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儀

大朝儀

更定朝儀,始定大臣朝賀的班次。王公百官各就拜位,宣表,群臣皆三跪九叩。隨後,引朝鮮等使臣及蒙古使臣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賜座。

基本介紹


禮制名。中國古代大臣向帝王進行朝賀的典禮。清自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即有元旦慶賀制度,至天聰六年(1632)更定朝儀,始定大臣朝賀的班次。崇德元年(1636),定元旦進表箋及聖誕節日慶賀儀制。世祖入關后,順治八年(1651)定元旦、冬至、萬壽節為三大節,行大朝典禮致慶。凡大朝均於太和殿舉行,王以下各官、外藩王子、使臣皆列班次。時,王、貝勒、貝子集於太和門,不入八分公以下官集於午門外。禮部官將官員進賀的表文置於龍亭,由校尉抬至屋門外陳兩旁,奉表入太和殿列案上。鴻臚寺卿引王、貝勒等立於丹陛;朝鮮、蒙古諸使臣自西掖門入,立於西班末。欽天監官報時,皇帝出御中和殿,執事官等行禮畢。皇帝出,午門鳴鐘鼓,中和樂作,皇帝御太和殿。內大臣分立前後。鳴鞭,排班。王公百官各就拜位,宣表,群臣皆三跪九叩。隨後,引朝鮮等使臣及蒙古使臣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賜座。群臣及外臣皆就站立處一跪三叩。序坐。賜茶畢,復鳴鞭,奏中和樂,駕還宮。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大朝時百官班次,設立紅漆木牌,后又置科、道官分立品級山旁,以整肅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