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侗寨

龍圖侗寨

龍圖侗寨位於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其山勢形壯象傳說中龍的頭部,龍頭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龍圖。龍圖因此而得名。

景點介紹


龍圖侗寨
龍圖侗寨
龍圖侗寨位於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距離縣城從江40公里。那裡群山環繞,縱橫交錯,高低起伏,形如一條沸騰的蒼龍,原名“龍頭”,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其山勢形狀像傳說中龍的頭部,龍頭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龍圖。
龍圖位於從江縣貫洞鎮北面,座落在黎從公路線上,是臘水村、宰門村、臘全村三村的總稱。2005年共676戶,2897人。

概述


這是典型的侗族山村,村中大小道路全是水泥路,新式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和古老的疊檐鼓樓凌空呼應。人們既保守著古老文化的習俗,但又不拒絕現代文明的融入。
錯落有致的龍圖侗寨,200多棟氣勢雄壯的“碰柑洋樓”(種碰柑致富后修建的)散落在各處,像一局美麗的棋局盡收眼底。遠遠望去,那曲折的畫卷、挺拔的院牆、水墨的磚瓦,宛如神鵰仙塑,把美麗的龍圖侗寨裝點得秀麗多彩。
龍圖除保存有侗族山寨常有的鬥牛、鬥雞、斗鳥、賽山歌、賽蘆笙等競技活動和侗歌侗戲、彩歌堂、覓新娘、行歌坐月等傳統習俗外,更有“抬官人”、“吃相思”、“祭祖母”等獨特的民間儀式。最富盛名的是“抬官人”。在離村寨兩三公里的公路上擺開陣勢,客人到來,便唱起“攔路歌”、敬起“迎賓酒”,把嘉賓請進花轎,接著前面由盛裝的寨老、少女和蘆笙組成的儀仗隊領路,後面五六十台大轎蜿蜒而行,一路村民夾道,笙歌震野,煞是壯觀。那浩浩蕩蕩的花轎隊伍,如翻騰的蛟龍,一會兒闊步朝前,一會兒婷婷細步。坐在花轎里的賓客面含笑容,受寵若驚;行走在路上的人們精神抖擻,歡天喜地……
“抬官人”是龍圖侗家人特有的風情,源起於清朝乾隆年間。主要是表達村民的一種願望——祈求“官人”給全村賜福。內容有“修橋補路、賑濟災民、古樓斷案”三大項,其間還有“官視民、民考官”活動,每年春節舉辦一次。說起龍圖“抬官人”,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天,棲息在這塊土地上的侗族同胞接到信息,說是當朝皇帝乾隆已巡遊江南,不幾天就要到龍圖來,全寨一片歡騰。為了迎接皇帝到龍圖來,當地百姓專門在寨子出口(井勝山處)修了一條花街路(至今仍很完好),並特製花轎到花街路盡頭把皇帝親自抬到寨里。乾隆皇帝在龍圖做了不少功德事,其間還處罰了一位置百姓死活於不顧的大貪官,群眾拍手稱快,為感謝皇帝的恩賜,龍圖人便把此事化作“抬官人”節慶沿襲至今。
龍圖“抬官人”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活動舉辦時,當地百姓要預先設定好線路,線路一般都是選擇路況比較差的地方。在抬“官人”的行程途中,沿路都有化妝成不同類型的群眾祈求“官人”為民辦好事辦實事,若“官人”不從,群眾就會痛恨“官人”,把他甩到爛泥水塘里去。最後是“官人”來到鼓樓斷案,“官人”高坐在鼓樓正堂,查辦群眾呈報上來的一個個案子。活動結束完后,全寨大擺宴席慶賀。

文化名人


百多年來侗戲在南侗地區久演不衰,同時造就了一大批侗戲師及其傳人。龍圖是縣境內六洞地區的侗寨之一,是侗戲之鄉。龍圖侗戲戲師梁普安和梁維安是他們的佼佼者。
梁普安(1924— 2001)引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文學學會會員,貴州劇戲家協會理事。
1924年出生在貴州省從江縣龍圖臘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0至14歲時在龍圖小學讀書。因生活困難,15歲就輟學回家。他在校讀書時,非常刻苦用功,學過的課文能背得滾瓜爛熟,且會讀必會寫,會寫必會用,僅有的小學文化程度對他一生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梁普安自幼愛好唱歌,喜歡聽大人擺故事,綴學后就跟父親學裁縫,18歲就掌握了裁縫技術,依靠裁剪來維持生活。在此期間,常用同寨男女青年到他家那裁衣鋪里學侗歌,演侗戲,他就憑著在學校里學到的漢字記錄歌詞,有的侗語音無法借漢字音寫就用符號記。他記錄整理了大量的古歌,踩堂歌,大歌,琵琶歌,攔路歌,開春歌,敬酒歌,劇本歌詞及各種念詞,掌握了豐富的民間習俗資料。25歲時,就成為當地的歌師和戲師。他傳教的侗戲有:《芒歲劉美》,《不貫》,《梅良玉》,《檐大進》,《三郎五妹》等,培養出了不少的戲班子和演員以及戲師。
梁普安生活在能歌善舞的侗鄉,他熱愛自己民族,熱愛新生活,注意對事物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對侗族的歷史,習俗,感情了解比較透徹,又善編善寫,這些因素,為他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0歲時開始創作,創作的代表劇目有:《互助組》,《顧老淵》,《郎烈》《莆郎龔》,《興修水利》,《雙季稻》,《郎彈參軍》,《興修公路》,《法制到農村》。晚年時,他根據古歌和傳說故事編有《薩歲》,《四也傳歌》,《六洞起義》等歷史劇目。他編的歌富於比喻,他編的戲繼承傳統,不離生活,立足侗寨。他博採侗族傳統藝術,進行了大量的音樂設計和傳譜工作,將六洞一代流行的各類歌曲,歌種引進戲中,豐富了侗戲的唱腔和內容色彩。梁普安在書刊上發表的作品有:《魚肚裡的歌》,(侗族民間兒童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侗戲的形成及發展》(從江文史資料第二集),《芒歲劉美》(民間侗戲劇本選,貴州人民出版社),《薩歲》(民間侗戲劇本選)《封桌歌》(中國民間歌謠集貴州省黔東南從江卷),還有與尚家駒,龍庭恩合作寫的《秦娘美》電影劇本。
梁普安的成長,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培養。1957年他應邀參加貴州省的文藝匯演。1958年又參加西南大區的文藝匯演,到過雲南大理演出。1960年參加貴州省侗戲工作組,在貫洞改編的《珠郎娘美》劇本,負責歌詞翻譯。1979年榮幸參加貴州省戲劇家協會,併當選為理事。1981年是從江縣第二屆政協委員,曾參加過侗族薩文化學術討論會。1982年又受聘為《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貴州省黔東南從江縣卷》編委成員。
梁普安為挖掘,整理繁榮侗族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不幸的是在2001年8月12日,這位著名的侗族藝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78歲。他的的名字已列入《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人錄》(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他雖然走了,但他的績業卻給後人留下了啟迪及典範。是啊!一個很普通歌師,戲師,芳名百世,遺著千秋。
梁維安 生卒年不詳,從江縣龍圖人,從江縣文化館館長,貴州劇協會員,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會員,省級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198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創作專修科。至目前,他已創作《三媳爭奶》,《送禮》、《姑妹》、《古榕人家》、《古榕春色》、《官女婿》等34個侗戲劇本。1981與黃能賦(已故)合作,創編侗族歌劇《蟬》,使侗戲有了歌劇。其新作《官女婿》榮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劇本創作金獎,開創了侗戲作品獲國家“金獎”的紀錄。

未來發展


2010年11月,洛貫產業承接區正式交由從江縣負責實施,洛貫產業承接區進入正式實施階段。而龍圖侗寨位於洛貫產業區的中間地帶,現已建有大型木材加工廠,未來還會建有產品科研機構。這裡將會是洛貫工業區的產品研發區及居民區。由於洛貫產業承接區是貴州省承接粵港澳產業輻射最理想的前沿區域,是貴州省距離廣東最近的工業園區。隨著“兩高一快”(廈蓉高速公路、黎洛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的建設,交通條件的加快改善,洛貫產業承接區具有南聯北接、承東啟西、外暢內達的區位優勢,土地、人力、旅遊等資源條件和市場潛力等比較優勢更加凸顯,而龍圖侗寨也將會將會發生翻天復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