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麻子的結果 展開
- 刀剪品牌
- 耳根玄幻小說《仙逆》主角
王麻子
刀剪品牌
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這是近代在剪刀行業中出現的兩名"狀元"。老北京的王麻子刀剪鋪原是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的一家賣火鐮、剪刀的雜貨鋪,鋪名"刀順號"。
王麻子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是聞名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開設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掌柜的姓王,因臉上有麻子,故同行人及顧客直呼其"王麻子"。他的柜上並不製作剪刀,全靠從民間剪刀作坊躉購。為保征質量,掌柜的親自下去選貨,堅持以"三看"、"兩試"進行驗收。其傳統鍛制技藝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麻子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是聞名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其傳統鍛制技藝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朝王麻子鋪面
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王麻子後代接辦雜貨鋪,正式掛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改以經營剪刀為主,並在所銷售的剪刀上均鐫有"王麻子"三字作標誌。為了作宣傳,闖牌子,王麻子剪刀鋪不光在門市上售貨,還要派人走街串巷、赴廟會、下農村,以擴大銷路。王麻子剪刀鋪賣出的剪刀都裝在一個印有"王麻子"字樣的紙袋裡,上邊印著如在一年之內,發生某種損壞情況,包換包退字樣。它說到做到,即使有超過一年損壞而要求退換的也照樣辦理。民國后,在激烈的商品競爭中,北京很多地方出現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等招牌,企圖用以假亂真的辦法爭取顧客,但都沒有能夠立足。宣武門菜市口這家掛著"三代王麻子"招牌的老字號始終在商品質量上領先。50年代初期,東便門至天壇一帶仍有 20餘家手工業刀剪作坊繼續為王麻子刀剪鋪加工,進貨仍按過去的標準進行驗收。
自古就有"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的相傳。是國內刀具行業三名狀元。
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廠,后又在北郊沙河建起了新廠房,充實了設備,進一步改進工藝,使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因此,更加受到用戶的歡迎,並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各國。
1979年,王麻子刀剪廠的產品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
1980年榮獲國家銀質獎;
1984年,經全國評比,王麻子"黑老虎"剪刀名列全國第一。
2007年,北京昌平區“王麻子”剪刀製作工藝申報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國家級和市級專家論證。來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和北京市工藝美術協會的專家與學者共同討論,並同意項目申報。
業內人士分析,北京王麻子剪刀破產非一日之寒,早在數年前就露出冰山一角,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原因:
產品創新意識差王麻子缺乏品牌的提升和保護意識,不注重品牌塑造和宣傳,甚至還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去傳播知名度,範圍有限。去年竟然忘記了申請北京市著名商標,真是天大的笑話。一位經濟學家說,他小的時候,“王麻子”的剪刀就是那個樣子,現在還是那樣子,沒什麼大的變化。而一些新的品牌,尤其是國外的品牌式樣卻很多,很精美。相比之下,王麻子剪刀顯得太土氣,不敗才怪呢。沿襲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王麻子剪刀廠領導層缺乏市場意識,“坐店經營,等客上門”的老大思想嚴重,造成生產與市場脫節。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企業管理政策、銷售決策以及人才方面都遠遠跟不上時代要求。特別是政府對該企業干預過多,計劃經濟的色彩更加濃厚,養成了依賴政府的懶漢思想。“王麻子”牌子並沒有倒,王麻子的剪刀仍在生產,而且銷售還不錯,王麻子剪刀廠的主管廠家是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該公司辦公室郭主任說:王麻子廠確實已破產了,王麻子商標現在歸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
現在的王麻子剪刀改換了門庭,新的工廠名叫北京萬順號剪刀有限責任公司,兩年前由王麻子剪刀廠的職工自籌50萬元組建,最初的股東有7人。和王麻子剪刀廠一樣,新公司隸屬於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但它以股份制模式獨立運行,擁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從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取得王麻子商標使用權進行生產。目前,市場上的王麻子刀剪產品中,萬順號生產的王麻子刀剪佔到約70%,其餘30%來源於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的山東分公司和原先王麻子剪刀廠的庫存。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白錫干告訴記者,目前萬順號生產的產品品種已有200多種,超出王麻子剪刀廠的品種近一倍,質量上、檔次上也超出老廠生產的產品,去年年產值也達到120萬元,企業已經走上正軌,計劃今年實現產品品種翻兩番、年產值翻三番。
根據相關審計資料,截至2002年5月31日,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資產總額12836689.71元,負債總額為27799845.90元,所有者權益為-14963156.19元,資產負債率為216.6%。王麻子專賣店 在北京市內有多家,以潘家園店鋪經營的品種多 服務熱情 磨刀方便傳承了王麻子的理念 得到現在群眾的認可,讓王麻子刀剪更加努力。
20世紀80年代末的“王麻子”每年上繳利潤200萬元,但進入90年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王麻子”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銷售業績不斷下降,陷入了尷尬境地。其間,相關政府部門和王麻子剪刀廠自身都做了種種努力,1995年,王麻子剪刀廠與北京市文教器材廠等10多個不相干的工廠合作成立王麻子工貿集團公司,重新註冊了“王麻子”商標。但此次重組並沒有挽救這個老企業,當年即虧損100多萬元,此後更是連年虧損。1999在北京市政府的安排下,王麻子工貿集團中的王麻子剪刀廠等劃歸為北京昌平區區屬單位,並取名為北京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
王麻子剪刀表面烏黑油亮,刀口鋒利、被群眾譽為“黑老虎”。這種剪刀的特點是:軸粗有力,剪尖靈巧,槽口易磨,不崩不倦,刃薄鋒利,頭長把寬,輕鬆口順,經久耐用。
大事記
1651年(清順治八年)北京王麻子剪刀鋪創立。
1816年(清嘉慶二十一年),王麻子後人在北京宣外大街135號又添門面兩間,掛起“三代王麻子”招牌。
1956年3月4日,毛主席在《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文中指出:“王麻子、張小泉的剪刀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的好東西搞掉了的一定要來個恢復,而且恢復的更好一些”。
1956年12月7日,毛主席對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進一步強調指出:“王麻子、東來順、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
1956年,北京68家刀剪作坊聯合在一起,統一使用“王麻子”商標,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為王麻子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註冊“王麻子”商標。
1964年北京市政府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能力,在昌平沙河鎮重新建廠,1965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廠遷至沙河,步入了規模化生產的軌道。
2006年,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對下屬生產廠的調整,蓄勢待發,加快發展。
“王麻子”刀剪文化史料展館展出圖
經三百餘年滄桑變化的“王麻子”。在北京城乃至全國一提“王麻子刀剪”,那可真是家喻戶曉、譽滿中華。要問“王麻子”刀剪為何這麼有名,還得從頭說起。
明朝末年,山東青州有個鐵匠叫田老萬,九代以打鐵為生,他早年喪妻,膝下無子,有一女兒名田青,自幼聰明可愛,視為掌上明珠。他還帶有兩個徒弟,一名李順,一名張興。
田老萬手藝高超,他所打的刀剪等鐵器特別好使。即使鐵鍬、抹子也和泥不沾泥。他的活就是地道。田老萬把打鐵的全部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女兒。而對兩徒弟各授一半,師徒四人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話說到了(清)順治五年,山東大旱,齊魯大地寸草不生,又加上瘟疫流行,與鐵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田老萬一病不起。有一天他把女兒叫到床前問道:“爹教你的手藝都記住了嗎?它可是咱田家的命根子,日後能靠它活命。”事隔幾日病情加重,他帶著一絲無奈的微笑離開了人世,當時青兒才十六歲。
田老萬撒手而去,青兒和兩個師兄按照父親生前的指點,走了十幾天的路程來到了舉目無親的北京城,幾經周折總算找到了一個外號叫汪駝子開的“喜客來”客店,打工度日。
因“喜客來”客店不是久留之地。於是師兄妹三人商量要重操舊業,揀起自己的手藝,干一番事業。後來在汪駝子的幫助下開了一個“山東鐵匠鋪”。師兄妹三人把個小鐵匠鋪幹得紅紅火火。數年後青兒長大成人,由汪駝子為媒,大師兄作主將青兒嫁給了一常來京城拉運貨物的山西王姓商人為妻。
王掌柜雖其貌不揚,滿臉麻子,但他為人厚道、精明能幹,又頗善經營,小兩口決定開一個經營刀剪等的雜貨鋪。於是(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京城菜市口的刀剪雜貨鋪開張了。
王掌柜通過青兒得到打造刀剪的真傳,開始自製刀剪,獨家經營。前店后廠,自產自銷。其不足部分採取收購方式,但質量要求嚴格,按質論價,因此,生意興隆,名聲大作。當時大夥不知道掌柜真名,只知老闆姓王,面帶麻子,日子長了,人們便習慣地稱該店為“王麻子”。
到了(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王麻子的後人正式在店鋪外掛出了“三代王麻子”招牌,並在刀剪上打上王麻子標記,使王麻子這一名牌在市場上的地位確立下來。盛名之下,仿冒者甚多。清朝文人李靜的詩這樣描述:“刀剪傳名本姓王,兩邊更有萬同汪。諸公試目分明認,三橫一豎看莫慌。”
“七七事變”,日軍佔領了北平。日本侵略者對一切金屬製品限制生產,工商業遭到摧殘。三代王麻子刀剪店掙扎度日,瀕臨倒閉。1945年抗戰勝利后,在國民黨統治下,沉重的苛捐雜稅使民族工商業步履維艱。王麻子刀剪店為了維護這塊三百年的牌匾勉強支撐。
“一唱雄雞天下白”。1949年北平得到解放。1954年,毛澤東主席在《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文中指出:“王麻子,張小泉的剪刀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的好東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來一個恢復,而且要恢復得更好一些。”在黨和政府對手工業的大力支持下,三代王麻子刀剪店如枯木逢春,獲得新生。王麻子刀剪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1959年北京市政府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廠”。1964年由國家投資在北京昌平沙河鎮建起了新廠房,從此,王麻子刀剪廠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經過了多次技術革命,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採用新型生產工藝,實現了剪刀生產機械化。王麻子剪刀以頭長把寬,剪頭靈活,槽口耐磨,不崩不卷,經久耐用,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被譽為“黑老虎”。
王麻子憑著三百多年的信譽,現代化的質量管理,所生產的刀剪不但暢銷華夏大地,而且遠銷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東南亞倍受消費者的青睞。產品1980年榮獲國家最高質量獎,1990年獲首屆輕工博覽會金獎,歷屆全國同行業質量評比第一,殊榮集於一身。
1999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與其它企業投資成立了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由公司統一經營“王麻子”刀剪產品。當前,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決心充分發揮“王麻子”這一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老字號品牌優勢,發揮與時具進的精神,依靠技術進步,打好“中國創造”這張牌,搭建王麻子刀剪通往國際市場的平台,加快王麻子的發展,為民族刀剪業的強盛做出貢獻。
和很多的古代品牌一樣,“王麻子”代表了曾經中國人對於塑造品牌的追求與執著,但是由於社會環境和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品牌的濫用,進而使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到處盛行!使真正的高質量的商品生產者受損。當今社會,品牌的建設更是有利於保護知識產權,擴大與同類商品的區分度有很大關係。
“王麻子”之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是和它的質量密切相關的。同時他作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的廣告,它用自己的質量來銷售,用信譽換回回頭客,這些希望現在的企業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