荷爾堡創辦的一所學校。
再往前走就是斯拉格爾斯!在這顆珠子的光里,有什麼東西反射出來呢?安特伏爾斯柯烏寺院早已沒有了,宮殿里的華麗大廳也沒有了,甚至它剩下的一個孤獨的邊屋現在也沒有了。然而還是有一個古老的遺跡存留了下來。人們把它修理了無數次。它就是立在山上的一個木十字架。在遠古時代的某一天夜裡,斯拉格爾斯的牧師聖安得爾斯被神托著從耶路撒冷的空中起飛。他一睜開眼睛就發現自己落在這座山上。
柯爾索爾——你①是在這地方出生的,你給我們:
在瑟蘭島之文克努得的歌中,
戲諧中雜有誠意。
你是語言和風趣的大師!那個荒涼堡壘的古牆是你兒時之家的最後一個可以看得見的明證。當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它的影子就映著你出生的那幢房子。你在這古牆上向斯卜洛戈的高地望;當你還是“很小的時候”,你看到“月亮沉到島后”②,你用不朽的調子歌頌它,正如你歌頌瑞士的群山一樣。你在世界的《迷宮》③里走過,你發現:
什麼地方的玫瑰也沒有這樣鮮艷,
什麼地方的荊棘也沒有這樣細小,
什麼地方的床榻也沒有這樣柔軟,
像我們天真的兒時睡過的那樣好。
你這活潑的、風趣的歌手!我們為你扎一個車葉草的花環。我們把這花環拋到湖裡,讓波浪把它帶到埋葬著你的骨灰的吉勒爾海峽的岸旁。這花環代表年輕的一代對你的敬意,代表你的出生地柯爾索爾對你的敬意——這串珠子在這兒斷了。
①指丹麥的名詩人和諷刺作家柏格生(Jens Immanuel Bagsen,1764~1826)。
②引自柏格生的一首名歌《當我還是很小的時候》。
③這是伯格生的第一部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