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道街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南接大衙門街,北至小北門,長375米,寬6米,左有泰山行宮,右有參將署。
參將署在大衙門東牆外設箭道,專供弓箭手習射練武之用,箭道街由此得名。清王朝滅亡之後,箭道街改成商貿街,民國初年,這裡店鋪林立,生意興隆,街中車水馬龍,兩邊店鋪林立,格外繁鬧。
台兒庄大戰
抗戰時,街北端及兩側是中日雙方拼殺的場所。台兒庄大戰戰前,箭道街上的呂祖廟,香火旺盛,大戰沒幾天,這座
道教建築就被日軍炮火炸平。隨著戰事的激烈,日軍不斷往下投彈,最後把廟址炸成一個
水汪,人們把這個水汪叫做“鬼子汪”,後來以訛傳訛,說成“龜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台兒庄鎮政府進行城區改造,填平了龜汪,把箭道街改建成歐式商業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