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特布他林
硫酸特布他林
● 通用名:硫酸特布他林
● 別名:間羥叔丁腎上腺素、間羥舒喘靈
● 英文名稱:Terbutaline Sulfate
● 硫酸特布他林屬於直接作用的擬腎上腺素葯。臨床主要用於支氣管哮喘。
● 硫酸特布他林用於支氣管哮喘。
● 硫酸特布他林可用於喘息性支氣管炎。
● 硫酸特布他林還可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硫酸特布他林有好幾種製劑和規格,它們的給藥方法、途徑和吸收速度、穩定性都不一樣,各有特點。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0.25毫克/1毫升;0.5毫克/2毫升。
●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劑(粉):0.25毫克;0.5毫克。
● 硫酸特布他林大容量注射液:100毫升含硫酸特布他林0.25毫克與氯化鈉0.9克。
● 硫酸特布他林片劑:2.5毫克。
● 硫酸特布他林氣霧劑:0.25毫克/噴×400噴;0.25毫克/噴×200噴。
● 硫酸特布他林霧化用溶液:5毫克/2毫升。
● 硫酸特布他林膠囊劑:1.25毫克。
● 硫酸特布他林吸入粉霧劑:0.5毫克(每吸)。
● 嚴重的心功能損害者禁用。
● 對硫酸特布他林過敏及其他擬交感胺類過敏患者禁用。
●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慎用。
● 高血壓患者慎用。
● 糖尿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 癲癇患者需謹慎使用。
● 對擬交感類敏感性增加者需謹慎使用。
● 老年患者慎用本品粉霧劑和氣霧劑。
● 因可舒張子宮平滑肌,抑制孕婦的子宮活動能力及分娩,妊娠期婦女慎用。
● 哺乳期婦女應詳細諮詢醫生后再考慮是否使用。
● 硫酸特布他林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硫酸特布他林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硫酸特布他林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硫酸特布他林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注射劑應在醫院由護士操作完成,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 口服 成人一次2.5~5毫克,一天2~3次;兒童每天3~6毫克。
● 皮下注射 成人一次0.25毫克,一日最大量為1毫克;兒童每天0.05~0.1毫克。
● 氣霧吸入 一次0.375~0.5毫克,一天4次。
● 靜脈滴注 0.25毫克加入100毫升0.9%氯化鈉注射液中緩慢滴注;成人每天0.5~0.75毫克,分2~3次靜脈滴注。
● 本品提倡短期間斷應用,以吸入為主,只在重症哮喘發作時才考慮靜脈應用。具體請諮詢醫生。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應立即停葯,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 硫酸特布他林藥品應該在室內避光、乾燥處密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兒童。
● 硫酸特布他林會有如下不良反應。
● 頭痛。
● 震顫。
● 強直性痙攣。
● 心悸。
● 胃腸道障礙。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硫酸特布他林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硫酸特布他林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與其他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葯合用,療效增加,而不良反應也可能加重。
● MAOIs(單胺氧化酶抑製劑)、三環類抗抑鬱葯、抗組胺葯、左甲狀腺素等可增加本品的不良反應。正使用或停用MAOIs 2周內的患者禁用本品。
● β受體拮抗藥能拮抗本品的作用,使療效降低,還可能使哮喘患者產生嚴重的支氣管痙攣。
● 與咖啡因合用可能增加心臟的不良反應。
● 與琥珀膽鹼合用可增強後者的肌松作用。
● 本品能減弱胍乙啶的降血壓作用。
● 與茶鹼合用可降低茶鹼的血葯濃度,增強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但可能加重心悸等不良反應。
● 與擬交感胺類合用,對心血管系統會產生有害影響,故不推薦二者合用。
● 本品與排鉀利尿葯合用應謹慎。
● 妊娠期婦女及哺乳期婦女應詳細諮詢醫生后再考慮是否使用。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硫酸特布他林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硫酸特布他林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以免形成耐葯、病情反覆或者再次加重。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