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鄫,漢語生僻字,讀音zēng。基本含義為:1.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棗莊市東。2.中國春秋時鄭的一個附庸國,在今河南省柘城縣北。3.姓。

鄫沒有常用組詞。

基本信息


鄫
ㄗㄥˉ
古國名
1.姒姓,夏禹之後。《國語·周語中》:“杞、繒由太姒”。其地後為漢代東海郡繒縣,在今山東蒼山西北。見《漢書·地理志》。
2.姬姓,原稱曾,一作繒。西周末年從申與犬戎攻滅西周。初建都於今河南方城一帶,即春秋時楚國的繒關所在。見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和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近十多年來在南陽盆地南部和湖北棗陽、隨州、京山等地發現西周、春秋及戰國初年曾國君臣之墓及銅器等遺物,當即此姬姓的曾國。一說曾國即是隨國。
古代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蒼山縣向城鎮鄫國古城遺址。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三載》:故鄫城,在氶縣東八十里。《左傳·僖公十四年》:“鄫子來朝。”注云:“琅邪鄫縣也。”又《襄公六年》:“莒人滅鄫。”后屬楚。漢為繒縣,屬東海郡,晉屬琅邪國。隋開皇十六年,分承立鄫城縣,屬鄫州,大業省入蘭陵縣。唐武德又置鄫城縣,貞觀廢。

基本釋義


● 鄫 zēng ㄗㄥˉ
1.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棗莊市東。
2. 中國春秋時鄭的一個附庸國,在今河南省柘城縣北。
3. 姓。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陵切,音繒。《說文》姒姓國,在東海。《春秋·僖十四年》使鄫子來朝。《注》鄫國,今琅邪鄫縣。
又鄭地。《春秋·襄元年》仲孫蔑會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於鄫。《注》鄫,鄭地。在留襄邑縣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