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縣

龍崗縣

龍崗縣,今邢台縣的舊稱,以縣西北有龍岡得名,位於河北邢台市西部,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劃歸邢州九縣;

石井岡,一名龍岡,在縣西北七里。岡上有井,大如車輪,石勒時天旱,沙門佛圖澄於此掘得一死龍,長尺餘,漬之以水,良久乃蘇,雨遂大降,因名龍岡。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除襄國縣,北置龍岡(龍崗),龍岡縣歷唐、五代至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更名邢台,轄域至今一直未變,縣城與邢州順德府同城而治。

歷史沿革


《括地誌》卷二龍崗縣
《括地誌》卷二龍崗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襄國縣,北置龍岡縣(龍崗),以縣西北有龍岡,為名之。
石井岡:在縣西北七里。一名龍岡。酈道元注《水經》云:“蓼水出襄國石井岡,岡上有井,大如車輪。”隋《區宇記圖志》云:“此井光武營軍所鑿,傍有叢荊棘生,皆蟠縈如人手結,雲是光武繋馬處。”又石勒時,天旱,沙門佛圖澄於此岡掘得一死龍,長尺余,漬之以水,良久乃蘇,呪而祭之,龍騰空而上天,雨即降,因名“龍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又置青山縣(內丘),大業初省入焉。有黑山。有干水。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以龍岡縣築有檀台,遂改名為邢台。

名勝古迹


清乾隆·邢台縣沿革
清乾隆·邢台縣沿革
夷儀嶺:在縣西一百五十七里。晉《地道記》云:“樂平東南有夷儀道,通襄國。”
夷儀山:在城北故塞。故夷儀城。在縣西一百四十里。今俗謂之“隨宜城”,蓋語訛也。
蓼水:一名“達活水”。《水經》云:“蓼水出襄國西石井岡”。
鵲山:《水經注》云:“鵲山有穴,出雲母。”又云:“其南有龍騰溪,鶴渡嶺。”
白雞城:隋《區宇圖經》云:“板築之初,望其上有白雞,捕之則無所見,因以為名。”今俗號“白珪城”也。
石門山《十六國春秋·後趙錄》;云:“石勒遣石季龍進據石門也”。
千步口:即洺水,西北流至此。今俗名“千步口”。
風門山:《洺州記》云:“龍岡有風門山,冬夏多風。”
百岩山:《洺州記》云:“龍岡縣西北有白岩山,其山峻極,有百岩為名。”
土山:在縣東百五十步。《十六國春秋》云:“冉閔永興二年,攻石祇於襄國,為土山地道於此。”
湡水。:一名“澧水”;一名“鴛鴦水”。俗謂之“百泉”,源出縣東南平地,以其道源總納眾泉合成一川,故也。亦謂之“鴛鴦水”。《魏都賦》所云:“鴛鴦交谷。”
百泉河:在州東南八里。水自平地而出,其泉無數,故曰“百泉”,是澧河之上源也。
邢侯夫人冡:《北史》云:“齊武平初,有掘古冡得銅鼎,受五六升,腹有銘作蝌蚪書字雲‘邢侯夫人姜氏’”。
石勒母王夫人冢:在縣之西南。
石勒冢:在縣西南十五里,偽號“高平陵”。按《郡國志》:“勒屍別在渠山,葬之夜,為十餘棺分道出埋,以惑百姓。”

志書記載


隋書卷三十地理志

龍岡,舊曰襄國,開皇九年改名焉。十六年又置青山縣,大業初省入焉。有黑山。有干水。
內丘,有干言山。
柏仁,有鵲山。

括地誌卷二

《通鑒》卷九·漢高帝紀:治襄國,《注》引。立張耳,以上文。

元和郡縣圖志

隋開皇九年改龍岡縣,十六年割龍岡等三縣置邢州,以邢國為名也。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九百里。西南至東都八百四十里。東北至趙州一百九十里。東至貝州二百三十里。西逾山至儀州二百三十五里。東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文石獅子,絲,布。賦:綿,絹。
管縣九:堯山,龍岡,青山,內丘,巨鹿,沙河,平鄉南和,任,。

宋史卷八十五

縣八:邢台,(上。宣和二年,改龍岡縣為邢台。)

太平寰宇記

河北道八邢州:元領縣九,今八:龍岡。內丘。沙河。南和。任縣。平鄉。巨鹿。堯山。內丘。一縣廢:青山,併入內丘。